所以阴煞山又认定是个不祥的地方但凡知道阴煞山的无一不是闻之色变的更别说踏进阴煞山了。r
但是凤青璇知道她必须这么做因为她要找的东西也只有像阴煞山这种常年累月被阴寒之气笼罩的深山才会有ǿ距离凤紫萱大婚只有三天不到的时间也就是说她只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利用她必须赶在之前就将一切布置妥当ǿ否则要想教训那个见色忘义的皇帝就没有第二个大好的时机可以利用了ǿr
想到这凤青璇脚下的步伐不由地加快ǿr
因为是通往阴煞山的道路再加上凤青璇故意挑了小径走所以整条路上除了凤青璇一个人再也不见其他的人影。r
凤青璇也不担心路上会不会遇到什么劫财劫色的坏人劫色这点凤青璇倒是不担心至于劫财的别说她身上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算是有只要对方不是一大群人以她的身手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r
现在寄住的身体虽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不过身体倒是不错半个时辰之后凤青璇便来到了阴煞山山脚的入口。r
瞥了眼入口处刻着阴煞山三个字的石碑凤青璇正要抬步往山上走去谁知前脚才迈出寂静的空气中却忽然响起一连串的求救声。r
“救命啊ǿ有人吗?救命啊……”温润的男声嗓音有些沙哑求救的声音也不大大概是喊了很久却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语气也有些急切。r
凤青璇听见声响双眼下意识地眯了眯神色也变得警惕。r
不是凤青璇胆子小而是她不得不疑心。假如求救的是个女子或者是老人家凤青璇还觉得没那么可疑偏偏却是个男子喊救命ǿ而是深山野林的遇到这样的事情任谁都无法不心生戒备不是吗?r
凤青璇还在犹豫要不要去看一下耳边又响起了求救男子的声音。r
“有人吗?救命啊……本人不小心掉到猎户的陷阱里脱不了身有人的话麻烦好心帮个忙大恩大德一定厚报……”声音说着说着似乎有些哽咽。“怎么就没有一个人经过这里?莫非我萧墨今日真的会死在这荒山野岭?早知如此当初爹娘让我去学武的时候就该好好学习那样也不至于会落到这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步了……难怪人家总是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哎要是知道我萧墨会英年早逝爹娘安排的婚事又何必逃?算了算了蓝家的小姐个性那么泼辣刁蛮要是娶了日子指不定也是水深火热没准比掉到猎户的陷阱还要看不到希望倒不如这样死了一了百了更加痛快……”说道最后倒像是在自言自语。r
听见男子最后的几句话凤青璇的眼角不自觉地抽了抽。r
听过逃婚的男子逃婚的倒还是第一次听说而因为逃婚落到猎户陷阱的更是前所未闻ǿr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看来那个自称为萧墨的逃婚男的确是不小心踩中了猎户的陷阱深陷其中才会发出求救ǿ虽然她正在赶时间但是心肠再硬还没到那种见死不救的程度想到这凤青璇迈步往声音发出的地方走去。r
在一棵大树附近停了下来再往前几步便是一个井口还要宽的陷阱原本铺盖在上面的树枝茅草早已不见了踪影大概是跟着逃婚男一起掉到陷阱里面去了。r
几步上前果然见一个身穿藏青色锦衣华服的身影垂头丧气地坐在里面凤青璇目测了一下高度面前的陷阱莫约一丈的深要是脚骨和手劲好的还是可以爬出来的里面的逃婚男出不来大概是因为手无缚鸡之力。r
“喂死了没?没死的话吱一声。”清冷冷的声音毫无预警地响起把陷阱里面的萧墨吓得不轻连忙抬头现出一张白净丰润的俊朗脸庞。r
“姑娘你……”逃婚男望着上面气定闲游站着的一道蓝色身影眼眶忽然就红了。“一定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总算派了姑娘前来打救萧某……”r
“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谁告诉你我是来救你的?我又不认识你干嘛要救你?”凤青璇仿若不见逃婚男欣喜过望的神色毫不客气地拨了逃婚男一盆冷水。r
虽然凤青璇是有心要救人不过知道对方是因为逃婚才弄成这样的觉得好笑之余凤青璇还是有些看不过眼逃婚男的做法。虽然知道感情的事不能勉强但是凤青璇很明白逃婚男的所作所为会给女方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仅会遭人嗤笑以后恐怕会成为人生难以抹去的耻辱黑点要是承受能力差的恐怕连自尽的想法都会有ǿ凤青璇之所以会为女方感到愤愤不平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曾被人未婚先休两遭那种感觉没有人会比她更清楚了ǿ所以她才会不急着救人而是想戏耍一番再说ǿr
“啊?”逃婚男显然没料到凤青璇会这么说整个人先是一愣接着神色变得无比焦急。“姑娘不是来救萧某的那姑娘为何出现在这里?”r
“我听见声音好奇过来看一眼不行吗?”风轻云淡的语气反问了一句故意无视逃婚男脸上的焦急凤青璇悠悠地叹道:“还以为是什么凶猛的野兽落入陷阱了嘞却不想原来只是个百无一用的书生真是没什么值得观看的ǿ”说着佯装着很是失望转身就要离去。r
逃婚男见状更是急得要哭了。“姑娘人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面对落难需要帮忙的人姑娘你怎么可以如此无情?”r
“七级浮屠那不过是虚名的称赞谁稀罕?”已经背过身去的凤青璇闻言不屑地哼道。r
“既然姑娘不稀罕虚名的称赞那么、那么姑娘总稀罕这些吧?”逃婚男急急地说道。r
“什么?”凤青璇本来就没打算真的要走不过是戏耍逃婚男玩的听见逃婚男的话不由地回头望去只见逃婚男一脸豁出去的表情正努力地在怀中掏着什么。r
“呐这是银票五十万两的银票只要姑娘肯救萧某离开这里这些银票就是姑娘你的。”逃婚男说着扬了扬手中厚厚的一叠银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