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神级系统闯三国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8章 围颍川

第1卷 第8章 围颍川


  话说波才大败,带着几千败军正欲归寨重整兵马,还未行至营寨,忽见火光冲天,原来是波才与皇甫嵩,陈俊在城中交战时,鱼俱罗率兵劫了营寨,放起火来,波才不敢回寨,又怕陈俊等人赶来,引军寻小路,爬山越岭,投了颍川,于路又寻得何仪的几千败军,带着一万败军前往颍川不题。

  波才大寨,何曼取三股叉,跨上战马,正欲逃生,门前遇着鱼俱罗,交手不到三合,鱼俱罗一刀将何曼劈于马下,大喊:

  “贼首何曼已经伏诛,降者不杀!”

  众人听的鱼俱罗大喊,也跟着喊起来,黄巾军见没有首领,都扔下武器愿降,两万人,只剩下千余人投降参军,其余皆死在火海中。鱼俱罗将粮食器械全部带走,与刘基带着兵马辎重前往长社报功。

  系统发出响声:

  “宿主,此战我军一共斩杀一万八千人,获得召唤点108点,斩杀何曼,获得召唤点7点。共计115点,宿主一共拥有135点召唤点,是否召唤?”

  “进行神级召唤,侧重政治。”

  “人物选取中:

  第一位,姚崇,武力28,智力75,政治94,魅力80。

  第二位,长孙无忌,武力42,智力80,政治93,魅力85。

  第三位,赵鼎,武力39,智力85,政治95,魅力82。

  第四位,杜如晦,武力40,智力90,政治98,魅力88。

  第五位,谢安,武力45,智力90,政治96,魅力84。

  系统将随机抽取一位.....恭喜宿主抽到杜如晦,杜如晦,武力40,智力90,政治98,魅力88。”

  杜如晦,是唐朝开国大臣,李渊早在并州时便跟随李渊,杜如晦擅长断事,常与房玄龄并称为“房谋杜断”,后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是当时政治方面的名人。

  “杜如晦因黄巾四起,听闻长社黄巾已经肃清,特来长社避难,只须宿主于长社发布招贤令即可。”

  “另外系统已增加召唤难度,现在召唤点数我为100,90,80,70。请问宿主是否进行召唤?”

  “暂时不用,召唤都变贵了,我要攒些召唤点,一把召个爽。”

  “这可不行,当宿主召唤点到达200以上时,每次召唤,所需召唤点都会递增,超出的第一次增加十点,第二次增加二十点,第三次增加四十点,以此类推,成倍增长。”

  “卧槽,骚操作啊!算了算了,你是系统,你说了算,这次先留着吧。”

  第二天,陈俊升帐,唤左右人带黄邵进帐,黄邵跪于地上,陈俊道:

  “黄邵,你可愿降?”

  黄邵道:

  “若将军饶得在下性命,愿降将军,早晚持鞭坠蹬,服侍左右。”

  “好!来人,松绑!”

  “谢将军”

  “传令,于城内发布招贤榜,命黄邵带领五千人马守住长社,本将不日即将出发帮助皇甫将军共破颍川。众人可提早准备!”

  那日下午,一身穿文士服,四十左右的男子看到榜文,自言自语道:

  “嗯,这个陈俊勇猛过人,又忠心护国,可以在此人手下为官,以免损失我的一身才华,事不宜迟,我即去见陈将军。”

  .....

  门外守门士卒来报:

  “禀将军,外面有一个人求见,唤做杜如晦。”

  “知道了。叫进来吧。”

  没想到才发布半天,杜如晦就来了。

  杜如晦身穿文士服,四十左右年纪,身体修长。跪于地上道:

  “小人杜如晦,祖籍并州,因躲避匈奴,故此迁至长社躲避黄巾,因听闻将军大才,特来效力。”

  陈俊将杜如晦扶了起来,道:

  “先生请起。从今日起,请先生充当我军管粮主簿,带领五千人马,代替军师刘基清点粮草。”

  “遵命!”

  陈俊突然想起一人,乃是历史中曹操的谋士,程昱,程仲德,此时因黄巾之乱,正在东郡与黄巾乱党王度交战,而自己的“亲父亲”正在东郡当太守。陈俊即写信与陈宫,告诉陈宫一定要聘请程昱。此事后面会提。

  话说陈俊在长社休整了几日,正准备进兵,忽然运粮官来报,告管粮主簿杜如晦不堪大用,吃吃不清点粮草,陈俊于是亲自去查看,正到后军大帐,杜如晦正躺在凳子上,喝着茶。

  那运粮官叫道:

  “喂!将军来了,还喝茶呢!”

  陈俊喝退了运粮官,询问道:

  “不知先生为何不清点粮草,耽误我军出征。”

  杜如晦起身道:

  “不瞒将军,清点这些粮草,我一个时辰便足矣,在下认为我的下属们便能清点出来,不想如此之慢,劳烦将军亲来。”

  陈俊不相信的说道:

  “先生不要开玩笑,这几十万石的粮草,就是全军将士一起清点,最少也要半天时间,先生怎敢说一个时辰就能完成?”

  杜如晦没有回答,径直走出帐外,在陈俊眼下亲自演示,果然一个小时便清点完了,众人皆惊叹不已。陈俊道:

  “好好好,我有先生管理粮草,此事无虞。”当即返回校场,传令出兵。行了半个月,陈俊派兵来到颍川城下,陈俊听黄邵的话知道颍川有兵马五万,守城将领乃是张宝部将廖化,周仓,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是忠勇之士,只是暂时屈身于贼。

  当日与皇甫嵩商议,陈俊领两万兵马围南门,鱼俱罗领兵两万围北门,罗士信领兵两万围西门,皇甫郦领兵两万围东门,皇甫嵩与刘基率领剩下一万余人紧守大寨。

  波才听闻陈俊围住了南门,怒火中烧,即领何仪,廖化,引军一万出南门挑战,罗士信与鱼俱罗听报南门有战事,都将围城之事交于身边副将,自己抽调几百人来助战。双方布成阵势,战事一触即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