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晟有余年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十七章 搅局的鲶鱼

第1卷 第十七章 搅局的鲶鱼


  半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叶昭俭这些日子除了上学,为了筹备自己这个小书局忙的晕头转向。

  经过跟刘晓鹏两个人半个月的摸索,已经基本知道怎么把字印上去了。只是还不知道到时开始印书了,能印成什么样子。

  今天是去取字的时候,叶昭俭这次也带着刘晓鹏。瓦窑的管事见叶昭俭到了,将早已准备好的字模拿出来。叶昭俭挑了些,每个字大小都差不多,字也比较清楚,看得出是用心了。

  将钱付清,叶昭俭迫不及待得带着刘晓鹏返回去,就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实验。

  将盛模子的铁板加热,放入些草木灰松胶,再把个个字摆好顺序,放到铁板上,随着铁板冷却,很快就固定到了一起。

  把墨汁刷上去,铺好纸张,倒扣铁板,小心翼翼的压制了片刻。揭晓结果的时候到了,叶昭俭屏息凝神,小心翼翼把铁板掀开,一面小字清晰可见。

  刘晓鹏已经忍不住了,大呼小叫道:“公子,成了成了!这印的比起那些大书局都不遑多让。发了发了,哈哈哈哈!”

  叶昭俭心里也很是激动,毕竟这是自己两世为人的首次“创业”。不过这种土法印的书比起叶昭俭后世看的那些激光排版打印的自然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毕竟两人现在还经验不足,上墨难免有些不均匀,虽然字是清晰,可有的明显有加黑加粗的迹象。

  不过这都是细节,日后还可以逐渐改进。

  刘晓鹏问道:“公子,咱们书局看来是开定了。不过咱们书局还差个名字,公子看叫什么好?”

  叶昭俭略一思索,前世一个熟悉的名字脱口而出道:“就叫新华书局吧。”刘晓鹏也不知道这名字有什么深意,不过听起来倒也琅琅上口。

  又把剩下不多的银子给了刘晓鹏些,让他在国子监附近找了个小门面,一个新的书局就此诞生了。不过在京师,大书局都有数十个,新华书局的出现并未引起大家的主意

  接下来就是叶昭俭的表演时间了,毕竟他早先说了印出书来交给他来卖。

  又是休沐的日子,太学的博士等都回去了。只剩下些太学生留在太学,或读书或游玩。今日的叶昭俭完全换了身打扮,一身粗布打扮,看上去跟酒楼里的小厮也没什么区别。

  刘晓鹏跟着叶昭俭,带上这几日赶工印制的几份五经注疏,溜进了太学。

  找准一个面皮白净,看上去老老实实的学子,叶昭俭凑过去道:“这位公子,小的是新开书局的伙计,这里有本好书不知公子有没有兴趣。”

  萧雨廷有些好笑,看来这书局真是无人可用,连个小孩子都使出来了。不过看看也无妨,萧雨廷笑道:“小兄弟有什么好书不妨拿出来看看。”

  叶昭俭摸出一本来,萧雨廷打开一看原来是本前朝朱夫子的五经注疏,不由嫌恶的皱了皱眉。

  原来这萧雨廷出自商贾世家,他家里靠着将内地的棉布医药贩卖到边关和关外发迹了。有钱了就想着名声,萧老爹觉得自己儿子再跟自己一样做个商贾难免有些丢份,下了大力气给儿子捐了个贡生,把儿子送到太学读书。也不求儿子能考多高的功名,只求说起来家里也是有读书人的诗书家庭。

  萧老爹却不知自己这个儿子从来不喜欢读书,反而对家里的商贾之事很感兴趣。因此自从萧雨廷自来太学后,就很不快乐。整日也不思上进,只读些什么传记野史打磨时间,成了同辈眼中顽劣的商贾之子。

  因此看到叶昭俭卖的原来是这些经义,道:“小兄弟,这书我并不想要。你不妨去问问我那些同窗,若是你有好看的传记小说再来找我就是。”

  听的叶昭俭牙根发痒,合着自己抓到的是个学渣。告别萧雨廷,叶昭俭继续寻找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很快,叶昭俭便发现了自己的下一个猎物,再次凑上去。这次的学生就很上道,看到叶昭俭掏出的经义,问道:“小兄弟这书卖几两银子。”

  叶昭俭道:“不要几两,只要一两。”

  林立衡有些惊喜,原来他看这本书很长时间了。可书局里一本这样的书都要二三两银子,再次打开确认这书没什么问题,痛快地付了银子,带着书便走了。

  如法炮制几次,费尽口舌,叶昭俭一天下来,才终于把最初印制的二十本卖出去大半。刘晓鹏看着多出来的十来两银子,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不过叶昭俭倒高兴不起来,一个月不过休沐一天,这才能卖几本。看来自己还要换个方式了。收起剩下的书,会到马车上,换了衣服,让刘晓鹏把钱先带回去。

  回宫的路上,叶昭俭脑子隐隐有些发疼。自己只知道怎么印书了,可卖书确实不是自己所长啊!

  叶昭俭却不知道,如今太学里自己印的书已经火了。林立衡晚上回到学舍,拿起自己新买的五经注疏研读起来。一位同窗不知道他在看什么,凑过去发现原来是林立衡新买的书。同窗知道林立衡一向爱学,想必这又是他节衣缩食省出来的钱买的。

  同窗凑过去道:“立衡买这书想必又花费不少吧。”

  林立衡笑道:“这次倒是走运,一个书局的小伙计今天进了太学。我从他那里买的这书,只花了一两银子。”

  这位同窗道:“什么书局,怎么卖的这么便宜。不是小作坊印的那种粗劣的书吧?”

  林立衡将书递过去道:“你看看,这书印的不仅不差,跟着京城里那几家大书局比也不差呢。”这位同窗接过去,翻看了几眼,道:“确实如此。那伙计是那个书局的?明日我也去看看,整天买书,要一本能省下来大半银子,时间长了也是笔不小的开销呢。”

  林立衡皱眉道:“依稀记得那小伙计说是新华书局,好像就在太学附近。”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太学的学舍中。其实太学中还是中等家境或者贫寒子弟居多,听到有便宜的书买,都打算去一探究竟。

  叶昭俭印的这几本书,就像是书中的鲶鱼,搅起了太学的一弯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