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三月。
“丫蛋儿,丫蛋儿…你等等我…不要跑那么快啊,等等我…”。身材妙曼的女子穿一身粗布白衣,在田见的小道儿上气嘘喘促的追着前面一个光着脚丫跑得飞快的孩童。
“哼,再跑我生气了,不理你了。”女子顿了足,气呼呼的立在那里,当真不追了。
“姐姐不追,那我也不跑了。”那孩童折了回来,立在白衣女子跟前,望着她气的撅着小嘴样子,调皮的伸了一下舌头。
“哼,你在欺负我,赶明个把你的常胜将军喂阿花”。她口中的阿花是一只鸡,常胜将军则是一只战无不胜的蛐蛐。
“好姐姐,可别,我再也不敢了。”那孩童倒是慌了。
那女子好笑的白了他一眼,一只手伸到他面前吐出两个字:“拿来”。
“哦”。那孩童便把收伸进衣内,掏出一张纸来递到她手里。
女子莞尔一笑打开信,一首诗跃入眼帘;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白衣女子看完眉眼一笑,更有一番女儿家的娇羞,只是脸上一道狰狞的疤痕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此人正是慕雪璃!
“书生哥哥又给你写什么酸诗了?”那孩童见她只笑不语没好气的问。
“要你管”。便笑着跑开了。
丫蛋儿看着慕雪璃的背影,一脸不快,冷哼一声:“早知道就不给你了,又不跟我玩了…没劲”。随即垂头丧气的朝她离开的方向去了。
慕雪璃踏进一处篱笆墙的园子,踩着轻快的步子朝着一见简陋的茅草屋走去,脸上洋溢着丝丝的甜蜜。
迎面出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也是一身粗布灰衣。瞧见慕雪璃这番模样,随即打趣道:“丫头可是把那信追回来了?赶明婆婆就给你做个大媒,让那书生把你娶了过去,省的这样三天两头的送那些书信来…”。
“婆婆!你又笑话月儿。”慕雪璃脸上一红,低头进了屋子。
那名老妇人则是笑意盈盈的看着她。
那日村里突然来了一辆马车,车上下来一位白衣公子,公子手里抱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子,浑身褴褛不堪,血迹斑驳。公子把女子抱进了自己家院子,给了好多银子,还有一些瓶瓶罐罐的药,叮嘱一定要自己照顾好那女子。在房里陪了女子一夜,第二天天还未亮就走了,从此再未出现过。
那女子就是慕雪璃,当日伤的真是极为严重,满身的鞭痕纵横交错,血肉模糊。昏昏沉沉的睡了大半个月才醒过来,自己每日用那公子带来的药给她敷上,包扎好。一月之后那伤竟结痂脱落了,只是留下淡淡紫紫的痕迹。
慕雪璃醒来以后自己就躺在一件陌生的茅草屋里,浑身都疼痛难耐。睁开眼只见一名老妇和一个六七岁的孩童吮着手指,睁着大眼睛望着自己。
“我是谁?”是她张口说的第一句话。
她什么都不记得了,连那日是谁把她送到这儿的也不记得了。也不记得自己叫什么,多大了,怎么会一身伤,通通都记不得了。
记不得也罢,想不起来索性就不想了。好在这里的一切都还不错,村里的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容貌而歧视自己,民风朴实,感觉格外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