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深宫之珠玉记全文阅读 > 第一百一十章 往事

第一百一十章 往事


  于小宴之事就此告一段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莫名想起她当时蜷缩在地上的模样,哀婉和不甘,后宫的争斗比起战场甚至更残酷,没有成王败寇,有的只是你死我亡。

  偶尔午夜梦回时会想起顾君尧,距他所承诺的那个一年之约就快到了,我从来不敢细细揣测他会以何种方式带我离开后宫,事实上自从那个上元夜之后,就再无一点关于他的任何消息,只听说他去了南煜,还有就是不久前好像听说宁云公主有孕了。

  乍闻之下有一种无言的悲哀与淡淡的苦涩蔓延在心底,故人不能如旧,我跟他此生是注定无交集的,一出宫门,从此各安天涯,不是萧郎更不是路人。

  随着天气变冷,整个皇宫也似乎笼上了一层肃杀的气息,进入十二月,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御花园一片枯零萎败,只有秋菊傲然怒放,我想起太后喜菊,因此特地折了几枝盛开的,插在一只广口瓶中,亲自端了送去寿宁宫。

  哪知却被门口的侍卫拦下,说太后此刻尚在病中不宜见人,我没办法只好让路过的宫女拿了进去,然而心中到底生出疑虑,偏偏自上次的事件后陆风临一直居于家中没有进宫,如今随诊的太医是张元效,我也不好贸然相问,只是暗自心神不宁,总觉得有种不好的预感。

  三日之后的晚间,有宫女行色匆匆走进离星阁附耳对我说了一句话,我听罢脸色大变,也来不及细问了,赶紧起身随她而去。

  寿宁宫的正殿一派沉肃,太后卧在西侧的暖阁里,病容满面,见了我微微露出一点笑意:“瑶惜,你过来。”

  我忙走到床边,数月未见,太后的形容比起之前更加消瘦,眼睛也神采全无,我握着她的手,似乎能感受到生命的流逝,心中不由紧张与害怕。

  “瑶惜。”她替我理了理鬓发,像个慈祥的母亲看着我,“好孩子,入宫的时候尚十八年华,如今在这宫中蹉跎了四年岁月,哀家也为你可惜。”

  我只觉太后说的话大异于往常,却又不知具体何意,心中一时七上八下,只低声道:“太后,您的身体……”

  她摇摇头:“哀家的身子不中用了,若非如此,也不会深夜召你前来。”

  边说边咳嗽了几声,我赶紧用手拍着:“太后应当保重自己的身体,不然瑶惜会不安心的。”

  她顺了顺气儿道:“哀家知道你一直都想不通哀家为什么会偏心于你,为此还特意与哀家保持着距离,傻孩子,你就没想过哀家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吗?”

  我难过道:“瑶惜只是一介孤女,向来偏得太后的疼爱,如何能没想过,只是想不明白罢了。”

  “那哀家今日就告诉你。”太后握紧了我的手,目光渐渐焕发出光彩,“因为,你是如瑟的孩子啊。”

  我心里一紧,如瑟?

  面对我一脸的不解,太后只是转眸望着空中,仿佛陷入了一段久远的回忆:“二十几年前,哀家与如瑟一同选入东祈后宫为妃,情同姐妹,相互扶持,那时的东祈才开国不久,主上隆恩,宽厚待人,如瑟的性格温柔,很快便得到康宗帝的宠爱,而哀家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

  太后说到这里看着我:“关于后宫的争宠,想必你也深有体会,有道是‘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沉沉浮浮间葬送了多少可怜女子的亡魂,哀家甫一入宫便明白这一点,只是如瑟却看不透,失了君王的宠爱,又遭受其他嫔妃的排挤,很快便意志消沉,而哀家却平步青云位列四妃之一,虽然境况差别之大,但是哀家和如瑟的姐妹之情却未有一日发生变化,见她不但意志萎靡,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于是哀家利用自己得宠之际请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太医为她医治。”

  太后说着说着竟苦笑了一下:“时至今日哀家也说不清当时那个举动是帮了她还是害了她,如瑟竟与那个太医日久生情,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哀家了解她的性子,表面柔弱,实则是倔强到骨子里的坚定,而当时那种情况下,她在后宫确实也是举步为艰,所以哀家便与她还有那个太医精心谋划了一场逃离出宫的骗局。”

  见我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震惊,太后微微一笑:“别担心,那个骗局很成功,非但助如瑟如愿逃出了皇宫,还连累当时协理六宫的沈贵妃获罪冷宫,而哀家便由此接手了协理六宫之权。”

  她停了停继续道:“其实也不是多高明的计划,只不过胜在无破绽可查,那也是在十二月的天气,一场大火将如瑟居住的秋风居烧了个干干净净,待第二天发现时只能寻到烧成灰的尸体,那些个宫人,受了沈贵妃的教唆,平日对不受宠的如瑟百般刁难,因此也算是死有余辜了,而如瑟早在火起时便由哀家派人秘密护送出了皇宫,虽然康宗帝对此事十分震怒,但人死不能复生,如瑟又不是有着显赫家世的女子,因此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我试探性地问:”后来呢?“

  ”为免引人疑心,那个太医一直到两个月后才借故到山中采药,以不慎‘落崖而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果然是个没有破绽的好计谋,只是这个故事与我有关系吗?我看着太后,不知怎的脑海中忽然浮现起幼时父亲叫着娘亲时的样子,他总是叫她阿如,难道……

  未等我再细想下去太后已缓缓开口:“哀家偏疼你只是因为你是如瑟的孩子啊,你的娘亲,柳如瑟,昔年康宗皇帝盛宠一时的柳姬,至今宫里仍有些许她的传闻,出灵池也是因她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