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会计计算出来的成本都是显性成本,销售收入减去显性成本以后的余额称为账面利润。从某种角度讲,显性成本反映的是实际应用成本,可以在产品价值中得到反映并具有可直接计算的特点。r
也可以说是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需要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费,广告费以及税金等。企业生产的显性成本在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例如厂商雇佣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并租用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为此,这个厂商就需要向工人支付工资,向银行支付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地租,这些支出便构成了该厂商的生产的显性成本。r
综上所述,显性成本主要包含以下几大内容或相关问题:r
1、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环节的成本浪费原材料(裁剪)使用不当,消耗率超标、生产质量不稳定,次品率过高导致返工人为错误,用错了料、部门沟通不畅,导致死货,不善于利用边角余料错误或差劣的模具,或模具维护问题。 r
2、人工成本 人工环节的成本浪费未受过训练或训练不足之员工,员工情绪低沉个别工人操作速度太慢缺少熟练劳工高员工跳槽率。 r
3、库存成本 库存环节的成本浪费销售预测不准确采购管理不精准不当的物质储存不准确之制成品, 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存量在产库存没有被及时有效管理,积压过多过期的原料,旧款的制成品,如不再用也是成本损失 r
4、应收账款成本 应收账款环节的成本浪费应收账款政策模糊,没有标准应收账款责任人不明确,或未能与个人绩效挂钩应收账款催收不及时赊欠程序不严格。 r
5、特殊运输费用、退货和索赔特殊运输/退货和索赔环节的成本浪费产品品质问题,交货不及时,掺杂的成品错误的标签。 r
隐性成本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企业或员工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管理层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成本增加、领导的权威失灵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这些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 r
隐性成本指公司损失使用自身资源(不包括现金)机会的成本。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r
隐性成本包括r
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r
厂商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报酬。其中第二部分又被称为正常利润。正常利润之所以作为产品的一项成本,是因为从长期来看,这笔报酬是使得企业主继续留在该行业(从而该产品得以被提供出来)的必要条件。否则,假如厂商产品的售价仅能补偿工资,原料和固定资本的折旧费,企业主将会把它的资金转移到别的行业,该产品将不会再被提供给市场。所以包括正常利润在内的成本,具有产品得以被提供出来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含义。r
隐性成本最令人迷惑的地方是它冠以“成本”的称谓。然而,隐性成本并不是成本。成本,本质上就是付出。但是,隐性成本是厂商自己给自己的利息,自己给自己的地租,自己给自己的薪水,这些支付都是自己支付给自己,不涉及到所有权转移问题。如果真正要将之作为一种支付,那么它同时也是一种收入,是厂商的一种收益。r
这样一来,就会在厂商一贯坚持的规则之间产生矛盾,也就是说,隐性成本既是收益的一部分,又是成本的一部分,那么厂商在希望利润最大时所导致的两条方法即“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之间就面临着两难决策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无法在隐性成本这个概念上得到体现了,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隐性成本都说不过去。总之,所谓的隐性成本,就是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我们称之为正常利润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