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生命的呐喊全文阅读 > 我在骐骥物流工作的那段时光

我在骐骥物流工作的那段时光


公司主营业务变动了,通知也颁布了,然后就是公司对办公地址的搬迁了。办公室从楼座B转移到楼座A,约定好的某一天,我们留下的全体工人一起开始搬离。r

本来办公桌都是组装的,拆卸后再一一搬离到A座安装即可,对于那些办公设备传真、打印机、复印件等,直接搬过去就行了。当搬离到最后B座办公室,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的时候,我自告奋勇回去打扫卫生,因为我看见贴在墙面上的客户联系方式了。回到B座办公室,我把贴在墙上的客户联系方式揭下,折叠好揣在兜里了。反正公司已经改变经营模式了,放弃快递转做物流了,我揭下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的。r

没有多少东西可搬,当天就结束了,办公领导告诫我们,次日全部准时到新公司集合,举行公司乔迁志喜仪式。次日到了公司,在领导的安排下,把一间客厅拾掇出来,把贡品摆在桌子上,点上三炷香,不一会就来个人,换上道袍,手里拿着罗盘还是什么的,好像是念念有词,我却感觉是嘟嘟囔囔。一会又让领导把我们所有的从业人员的出生年月都写出来,不知道测什么的,可能是看每个人对公司发自是否有裨益或影响的事吧。最后结果一切都很好,然后全体人员就到早已预约号的附近的一个中档饭店就餐了。第一次在上海的饭店就餐,还是在大厅里,人很多,熙熙攘攘,菜品还算丰富,就是没见有饮酒的,都是饮料,可口可乐或雪碧什么的。吃饭的时候,那个盛放米饭的容器在我眼里就是茶杯,一个东北的同事惊诈的说,口大的连茶杯就一起吃了。他索性把几份米饭都放在一个盘子里,也值当的向嘴里送,要不东西没吃着,还给急死了。r

酒足饭饱后,回到公司,领导宣布决定,我们几个留下做快递的,次日公司将安排车辆把我们送达闵行区虹桥南路,在那里公司有租赁的仓库,我们主要到那里把相关物品分类整理,为其他物流公司来取货做准备。跟随公司的决议,当晚我回到住处,也和侄子交代了下。我明天就要到仓库上班了,仓库距离我们住的地方几十公里,我是不可能返回住所的。租赁的房子还有近10天到期,我让侄子先做着,并把在打扫卫生时候揭下的客户联系方式交给他,让他交给他所从事的快递公司。因为我们初来乍到,人地生疏,言语也不容易沟通,绝对也没有那个实力去操作,交给他的公司,他公司的领导会对他刮目相看的。事实上也是,在那些客户联系方式递上去不久,那个领导还专门请我们吃了饭,并到练歌房娱乐唱歌的。r

就这样,我简单拾掇一下行李,次日一早跟随公司的车辆去了闵行区虹桥南路的仓库,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装卸工工作了......r

从闸北区长寿路办公室到闵行区虹桥南路仓库,距离还真不近的,车辆在市区左转右转直行的穿梭,行驶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大约得有30多公里的样子吧,才到了公司租赁的仓库,也到了郊区了。r

负责人员停下车,把我们交接给了仓库负责人,然后就返回了。仓库负责人大约50多岁的样子,本地人,先把我们领到即将入住的地方,那是靠近大门二楼的一个单间,里面放着几张床铺。又把我们带到仓库,打开大门,进行着大致的解说。里面的面积很大,几百平方的样子,堆积的东西倒不多,这儿一些,那儿一堆的。然后告诉我们,主要工作就是来了车卸卸货,公司发来通知后,再根据通知整理分类发货,给来提货的车装装货物,很简单的。的确很简单,公司刚刚开转型,客户还没有多少,仓库这么大,也没有多少货物,不简单不舒服才怪了。清闲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r

在起初的那段清闲时间里,我生活很惬意的。同来的几个人都呆了两天感觉没意思就走了,宿舍就剩下一个湖南的,一个青浦区的,还有我,三个人居住。其他的工作人员都是本地的多,都不在这里住,他们都是早晨带饭来,中午不回去,下午到仓库整理整理,分类分类,工作完成后没事就返回了。真是神仙的日子,给养老院似的。侄子在那个快递公司做了大约十天的样子,因房租到期,距离我又远,就放弃那个工作了。临时也来到了我这里,反正这里山高皇帝远的,公司领导一般也不来,宿舍又有闲置床铺,多一个人也无所谓。那段时间的前期,更多的时间是没事可做,我们有太多的时间,早餐就是煮面条,加两个鸡蛋,午餐晚餐也是自己做。菜市场距离仓库不远的距离,早晨一早就去购买了。晚上的时间是难以打发的,当时网络根本还没普及,别说电脑,我用的手机还是黑白屏幕了。不过当时的网吧,刚刚兴起不久,我们偶尔会到不算很远的曹行镇,到那里的一个网吧里通宵上网,那是我们当时唯一的娱乐活动了。如果哪天下午公司没有计划的时候,我们闲暇无事就近溜达,溜达到了附近的金都路和银都路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很多紧靠路边的许许多多的物流公司,那时候是我对物流公司最初的萌芽了。r

对于我曾报名的驾校和英语培训学校,随工作地址的变迁只有无奈临时搁浅了。我通过电话已经沟通好了,等时机成熟再说吧,因为当时两个培训处都很友好的告诉我,没关系的,早晚都可以,我决定事情的仓促,也把我临时拉入了被动。侄子又出去找了几次工作,都是无功而返,反正当时住也不需要花费什么钱,只是简单的吃,还是自己做,多一天少一天的,心里没有什么压力,而且还有个伴,心灵上也算是个不错的寄托了。r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也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并且时时刻刻都是存在并延续着的。r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不可避免的滋生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我工作的环境,尽管清闲的很,但随着逐步的了解,我也逐步熟知了其中的内幕了。那个50岁的负责人好像和领导有着点关联吧,做事比较认真,同时呢还有一个胖乎乎的,年龄相对比他小一点,性格耿直,言语直接,也和哪个领导有着些许的关联。他们彼此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着。我作为局外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反正我年轻,多干点无所谓的。勤劳的人到哪里都吃的开,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我一直在现实里也支配着这个规律。他们对我印象都很好,都有拉拢到自己那一派的意思,都在我面前诋毁着对方的不是,我只是一笑置之。没曾想公司在社会上,招聘了一个安徽的下岗的教师来做库管了,他们又联合到一起开始抵触安徽这个外地人了。经常无意的或直接不服从来体现他们对安排的不满。我也是外地人,我知道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本能排斥性,我一样通过调侃或圆滑的做事方式,去缓解这个安徽负责人的压力。这个安徽应聘来的库管,四十多岁的样子,对我的配合很是感激,曾在当时的某一天下班后,邀请我去他在附近租赁的房子,喝酒畅谈。r

也许我长期漂泊在外的缘故,也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我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一直感觉游刃有余。无论到哪里,我不会轻易去树敌,多一个朋友真的多一条路的,让别人一条退路,就相当于给自己一条生路的。对于做人这一块,除了最亲近的父母老婆,对我抵触很大,其实我的人缘还是很好的。在他们而言我都是吃亏结交人,但事实上我没有一个酒肉朋友,我都是在用心的交往着我身边的每个人,真正的现实生活里,我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深深的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现实生活里不是人人都是一样的观点,一样的性格。出生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太多的不同聚集到一起,就需要我们以相对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自恋的在那里划着圆了。r

也就在那时候,在我感觉当时是最大的一个客户,江苏驰马拉链公司在青岛的负责人给我联系,如果我再不回青岛的话,他们打算终止我们的服务了。仅他一家公司,每年就能给我创造几万元利润的啊。我知道媳妇的做事方式,人不坏,但太倔强,不会变通圆滑的处理问题。她不明白,即使自己真的对了,也不能咄咄逼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尊严,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尊严不可亵渎。她不懂的:让别人一条退路,给自己一条生路的。我安顿了这个负责人一番,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