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生命的呐喊全文阅读 > 那执著的奋斗挣扎史

那执著的奋斗挣扎史


在女友家呆了没有一个礼拜,我决定重新独自一人返回青岛。女友和我们一起乘车到了她们的县城新沂,死党坐上了去临沂的客车,我坐上了去青岛的客车,挥手告别,又踏上寻找各自梦想的征程。r

再次回到青岛,已经和五一期间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在接触过程中,瑞安路那家实力比河西强大,产量高昂,资本雄厚,和河西那一个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水平。我仍然按照我曾经的模式,不能放弃安徽路早市来之不易的成果。每天早晨5点我就提溜着头天晚上已灌装好的两桶洗洁剂,40斤重,为了节约公交车票,我要提溜着40斤重的洗洁剂从瑞安路到金华路,然后从金华路到了瑞昌路左拐再走一段路到了杭州路,到了杭州路左拐不到100米就到了5路电车的公交站点,这大约有三站的公交站点的距离,然后提溜着两桶乘上按时发车的5路电车,经过大约4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安徽路那个早市。当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由那颗大树下,到了湖北路菜店门口右侧的一个地方作为据点了。湖北路菜店两个出入口,一个靠近湖北路,一个靠近安徽路,我的据点就是在安徽路那个门口。当时的微机班倪已经投奔到那个做家具的那里了,他也在这个早市售卖,他在另一个地方,不过我们经常见面。操作起来还是曾经的模式,为什么不提一桶而提两桶呢?因为一般情况下最低卖一桶的,但两桶有时候能卖净,有时候卖不净,一般是卖不净的时候多,那时候我就等市场散了时候,在湖北路菜店吃过早餐后,然后沿街物色合适的饭店进行推销。售卖后我就回到瑞安路,再提溜两桶,漫无目的的到青岛的各个角落、在起初的日子里,青岛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任何只要我能进去的饭店都可能成为我的潜在客户的,我的颜面已经在百度的摧残中变的僵硬而执著。r

我不惧怕到任何一个我陌生的区域,因为每到一个我不熟悉的区域,都将可能拥有我未来的客户。顺利的时候,咨询几家就把剩余的分没了,不顺利的时候,问遍了百家饭店,还没进门人家一看我行头就在店内挥手,意思是不需要。当然也有遇到规模大一些的饭店,需求量就大一些的,那样他们可以一下就要两桶,甚至是两大桶。我曾经提溜着每桶20公斤的桶两桶40公斤。从瑞安路一直提溜到五路公交站点,然后乘车到华阳路靠近大连路的站点下车,然后提溜着走上很长的一段距离。开始的时候我是内心数着100步停一下,然后是80步,然后是50步,然后是30步,然后是10步.....那时候胳膊就是在僵持中,在咬牙中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就到了人家饭店门口了。当人家把洗洁精的款项给予我的时候,再累我也感觉不到了,内心全是胜利的喜悦。因为那两桶为我赚取了40元的利润,而且还成为我的客户。r

推销产品是辛苦的,那真的需要走遍千家万户,在此过程中,因为不熟悉青岛复杂的地形,我也遇到了好多的笑话......r

因为陌生不熟悉,也经常会闹笑话的。到过青岛的人一般都知道青岛的地形比较复杂,没有正儿八经的道路,都是拐弯抹角的。青岛人没有东西南北方向感,就是前后左右。r

有一次两桶我没卖净,还剩下10斤左右的样子,安徽路早市周边已经不知道溜达多少遍了,那次我直接上了1路车,终点站也是起点站的安徽路公园总站,距离湖北路菜店没有20米。我一般都是没有什么目的的,只要是没有去过的地方,我都喜欢。当时刚这样做不久,到了台东的台东八路站点附近我下了车,提溜着剩下的10斤洗洁剂,到处转悠,不知道怎么转进了洮南路和大名路那一片,路口繁多,我突然发觉一个开业大吉的饭店,一般开业大吉的饭店都是刚做不久的,希望的几率大很多,我兴致勃勃的前往询问,人家说刚要了,不过留下我的呼机。(当时传呼机刚刚兴起,大哥大我们用不起,哪家需要货物了都留呼饥号,然后我们根据呼机的号码回过去,就知道是谁家需要了)。我又沿路寻找下一家,走了一会,突然又发现一个开业大吉,我又上前询问,人家礼貌的说,已经要了,并留下我的呼机号。奇怪了,今天怎么了?明明是开业大吉,怎么谁老是那么捷足先登。我恨恨的有开始寻觅,不久又发现了开业大吉,当我兴致勃勃的认为一定没问题的走到门口时,那个饭店的老板疑惑的问我:你怎么又来了,我们已经留你的呼机号码了。我一迷瞪,恍然大悟,原来三次我问的一直是这个饭店,我迷路了,转向了,一直没走出这个区域,一直在这个区域溜达了一上午。我很抱歉的告诉老板,我说不好意思,我真迷路了,我走不出去了,我咨询了瑞安路的方向,他给我指引了一下,沿着洮南路走,到了威海路左拐,一直走,到了四方那边打听就行。经过一根筋的走下去,我好不容易离开了那个让我一上午转不出来的地方,好歹在经过人民路的途中的一个饭店把剩余的10斤处理了,不舍得花费公交车钱,就一路溜达回去了。r

还有一次,我溜达到小港附近的金乡路,那边有个农贸市场,提着剩余一桶的洗洁剂,沿着冠县路到了新疆路,然后到了普集路,因不熟悉地形,我由新疆路左拐从普集路的港务局门口进入了港务局,进去的时候没人过问。但进去后我傻眼了,走了好长的路,仍然不见一个饭店,左右都是成片的集装箱叠摞着,高耸入云。港里的道路也异常宽阔,不时有集装箱车穿梭而过。好奇心让我一直走下去,我实在不知道港务局有多大的。整个下午,我就没转出港务局,通过询问,就得知有一个港务局食堂,进去问人家直接不需要,同时告诉我,这里面就没有饭店的。我咨询了下,我是从普集路进来的,我想出去,那里的出口最近?他们给我指引了方向,八号码头东大门。当我老远看见东大门出口的时候,我心放松了。但当我到了门口还没有出去的时候,门卫把我拦住了。他质询我,手里提的是什么?从哪里弄的?我实话实说,他们不放行。因为港务局不是随便就出入的,尤其带着东西,谁能证明这个东西就是你的呢?要么没收,要么走人,冷冰冰的甩下一句话。我糊涂了,但我也不敢冒犯人家,谁让我无意闯入人家的禁地呢?一路哀求,可怜兮兮的一个多小时,叔叔长叔叔短的,终于诚意感动了上苍,脸色缓和,告诫我以后不能这样做,进这里要先登记,我忙不迭的点头应是,就把我放行了,同时我怕再走错路,诚恳的问我要去的瑞安路怎么走,人家也友好的给我指引了方向。在我回去的路上,我现在都记得,在四方机厂斜对面,也就是四方机厂出门右拐不远,有个顺福小吃店,要了那一桶洗洁剂,我赚了14元,那个小吃店也成为了我未来的一个客户了。r

当时在推销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事,记忆深处的有很多都永生难以忘记,仅以此两件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了。下一章我将提及关于再次住的问题,住宿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困扰的问题。r

都说劳逸结合,在我的印象里,我没有安逸的时候,为了解决简单的生存,而后为了自己铸造的尊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吃住我一直要求不高,一直到现在。r

当时早晨还是和从前一样,等售卖早市过后,到湖北路菜店要两个油饼,一碗甜沫,偶尔还会增加一个茶蛋。至于中午晚上,我没有规律,我一个人不会去饭店炒菜,那对我是很奢侈的概念。我饭食很简单的,要求不高,吃饱就行。在外经常的吃那个油煎包,花不了几个钱,吃的也舒坦。当年沧口有个永定路市场,我在那里挨个小吃店推销洗洁剂,推卸完毕,已到中午。我在地摊买了两个馒头,又在临近的地摊买了小豆腐,用塑料袋盛放的。看着熙熙攘攘的市场,我走的远一些,也没有勺子和筷子,我就在一个偏僻的角落,一手托着袋子,一只手拿着馒头,津津有味的吃个精光。我身上有足够的钱去店里吃的,但我真的不舍得,也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我就是不舍得,在有些人眼里也可能是犯贱吧,我真的不舍得,有时候为了省五毛的公交车票,我会连续走好几站路,甚至七八站,所以当时青岛我基本是用双腿走出来了,这一点真的不过分。后来2000年我做了快递,对青岛的地形模块了若指掌,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客户需要的快件送到手中,当时我也属于市内快递界的拼命三郎之一吧。r

再次一人前来的时候,相对又进入了一个不算太陌生的地方,瑞安路处于四方区,房租我是付不起的,一个人也不值得租赁房子,能干多久还不知道呢?来了后先给宝洁化工的老板沟通了下,临时住在他生产工人的宿舍,宿舍里也没有闲置的床铺,我要求不高,只要能容身,同意我住,我自己想办法。我一直以来都是个比较勤快的人,也有眼神,我不怕出力,无偿帮忙是经常的事,所以人缘相对不错,人家对我的印象也比较好,老板同意了。r

我非常高兴,只要能容身,就能省下很多费用。白天我在外零售后就挨个饭店推销洗洁剂,大街小巷我转遍了太多太多。到了晚上,我就把他们办公室的几把椅子,椅子中间有点软,周边有点硬的,把几把椅子都排列在他们生产工人的床铺前,然后把椅子的靠背都靠一边,这样晚上我睡觉的时候不致于滚落下去。睡在椅子上,那感觉是高低不平,像波浪形,我的身体也就成了波浪形的入眠。刚开始的几天的确不大适应,但不用租赁房子,还是很欣慰的事了。当然这样住,和生产工人关系也要搞好的,大家都是出来打工,我的水平相对比他们要高些,心计也多些,我会不定时的买些额外的东西供他们品尝,以增加对我的好感,最起码他们不会无意刁难我的。r

这样大约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生产又增加工人了,我再住下去也不合适宜。当时在同一个院子里,老板有个朋友原来是在制钉厂工作的,也租赁了一块地方,购买了模具做钉子(当时青岛制钉厂在瑞安路),也是刚刚开始做,雇佣了两个工人,宿舍比较大他那边有比较宽阔的地方。老板的意思是他和他朋友打个招呼,但我得和他们其中的两个工人关系处理好。处理关系我倒不愁的,我不是唯唯诺诺的人。第二天,我就提了一扎啤酒,炒了几个菜,到了他们宿舍,在他们下班的时候我们一起喝酒畅饮。平时都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时我又买了一条哈德门烟。酒过三巡,我把我的意思也表达给他们了,他们倒无所谓,反正是老板的地方,老板同意,他们才无所谓了。就这样,我搬到了他们的宿舍,住上了木板床,那也比波浪式的睡眠舒服多了。r

也许是从那时候养成的习惯,不论到哪里,一直到现在,不论遇到任何环境,我都能随遇而安,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能将就的我决不会刻意去享受,由此我想到了那些在报纸上报道的很多革命老干部,一生勤俭节约,对生活严加苛刻自己,因为他们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代,他们感觉的浪费良心会极大的不安,只有身临其境经历的人才会有那样的感慨或执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