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夏天,是新生入学的日子,我忐忑不安的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伴随着熙熙攘攘的入学新生,又异常兴奋的进入了县城的第二中学报到了。r
安顿好了班级,初八八级二班,又安顿好了相对班级对应的宿舍,收拾好铺盖,新的学年度就这样开始了。一起入学的并进入同一个班级的还有几个是在同一小学毕业的,倒也不显得孤独。班主任老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姓谢,很年轻,带着近视镜,文质彬彬,在初中的三年一直没有更换,伴随着我们一起度过了三年的美好初中时光。班级同学还是比较多的,有好多县城或县城郊区的,他们的穿着相对时髦,作为我彻底的从农村来的学生,从服装就可以看出差距,当时的心境感觉人家是高不可攀的,无形之中,心里就有了些许的距离感。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通过学习成绩去弥补彼此之间的差距。毕竟在当时,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水平的唯一标准。r
在初中的三年,我一直勤勤奋奋的努力坚持着学习的态势,所以学习成绩尚算不错,基本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吧,初二就在为数不多的选择中光荣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一名同学艳羡不已的共青团员。初一起初的时候,大家彼此都不熟悉,伴随着逐步的了解,一些体格健硕的同学,他们走到了一起,在即将进入初二的时候,形成了一些所谓的班级混子。班级混子学习成绩都不怎么好,他们也不肯学,喜欢惹是生非,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他们是老师头疼的对象,也是让绝大多数同学战战兢兢的不可靠近的对象。他们中有些是县城里的公子哥,有些是县城近郊村庄的,都让我们这些相对距离县城远的同学感觉恐怖不已。县城里的公子哥有权有势,近郊的同学家距离近,出现任何问题,家人都可以随之而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呆着学习,不敢去冒犯他们点滴的。当时每个班级都有这么一些同学,每个班级之间的他们还都藕断丝连,保持联系,这在当时或者说现在未来,都是不可避免出现的事物,也就是所谓的校霸校痞之类吧。到了初三,学校把本来是初八八级的两个班级划分成了三个,原一班二班不变,把一班二班里的校霸校痞团体集中到一起,成立了所谓的实验班。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所谓品学兼优的同学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终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了。r
对于在初中三年的情感走势,都是懵懵懂懂的难以启齿的。当时对在小学期间有个女孩关系微妙,但随着升入不同的学校,联系相对开始较少。因为一直在努力学习中,也没心思或不敢惹是生非的,情感问题平平淡淡,不温不火的度过了三年时光。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中考的时候,我竟然超常发挥,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进入了本校的高中就读。其实事实上,到了初二下学期,随着对生活环境的熟悉,贪玩的本性已经开始暴露出来,老师还找我谈了几次话,及时收敛了些,当时的学习成绩已经开始有下滑的兆头了,直到现在我都莫名其妙,我怎么到了中考超常发挥,竟然莫名其妙的被选入了保送之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