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生活不相信眼泪之深圳青春无悔全文阅读 > 第17章 天地恒的牛刀初试——2

第17章 天地恒的牛刀初试——2


随着下车的人流,我走出了车站东出口。黄伯早已恭候多时,运气多么好啊。如果当时从西出口出来,就遇见不了黄伯,而我们身上都没有通讯器材。黄伯看见我,大喜过望,他也没想到如此顺利。

我们坐上了302公交车,上次去北京下火车,坐的是320公交车,所以对这两个数字印象特别深刻。上车,我掏出10元钱准备买票,我想“两个人10元钱的车票应该够了”。黄伯一把按住我的手,说他来,售票员找黄伯要了12元,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6元的车费。吓得我一吐舌头,在我们地级城市鄂州,一元钱可以乘坐任何一条线路的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深圳的物价真高,实在是高。

“那就是地王大厦”,黄伯指着窗外的一栋绿色玻璃的房子告诉我,地王大厦意味着什么,我当时还没有概念,更不谈知道她就是世人眼中的深圳新地标了。但是12车道宽阔的马路,腾空而起又从天而降的高架桥,一栋栋高耸入云的建筑,形式各异的楼房,灯红酒绿的商铺却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伯住在梅林关外的民治小学附近的铁道边上,虽然他来深圳多年,但没有置业,租的农民房来住。不知道坐了多久,终于下了公交车。穿过一座铁路桥,在还是黄泥的空地上孤零零的竖起一座七层楼,楼的旁边有一台破旧不堪的搅拌机和一些堆放凌乱建筑材料。黄伯告诉我,他就住那栋5楼。这也是深圳?和我刚才看见的都市繁华简直天壤之别。黄伯来深圳20多年,还是住在这里?这更加增添我心中对这座城市的神秘感。多年以后,当我穿越重重磨难,才知道能有资格住在这里,已经是很多来深建设者的梦想了,和那些终日不见阳光,白天也须要开灯的“握手”楼相比较,这里就是皇宫了。如果一定要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阴暗潮湿的黑瓦农民房与之相比,这里可以说是天堂了。

当黄伯打开不锈钢防盗门,一种家的感觉扑面袭来。家居生活该有的陈设一具齐全,木质的沙发椅旁还摆放着一米来高的大口径花瓶,花瓶插着几卷字画。墙壁雪白,地面铺着地板砖,这比我鄂州老家发黄的墙壁和早就脱落东一块西一块的油漆地面强多了。我暗想,深圳人就是富裕,租给别人住的房子都这么好。房子是两室一厅的格局,黄伯很好客,将他平时住的唯一带有窗式空调的房间让给我住,我也确实太疲倦了,一觉睡到下午。

第二天黄伯带我去深圳人才大市场找工作,人才市场位于罗湖区八卦路上的一栋大楼的五楼。求职者在这里找工作需要购买5元的门票,第一次我也不觉的贵。黄伯没有进去,他在一楼等我。我虽然首次以这样的方式找工作,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心中却全然没有畏惧感。我发现求职的人手里都拿着一叠厚厚的简历。而我除了身份证、毕业证之外,什么也没有准备。求职的人真多,整个大厅人头攒动,在里面走动都比较困难。好在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也多,但是在每个档位口仔细研究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发现真正适合我的职位却凤毛麟角。而我也饥不择食,只要是份正当合法的职业,做什么无所谓。好容易挤进人群,面试官一听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一下子就把毕业证塞还到我手中,叫道:“下一位。”几个小时下来,几乎那些招聘销售员、促销员、储备干部和电脑技术员等我认为自己能胜任的职位都询问过了,考官都没有留下我的联系方式。

中午时间,我走下五楼,黄伯还在楼下等我,他鼓励我说:“以后你就天天到这里来上班好了。”他指的是我在这里找工作。回来我特别留心,黄伯家离人才市场差不多要一个小时的车程。5月中旬的深圳已经骄阳似火,下了空调车,上了通往家的那座铁路桥,汗一下子流淌出来。才5分钟,我就感觉衬衣贴紧了后背,又很凉。看着黄伯的背影,真是百感交集,黄伯已经65岁了,若不是为了我,此刻应该在家里欣赏电视。我说:“黄伯以后我自己来,我知道路了。”回到家,我开始写简历,一口气手写了10份。黄伯做好了饭。晚餐很简单,一碗面和一盘长豆角,黄伯单身惯了,他每天基本就是吃这些。

第二天又去人才市场,适合我的职位还是寥寥无几,好容易觉得适合,递上简历,别人看了看,摇摇头,将简历还给我。一天下来,手中还有6份简历没有送出。

第三天依然外甥打灯笼,照旧。我开始计较每天5元的门票钱了,中午不敢离开人才市场大厅,因为迈出大厅的门,再次进来就得重新买票。人才市场里有食堂,吃一餐要7元,我心痛花钱如流水,舍不得吃。每天来回坐车要12元,一张深圳特区报1元,该报上会提前公布每天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一张门票5元,这样一天下来,我的就要花费18元。

老家来电话了,父亲告诉我,大均还在催我回去上班。“回去么?”我心有余悸,不敢想,也不愿意多想,我要在深圳找工作,要在这里赚上启动资金,回去做个小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