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名人录、人大、政协、工联日志,这四本书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这跟我们国家特殊的政治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县处级干部,县委书记、县长,退下来之后,一般都会首先退到人大,担任市一级人大副主任,最后在人大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县处级副职则退到本县的政协或者工联,担任一段时间正职,然后在政协或者工联退下来。当然这并不是死条框,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特例,不过大多数逃脱不了这种惯例和宿命。r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减少领导干部退下来后,心理上的落差,稳定干部的心。当然还有发挥余热,监督、监察等其他方面的目的。r
也因为此,如果要研究一个的地方政治关系,就完全有必要首先从这些名人录、人大、政协、工联日志着手进行逐步的揣摩。名人录上面的大多数人物,都是在国家,起码在省内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的名人,文艺界、民间艺人等是一个方面,但政治人物还是主角。r
这些政治人物也是要分门别类去看待的,解放前的是一回事,解放之后的又是一回事儿,改革发展之后的还是另一码事儿。这里面关键人物还是在改革发展之后,从河湾县、沂南市走出去的这部分名人。他们对当地的政治影响,可以说非常的深远。解放前的和解放后的,虽然也有影响,但也仅限于对某一个时期,或者某一个人的影响,对于整个地方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r
改革发展之后,从当地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这部分人,虽然只是一小撮人,但是也绝对会影响到当地政界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人事关系。r
在对这几本书的研究中,原小生就发现这么一个人物,他对河湾县,乃至沂南市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直到现在,在沂南体制中,还能看到他的影子。r
他叫马德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担任河湾县县委书记,九十年代担任沂南地委副专员、专员,九十年代末,开始担任河西省组织部副部长,之后是省城河西市委副书记、书记,河西省宣传部部长。r
他是河湾县的骄傲,也是整个沂南市的骄傲,现任沂南市市委副书记田明轩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小生将马德成和田明轩的简历做了一个对比就发现:r
马德成担任河湾县县委书记的时候,田明轩是河湾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并没有具体分管的实质性工作。这就说明他其实担任着马德成的秘书工作。r
马德成调任地委,担任副专员的时候,田明轩又是沂南市地委办公厅副秘书长,也没有实质性的分管或者主管工作,说明他还是马德成的秘书。而当马德成担任地委专员的时候,田明轩也调任地区财政厅副厅长,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荣升为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