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生存故事——50位农民工访谈实录全文阅读 > 第44章 小林——我这一家

第44章 小林——我这一家


  受访者基本情况

  性别:男

  年龄:25岁

  籍贯:湖北

  婚姻状况:未婚

  文化程度:大学

  打工时间:1985年至今

  打工地点:浙江乐清

  打工类型:公司员工

  在我们小镇有家自行车修理店,店不大,就一间店面,朝着镇里的主干道。林老板是湖北人,手艺好,人实在,因此有很多人光顾。店老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也都住在这里,老大今年26岁,刚刚娶了媳妇,这两天去丈母娘家了。老大念了一年多的职高就不念了,学了手艺在店旁边不远处开了间摩托车修理店。老二今年25岁,大学毕业,现在在一家公司上班。由于实在太忙,店老板就让在家休假的二儿子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你们家来这里多久了,一开始就全家都来了吗?

  记不太清了,有15年了吧,全家一块过来的。

  你老家是湖北哪里?

  湖北宜昌兴山县,就是三峡那块地方。

  那里是怎样的情况,为什么要全家迁过来呢?

  那里就是赚不到钱。原来我爸是开拖拉机的,赚不到钱,后来因为家乡经济不发达,钱周转不过来,也就是说赚来的钱全都是人家欠我们的账,但钱收不回来。

  为什么会选择来乐清这个地方呢?

  应该算是机缘巧合吧。

  刚来的时候是做什么的呢?

  我爸我妈打工,帮人锉毛刺(给工件打光)。

  做了多久?

  一年不到,赚不到钱,就干不下去了。

  你爸修车的手艺是哪里学的?

  刚开始根本不会,我爸开了那么多年拖拉机,他想修自行车简单,拆个轱辘慢慢学吧。

  当时能赚多少?

  那个时候一天有三四十元吧。

  那比打工好很多吧?

  那当然。

  你们这15年里有没有碰到过一些大困境?

  最困难的时候就要算我上大学了。那时我哥还没开始工作,就我爸修车,支持我上大学。

  当时的学费肯定很贵?

  当时一年要1万多元。借钱倒是没有借,就靠我爸省吃俭用。刚来的时候很困难,帮人挫毛刺,我爸8块钱一天,我妈也是给人家挫毛刺,一天才16块钱,连买菜都不够。我爸出来的时候身上带了几千块钱,结果一年不到,身上带的几千块钱用完了,没钱了,我爸说这样不行,这样下去日子没法过了,当时我爸就说自己开店。

  当时这店是怎么搞起来的?

  自己找的。修车,起先爸说要跟一个本地人学修车,那个时候修自行车还是可以的。当时在前村有一个修车的,我爸想跟他学。我妈想用同是基督徒的身份套近乎,却被拒绝了。我爸一咬牙说,不教算了,自己学。

  我们这镇子比较小,竞争压力大。

  (他笑了笑)然后我爸就自己慢慢学,起初,我爸什么也不会,连个轮胎都拆不下来。人家说换胎,我爸就换,拆了半天没拆下来,还在拆,那人说你连个胎都拆不下来还开什么店,然后就把车推走了。我爸后来慢慢地学会了。这修自行车说简单也简单,摸索一段时间就差不多了。

  现在来修车的外地人多吗?

  大部分都是外地人。

  你们来这里,有没有得到别人的主动帮助呢?

  那时候我们刚来,什么都不知道,刚开始是在虹桥呆了一段时间,然后到了这里,是郑老帮我们找地方、租房子。之后,基本上就是靠我们自己了。

  家里面好多亲戚都是我们带过来的。

  你们还有亲戚过来?

  嗯。

  多吗?

  3家。一个在××村修摩托车,一个在××村修自行车,一个当学徒。

  一开始来吧,我爸也没什么教他们,让他们上班吧,挣不到钱,他们也不愿意去。那我爸说行,跟我修自行车,我给你们开工资,我爸很忙的嘛,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就这样把他们都带起来。你想修自行车的就学修自行车,以后自己开店。如果你不想学修自行车,觉得这个没前途,像××他们就去学修摩托车,开摩托车修理店。

  (我注意到在狭小的卧室里有一台电脑,于是就问)你的这台电脑是什么时候买的?

  这台早就买了,上大学的时候就买了,这个已经换代了,老的那台已经扔了。

  你这是在玩什么?

  “三国群英传”。

  你爸有用电脑吗?

  我爸没用,我爸连机子都打不开。

  那你爸有空的时候都干些什么?

  有空的时候,我妈管得严,不允许我爸打牌,所以他就偶尔喝喝酒,看看电视,吹吹牛。

  你们过年怎么没有回去?

  过年么,反正一家人都在这里。回去,时间短吧,没什么意思,时间长吧,这边你把店关着,生意跑了,多少有些损失。回去还要花很多钱,走亲戚朋友啊,我们一家人如果回去的话,没有一万元下不来的。

  那这里的店就一直开着?

  不,我哥回去了,他刚结婚,第一年总要去一下丈母娘家。

  他那个是怎么谈过来的?

  刚开始是经人介绍。

  是在这里还是在老家?

  在老家。我哥之前回去过两趟,然后在网上聊了聊,双方家里都同意了。

  你们现在住在这里是算暂住吗?

  暂住。

  那有没有想过拿这边的户口?

  我拿它干嘛,你想我拿一个户口要多少钱,要是花个几千块钱,我就花了,问题是花个几万都搞不定。要不要这种东西无所谓。

  那没什么不方便吗?

  没有,就是催你办暂住证。就我哥和我爸开店,怕人家查,办个暂住证。

  我,无所谓。

  你不怕查嘛?

  我就说我是本地人,他们要查身份证,我就说没带。

  那你这有没有碰到有人过来查,像工商局啊?

  有啊!什么乱七八糟的证都有,最近又办了一个什么《道路行驶经营许可证》。

  办一个证要多少钱?

  不知道。

  那有没有打算在这里买房子?

  这种想法现在已经有一点高得离谱了,泡沫是很厉害的。有一段时间我爸想买房子,我跟他说现在房子涨得离谱,过一阵子,肯定会降下来。国家说是干预,可没用。像前一段时间出了一个交易税,可开发商直接把它加到了消费者头上。国家干预,它治标不治本。像以前海南发展得过火,房地产飙得很高。后来顶不住,一下子跌了,贷款的银行倒闭了。盖好的房子卖不出去,盖了一半的不敢再盖了,后来就给农民养鸡养鸭,成了烂尾楼。就算国家拿出办法来,房价肯定要跌。因为一般人,像工薪阶层,根本买不起房子,你干一辈子,你都买不起房子。像贷款买房吧,你光交利息,就够呛的。要买房的话,大不了我回老家去买。

  访谈员手记:

  这个家庭不同于其他外来的务工家庭。从15年前,他们来到这里时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站稳脚跟,开了两家店,一家四口一年能有八九万的毛收入。这其中,靠的什么?通过此次访谈,我们也许能得到答案。我想在最后总结一下:一个敢闯敢拼的父亲,一个持家有道的母亲,一个自己开店的大儿子,还有一个大学毕业的二儿子,也就是我们这篇访谈录的主人公。

  (访谈员:郑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