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石油时代的经济繁荣
一、石油的勘探与开采
20世纪,沙特阿拉伯经历了从游牧农业国家向石油工业国家的转变。20世纪初的纳季德以游牧经济为主,氏族部落是纳季德地区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占国家总人口60%以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1913年起在阿卜杜勒·阿齐兹引导下建立的农业开垦区“希吉拉”,打破了氏族部落的界限,由执行利雅得咨询会议行政命令的埃米尔管理。获得土地的定居民成为国家土地所有制下的农民,耕种国有土地,向国家纳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支配生产的自主权,摆脱了对传统氏族部落的依附,形成自主经营的小农阶层。阿卜杜勒·阿齐兹还请欧莱玛裁断“经营农业和手工业、商业完全符合伊斯兰教义的要求”,手工业和商业在定居区内发展起来。希贾兹地区并入沙特国家之后,朝觐业成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朝觐业的兴盛促进了希贾兹地区工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1926年政府开办第一个汽车运营处运送朝觐者,以汽车运输为主的经济实体迅速发展。汽车运输促进了全国各港口、城镇和居民的客货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开始形成。汽车运输业的发展打击了从事以畜力为主的传统运输业的游牧民,以游牧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开始在沙特阿拉伯境内出现。
早在1923年,一家英国公司以每年支付2000英镑作为条件,获准在哈萨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勘探矿产和开采石油,然而一无所获,两年后中止勘探。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猛烈冲击了作为沙特政府主要财源的朝觐业,朝觐人数的锐减使沙特国家经济状况迅速恶化。沙特政府不得不广开渠道,寻找财源。
1930年,阿卜杜勒·阿齐兹邀请美国商人查尔斯·克雷恩派遣技术人员到哈萨地区勘探水源和矿产资源。1932年,美国工程师卡尔·推切尔在沙特阿拉伯东部地区宰赫兰附近发现石油。1933年,沙特王国与美国加州美孚石油公司签署关于勘探和开采石油的协议。该协议规定,美国加州美孚石油公司拥有在沙特阿拉伯东部约1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油田勘探权和石油开采权,期限60年,美方在协议生效之后向沙特政府提供5万英镑的贷款,每年向沙特政府支付5000英镑的租金。随后,美国加州美孚石油公司成立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负责沙特阿拉伯境内的油田勘探和石油开采。1938年,达曼油田开始产油。1939年,沙特阿拉伯开始出口石油。同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获得沙特阿拉伯境内另外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油田勘探权和石油开采权。1944年,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改称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经营哈萨地区的四大油田,即达曼油田、阿布·哈兹里叶油田、阿布·盖伊格油田和盖提夫油田。同时沙特政府也与国外其他石油公司签署协议,进一步开发沙特阿拉伯的产油地区。1948年,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与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及摩比尔石油公司合并,共同经营沙特阿拉伯境内的石油开采和销售,旨在对抗英国伊朗石油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公司。1949年,沙特政府与美国太平洋西部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开发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之间的所谓中立地带。1951年,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在海湾大陆架发现世界上最大的近海油田塞法尼耶油田和最大的陆地油田加沃尔油田。阿卜杜勒·阿齐兹旨在开辟财源和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沙特阿拉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沙特阿拉伯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石油经济导致的自然经济的衰落和市场经济的发端标志着沙特阿拉伯现代化进程的启动。
1938年,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年产量为50万桶。二战期间,由于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复苏,石油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急剧攀升,从1945年的2130万桶增至1948年的1.429亿桶和1952年的3.019亿桶。伴随着石油经济的迅速发展,沙特阿拉伯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封闭的农牧经济逐步向开放的石油经济转变。20世纪60-70年代是沙特阿拉伯石油生产的高峰时期,石油年产量从1962年的59980万桶上升至1974年的309510万桶。进入80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生产处于低谷状态,1983-1989年的石油年产量始终不足20亿桶,1985年的石油年产量只有11亿桶。
二战结束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迅猛增加。然而,根据战前签署的租让制协议,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向沙特政府支付的油田使用费仅为每吨1.7美元。
1948年,双方签署新的协议,油田使用费增至每吨2.4美元。极度丰厚的利润流入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的手中,沙特政府从租让石油开采权中所得到的回报微乎其微。自40年代末开始,沙特政府效法委内瑞拉的模式,力图提高在石油开采方面与外国石油公司的分成比率。1950年,沙特政府颁布法令,实行五五分成制的原则,要求在其境内开采石油的外国公司支付全部利润的二分之一作为所得税。
1950-1957年间,沙特政府根据五五分成制而获得的石油收入增长一倍。尽管如此,石油收入的分配仍然明显不利于沙特政府。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开采石油的成本,是在美国开采石油的成本的十分之一,在委内瑞拉开采石油的成本的五分之一。1957年,沙特政府与日本的阿拉伯石油公司签署协议,采用合营制的方式,该石油公司向沙特政府支付56%的利润和20%的油田使用费。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制定统一的石油政策,进而逐步收回石油公司控制的定价权和定产权。
1962年,沙特政府成立石油部。1962年11月,沙特政府建立石油和矿业总公司,负责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以石油工业为主的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步建立。同时,沙特政府开始了石油国有化进程。70年代,沙特政府采取参股和赎买的方式,逐步收回石油资源的主权。1972年,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5个波斯湾主权国家与西方石油公司签署纽约参股总协议。根据该协议,沙特政府自1973年起在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中参股25%,1978年以后逐年增股5%,1982年达到51%的控制股权。1974年,沙特阿拉伯政府与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签署新的协定,沙特政府向石油公司支付5亿美元作为赔偿,换取该公司60%的股份。1976年,沙特政府与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该石油公司的全部股份。1980年,沙特政府最终收回了由阿美石油公司控制长达半个世纪的石油主权,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国有化最终完成。1986年,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结束在美国注册的历史,正式成为在沙特阿拉伯注册的石油公司。
早期沙特国家的岁入主要来自战利品的劫掠和天课的征纳。希贾兹征服以后,朝觐税和贸易税以及天课和人丁税构成沙特国家岁入的基本来源,朝觐经济对于沙特政府的财政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32年,沙特阿拉伯的岁入总额为1200万里亚尔,其中60%来自于朝觐税。自20世纪30年代起,油田的发现和石油的开采,导致沙特阿拉伯岁入结构的明显变化。油田的租让和石油公司的利润分享成为沙特阿拉伯的首要岁入来源,石油产量的提高与沙特阿拉伯的岁入增长呈同步状态。相比之下,朝觐经济在沙特阿拉伯财政岁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二战结束以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逐年提高,沙特阿拉伯的财政岁入随之急剧上升,而石油收入在沙特阿拉伯的财政岁入中占有压倒优势的地位。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从1950年的5600万美元攀升到1955年的2.9亿美元,1960年增至3.3亿美元;1974年,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达到225亿美元。1981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和沙特石油产量居高,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达到顶点,将近1110亿美元。从1974年的石油繁荣到1997年的24年间,沙特出口石油获得的年平均收入为441.6亿美元。石油经济与国际环境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第四次中东战争成为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发展的转折点。1973年7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的12%。1973年10月,10个阿拉伯产油国在科威特召开会议,决定削减月产量5%,并且提高石油价格的17%,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直至中东冲突得到解决。此后,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持续上升,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则从1973年的43亿美元增至1974年的226亿美元,1980年达到849亿美元。
二战以来,伴随着石油经济的迅速发展,沙特阿拉伯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封闭的农牧经济逐步向开放的石油经济转变。20世纪60和70年代是沙特阿拉伯石油生产和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繁荣时期。石油开采和石油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沙特阿拉伯经历了从封闭性的传统农牧社会向开放性的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深刻历史变革。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主权的收回使国家资本主义成为沙特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石油出口获得的巨额资金以及沙特阿拉伯进入世界市场体系,给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沙特阿拉伯具有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2000年,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2600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藏量的四分之一。石油的开采和石油经济的急速发展促使沙特阿拉伯逐渐告别传统社会,石油经济成为推动沙特阿拉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杠杆。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沙特阿拉伯摆脱了长期以来的贫困状态,社会风貌焕然一新。然而,沙特阿拉伯的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生产。原油销售约占沙特王国GDP的35%,石油收入构成了沙特政府约90%的出口收入和75%的预算收入。石油经济的消长造成沙特财政收入的大幅度波动。80年代初,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急剧下跌,沙特政府大幅削减石油产量。1981-1986年,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日产量由980万桶下降至500万桶,年石油收入亦由1018亿美元下降为135亿美元。石油产量的下降和石油出口的减少,导致沙特阿拉伯国民经济的严重萎缩。1982-1986年,沙特阿拉伯的财政收入减少32%。沙特阿拉伯的国内生产总值,1982年突破4000亿里亚尔;1986年则下降为2710亿里亚尔。
90年代上半期,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趋于平稳,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逐步回升。
1996年和1997年石油价格的强劲改善了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困境,然而1998年石油价格的崩溃使沙特政府又再一次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1999-2001年因为石油价格的强劲,沙特阿拉伯重新出现财政的平稳状态。
二、非石油工业的建立
沙特阿拉伯的经济生活,明显受制于自然环境,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在前石油时代,畜牧业构成沙特阿拉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绿洲农业次之。与畜牧业及绿洲农业相比,传统手工业规模甚小。进入石油时代以后,石油生产的规模迅速扩大,诸多现代工业部门随之兴起。
石油时代,石油工业无疑是沙特阿拉伯最重要的现代工业部门。然而,在石油资源国有化之前,沙特阿拉伯境内的石油公司长期处于外国资本的控制之下,聘请外籍管理人员,雇用外籍劳动力以及哈萨地区的什叶派穆斯林,采用西方企业的经营模式,俨然是国中之国。“直至70年代,石油是沙特阿拉伯经济的基础和唯一采用现代技术装备的发达部门。然而,石油开采几乎完全处于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的控制之下,属于相对孤立的经济部门,并未构成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如此,石油工业的发展毕竟带动了诸多产业部门的相应发展。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和生活用品进口的增加打击了传统手工业,现代石油工业的兴起又为沙特阿拉伯的制造业提供了发展机会。阿美石油公司为了集中力量攫取高额利润,把利润相对较少的附属工业交给沙特本地企业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批由沙特承包商经营的工业企业兴起于东部的哈萨油田区,它们主要为石油工业提供工程建筑、运输、维修、建材、食品等劳务和产品。东部油田区沙特承包商经营的企业,1944年只有2家,1947年增至107家,1955年超过200家。沙特人经营的各类商行和店铺也纷纷开张,1957年,达曼和胡巴尔两地沙特人开办的工商企业就达1143家。日渐增多的承包商雇佣数以千计的工人,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参与建设穿越阿拉伯半岛的石油管道、公路、铁路、宰赫兰机场、达曼港口以及石油公司的住宅、学校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