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中的一切都被完美地实施着,五个军队集团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订以后,多国部队于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出发地隐蔽机动行进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格林尼治时间1时,多国部队的坦克发动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奇袭,正式开始了“沙漠军刀”的行动。地对地导弹和强烈的地面炮火,又将海湾地面战争的序幕撩开了。
53万部队来自13个国家,进攻从四路进行,其中三路来自地面,还有一路从科威特海上开进。晚上,老布什在白宫举起手臂,宣告:“我们会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我们会动用包括地面部队的一切力量!解放科威特已进入最后阶段,我完全相信联盟部队有能力尽快完成自己的使命!我希望在今晚你们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为他们祈祷,他们正在为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大众冒生命危险。”
在美国人为海湾战争战场上的战士们祈祷时,美国陆战第一、第二师的MIA1型坦克已经突破伊军的第一道防线。坦克在硝烟划开的抛物线中穿梭,到太阳刚刚冒出头,第二师已经冲入科威特境内55公里,将伊军的第二道防线踩在了脚下。
在科威特的海域中,起伏的舰队佯动,牵制着伊军在科威特南线的行动。而在此时,2000余名伞兵已在数小时内深入战线80多公里,这是美军先进战法与科技水平的优势。300架直升机在沙特北部起飞,扬起的沙土将整片天空染黄。
这时,在美军眼前的是被萨达姆寄予厚望的“萨达姆防线”,萨达姆似乎还在骄傲着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最终还是取决于战壕中拿着刺刀的士兵与士兵间的战斗。”美军没有伊军那样会拼刺刀。但他们也不打算拼刺刀,他们将火箭连上导线,挂起一长串炸药包,炸药包划出长长的弧线,落在纵横密集的雷区之中,霎时爆炸,劈开一条坦克行进的道路。担任任务的第七军几乎没有受到阻击便成功地向北突进,不过三天,便突击到了幼发拉底河谷地带。飞机撒下的士兵与装甲车,也截断了伊军的退路。伊军引以为傲的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就这样被包围了。
2月25日,萨达姆焦躁地徘徊着、犹豫着,终于在晚上发出了撤出科威特的命令。接到命令的伊军如释重负,丢盔卸甲,从滨海公路狼狈逃窜。
天空中的武装飞机还在猛烈地袭击,地上的坦克也向着逃窜的伊军包围,几乎让伊军成了瓮中之鳖。50万伊军的三道防线在一天之内顷刻瓦解,留下的只有大批大批走向美军、前来投降的战俘。
“沙漠军刀”的刀锋已经闪烁出凛冽的锋芒。虽然也遇到过顽强的抵抗,但在美军MIA1型坦克的履带下,这些抵抗不过是徒劳。
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希望撤回8月1日以前的阵地,科威特已不再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但老布什摇摇手指说:“不,这时宣布撤军为时已晚,而且是荒谬绝伦的,盟军将继续加紧战争行动。”
在最后的战场上,出演的是最精彩的战斗:王牌武器之间的对决——美国的800辆M-1坦克对300辆苏制T-72坦克,两种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而在两国空军支援下的战斗中,伊军的坦克几乎全部被歼灭。
27日早晨,科威特城举行了科军的入城仪式,伊拉克对科威特将近7个月的占领宣告结束。在科威特军队发动肃清残余战的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也迅速占领了科威特机场,全歼伊军第三装甲师。剩下的小股部队,也陆续向盟军投降。最终,萨达姆请求停火投降,愿意接受1990年以后联合国通过的所有12项决议。
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4.科技的胜利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
海湾战争,这是一场科技与战术较量的战争,技术对战争的影响预示着战争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战争的高技术时代。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而且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使用的高技术兵器几乎包括陆、海、空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PGM,也被称为“制导弹药”,被宣传为这场战争的重要武器)、夜视器材、新型坦克、隐形飞机、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系统、电子战武器、军用计算机、C3I系统等等,不胜枚举。以M-1A坦克举例,它不仅可以在行进中开火,而且它所装备的夜视仪、激光器以及能根据湿度、风力和其他情况自动调整射击诸元的计算机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90%的命中率;此外还有集束炸弹,这些炸弹被投下后分裂为多个小炸弹。空爆炸弹是一种1.5万磅炸弹,它可以粉碎数百尺内所有的东西,包括建筑物。
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缴获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
这种以科技为主导的战争的出现并非偶然,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迎来了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从那时起,一大批高科技、新技术在现代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日益崛起,它们极大地开拓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范围和深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这是军事领域改变的重要基础。
在这一基础上,军事领域也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和海蒂·拉夫勒指出,军事战略、战术及技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地演进,但是战争很少发生革命性变化,而最深刻的变化往往同创造财富的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同时出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客观上已为海湾战争那些革命性的变化创造了物质基础。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海湾战争标志着战争的高技术时代已经到来。
虽然是一种划时代的胜利,但想起来多少有些悲哀。经济的发展、创造财富的方式改变,原本是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出现的,原本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与发展,但却被用在了战争上。
正义的战争或许是非常时期必须的,但无论结果如何,都改变不了战争对人类所有物的剥夺。回想起二战时,物理学家们为广岛和长崎上的烟火而沉默的那一刻,我们此时是应该欢庆这场战争的结束,还是该为人类又为自身种下了未知的隐患而担忧呢?
科技的发展是人类进化的推动力,就像人们从冷食到热食、从地面行走到翱翔天空。人们的生活因为科技而丰富,但丰富的边界总是模糊的,模糊到有灾难的混入。战争机器的发展,使得人类智慧的双手变成恶魔的爪牙,从给予化作索取,索取着财富,索取着生命。掌握科技的手仿佛骤时强大,拥有了碾轧的权力。科技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扩展了地图,扩展了脑中的欲望。弱肉强食,有了科技的支持,战争的噩梦在实验室里爆裂,爆裂的余烬挥散在烟囱林立的灰蒙蒙的天空。
【本编大事记】
1983年10月25日,美国海军及别动队会同其他6个加勒比海国家的部队入侵格林纳达岛。
1984年4月26日,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射1分钟后爆炸,机上6名宇航员和1名教师遇难,酿成航天史上一大悲剧。
1986年4月15日,美国战斗机轰炸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声称是对该国恐怖主义组织的报复。
1986年7月,美国以围剿毒品为由,出兵玻利维亚。
1988年7月3日,美国海军战舰“文森尼斯”号发射一枚导弹,击中一架伊朗班机,机上290人全部丧生。
1989年12月20日,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
1990年8月7日,美国“沙漠盾牌”行动部队前往沙特阿拉伯,声称保护该国不受伊拉克于8月2日入侵科威特后对该国的可能进攻。
1991年1—2月,在中东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打败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1992年,美国派兵到索马里救援饥民。
1993年11月,克林顿就任总统。
1993年2月26日,纽约市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恶性爆炸事件,造成60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
1993年11月20日,美国批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生效。
1993年11月30日,美国政府通过《布雷迪防止枪支暴力法》。
1994年3月25日,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中最后一批美国士兵撤出索马里。美国在该国的维和行动失败。
1994年7月30日,美国入侵海地,驱逐该国军政府领导人,帮助恢复民选总统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