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当地时间20日晚10时左右,在的黎波里市中心,利比亚防空部队的炮火射向夜空。橘红色的连串炮火在夜空中交织,形成密集的火网,并在高空中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空中截击成功,的黎波里暂且避开一次空炸。但在以后的时间里,幸运女神并没有再眷顾这座在20世纪70年代重新振作的古老城市。利比亚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开始了悲剧的逃难。
就在前几天,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划定特殊空域,限制冲突各方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目的是保护平民和平民密集区免遭空中军事力量打击。北约联军借着白纸黑字的决议书,不顾国际法规定,全凭自己的意志权力对利比亚恣意妄为地进行军事打击。
据一位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官员称,开战三个月来,每个月都接到多起利比亚难民船沉没或失踪事件的报告。数百人遇难,三个月合计遇难者至少上千人。或许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的数据记录:
3月底,两艘分别搭载120人和360人的难民船离开利比亚后“神秘消失”,失去音信;同为3月,一艘搭载70多人的难民船在地中海确认沉没,仅少数人得以生还。
4月6日凌晨,一艘满载着300多名难民的船只在距离意大利兰佩杜萨岛40英里处的海域发生倾覆,造成至少250人不幸遇难。
5月6日,一艘搭载600多名难民的船只在驶出港口后不久船体断裂,随后沉没,少量难民自行游泳上岸,但多数不通水性的难民遇难。
5月8日,一艘载有约500人的难民船在意大利兰佩杜萨岛附近海域触礁搁浅。
5月10日凌晨,又有载有600名难民的船只在的黎波里港口外沉没,造成至少200人死亡。据该事故中不少被救上岸的人回忆,他们周围都是尸体,漂浮在海面上,十分恐怖。据一名在其他船上的目击者称,倾覆的难民船上的人一边呼救,一边试图游到岸边,但成功者究竟有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5月14日,一艘载有222名难民的船只在途中遇险,大部分人在杰尔巴岛附近被突尼斯海上警卫队和政府军救起。
而在此之外,显然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难民小船悄然消失在地中海。
斯大林曾有名言:“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亡则只是统计数字。”在这个大悲剧里,还有太多连统计数字都没有进入的生命消失在媒体的聚光灯外。但无论如何,这些数字达到利比亚内战本身伤亡的近十倍,是一个基本无争议的数字。
悲惨的事情不止一件。3月25日,72名难民乘船从利比亚驶往意大利,在地中海途中水尽粮绝、燃油耗光,船只曾靠近北约航母,多次求援结果被拒。漂流16天之后,船上61人活活渴死,最后只剩下11人生还,1人上岸立即虚弱死亡;其他人被政府军拘捕,有1人于狱中死亡。被拘禁4天后,生还的9人才获释。北约官员对此互相推委。
自北非多国发生政局动荡以来,大批来自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近两万非法移民持续拥入意大利。意大利频频向欧盟寻求援助,要求欧盟作出统一部署和安排,但都没有得到积极回应,意大利无奈只能采取“分流”方式减轻国内安置压力。
劳燕分飞,欧盟诸国的暧昧态度,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在“利”与“义”面前,什么叫做“该出手时就出手”。众人闯祸,一人承担,尽管在道义上说不过去,但想到当初意大利也曾在联军的军事行动中叫嚣,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恶有恶报。然而,对于利比亚无辜的人民来说,他们又曾犯下过何种罪孽?是不是西方强国要用他们的炮火,给我们的子孙另行创造出一句“古话”:善也有恶报?不管怎么说,此时此刻,利比亚人民的悲剧肯定还在上演。
就在我们的视线都集中在被空炸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时,北约把炮弹正悄悄地对准了朝鲜驻利比亚大使馆。朝鲜驻利比亚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一曝光,北约便四两拨千斤地把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西方强盗的故技重演”推给炮弹手的失误。正如12年前,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一样。在此几个月之前,朝鲜对韩国的叫板惹恼过身处另一端的美国。而这一次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失误行为,既显得可笑,又把其资本主义虚伪善变的手段暴露无遗,试图借助这一变化打出“多边主义”的美国,把北约置于领导地位,从而便可巧妙摆脱以往“单边主义”的骂名。
外国军事干预已经结束,然而帝国主义没有结束,霸权主义也还依旧甚嚣尘上。在那众多的有利可图的小国中,谁会是下一个利比亚?估计任何人也猜测不到。但有一点或许是肯定的,在自身利益面前,本性难改的资本家往往会无视一切地不择手段。
如今,利比亚造反派已经掌权,在“后卡扎菲时代”,谁能保证这个部落势力极盛的国家不会变得四分五裂?当法国军机进入利比亚领空的那一刻起,可怕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
【本编结语】
当机器轰鸣,当高楼林立,当经济增长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时,恐怖主义、战争冲突又如同生活的调味剂一般不时地出现。
“9·11”让全世界都注意了文明时代另类的挑战,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生命安全同样受到威胁。地区矛盾、文明冲突、贫富差距依然在现代社会不可避免;而局部战争、大国强权让世界和平受到严峻挑战。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让“战争”一词又重回人们的视线。不论发动战争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它都以亘古不变的主题给战争双方带来伤痛,尤其是作为战败国的伊拉克。
至今未解决的矛盾依然牵动着世界人民,利比亚战争让我们看到了文明时代的“不文明”。文明在继续,冲突在继续,思考也在继续……
【本编大事记】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9·11”事件。
2001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2年1月,布什将伊朗与伊拉克和朝鲜并称为三大“邪恶轴心国”,“邪恶轴心国”一词列牛津词典首位。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3年3月20日,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划破伊拉克的夜空,伊拉克战争打响,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序幕。
2004年1月23日 ,美国中央情报局首席伊拉克武器检察官戴维·凯辞职。他在辞职后表示,他不认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5年7月17日,伊拉克特别法庭正式指控萨达姆策划制造了1982年屠杀杜贾尔村什叶派穆斯林平民事件。
2005年7月2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以反人类罪被判处死刑。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执行绞刑。
2007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新的金融风暴发生。
2008年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围金融危机的发生。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
2009年6月1日,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工业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保护案。
2010年,奥巴马正式宣布,美军将于2011年年底从伊拉克完全撤出。
2011年3月19日,美国海军向利比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利比亚战争爆发。
2011年4月24日,美国等空袭利比亚,利比亚已基本分裂,原来统一的国家不复存在。
2011年5月1日,美国宣布,本·拉登已经被击毙。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被执政当局武装俘获,因伤重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