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坦诚来说,‘西进运动’也并不是完全的奴性推动器,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横贯东西的大铁路可以让东部的汤姆唱着歌来到新墨西哥的堂弟家体验玉米田地里的暑假生活;林肯总统的夫人玛莉·托德可以穿着镶满黄金的盛装参加白宫的欢迎晚宴,因为星条旗上又多了一颗星;东部河畔地区一座座冒着黑烟的钢铁城、汽车城昼夜喧嚣;走在大街上的人们手里拿着《民族》关心国家政治民主建设;商人和投机者们坐在豪华的餐厅里吃着牛排讨论着下一步的冒险计划……这些在平时看似最平常的生活场景,现在看起来全然构成了一幅美国版的《清明上河图》,细心翻看时,我们会发现画卷中一位并不起眼的流浪者在平安夜里收到了一家由当地教堂提供的火鸡。于无声处听惊雷,由这些都可以看出那个时代‘西进运动’带来的进步,正如您所说的,‘西进运动’是时代的运动。”
结束这段对话,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只能无奈而又苦涩地笑一笑,然后再次掉进了自我观点否定与肯定的旋涡里。
究竟“西进运动”是对还是错呢?如果是错的,或者西部地区不该得到开发,那么今天我们在打开电脑时还会看到微软公司windows的操作界面吗?或许那一幕真的要成为一个传说了。如果是对的,那么,又是谁造成了印第安人的悲剧呢?
或者,造成印第安人悲剧的,不是“西进运动”,而是美国背后永远得不到满足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听说印第安人不再哭泣了,他们长大了,懂事了;又或许,是他们的泪腺干涸了……
【本编结语】
北美也有一汪咸海,那是由人哭成的。
扩张时期,无论是印第安人西迁的眼泪之路,抑或是南北内战留下的绞心之痛,争夺的道路上,泪如雨下,没有安宁。
“西进运动”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当“西进运动”在被赋予“天定命运论”的优良血统后,其道大行,横冲直撞,是渴望,也是绝望。追随者们垂涎三尺,受害者们叫苦不迭。
急景流年,转眼便该论是非、评功过了。从一穷二白到风光无限,美国的创业史发轫于“西进运动”。短短几十年,为了发财致富的梦想,大批美国人勒紧裤腰带,背井离乡,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前赴后继地奔赴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不毛之地。这样原本荒无人烟的穷山恶水,经过几代人的开垦和发展,逐渐变得繁荣起来。
面包有了,牛奶也有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基本无虞。可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进步的想法总是好的,但在那个年代,一条通往永无天日的眼泪之路和“西进运动”的康庄大道并驾齐驱,被迫迁徙的印第安人络绎不绝,而日子却越过越困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边缘。我们可以看到印第安人义愤填膺,用身躯抵挡欲望的碾轧,而现在提起这事,孰人无动于衷?难道历史前进的步伐就需要这样咄咄逼人以致付出如此惨重代价才心满意足?
“天定命运论”不仅在独立战争时期证实了美国独立的必然性,当它被正式提出的时候,它也同样成了美利坚在北美大陆上进行扩张时最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国在19世纪上半叶的领土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代交通、农业、工业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城市化也开始兴起。这些都是不可争议的主流,但我们也应看到政府对印第安人无休止的驱赶和屠杀,也是造成随后印第安人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和美国政府种族灭绝活动不断升级的根源。
《独立宣言》《合众国宪法》都曾这样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可惜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些都真正成了一纸空文。
如同绵羊一样乖巧的印第安人让美国政府不用太操劳,但美国政府也没有闲暇放松休息。过快地发展,别说国家,就算家庭内部都会产生矛盾。弟弟如果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哥哥嫉妒与否两说,但总会有点眼红与不服;丈夫钱挣多了,糟糠之妻自然可有可无,最好还是没有。矛盾堆积在一起,既然双方都忍无可忍,也就无须再忍了。南北内战造成的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实在惨不忍睹。纵然这场内战是非打不可,但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战场无父子,手足互相残。历史给人以教训,这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内战,弟弟收拾了哥哥,从此家庭貌似和谐了,决策只由一个声音发出。放开了手脚的美国人,接下来就要绑别人的手脚了。
或许是蜕变之路的艰辛感动了上苍,或许是自我的调整让臂膀得到了协调,幸福最终还是降临到了这个民族。在完成北抵五大湖、南至墨西哥湾、西达太平洋、东临大西洋的版图后,美国大步流星地踏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也就是从此刻开始,美国已经作好了让欧洲甚至是世界眼前一亮的准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避重就轻,单看美国在扩张时期留下的斑驳瑕疵,那么就忽视了这个民族在崛起时所作的一切准备。其实,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这磕磕绊绊的旅行中,谁邂逅了谁,谁又出卖了谁?
【本编大事记】
1821—1840年,印第安人迁移。
1823年,发表《门罗宣言》,提出门罗主义,反对欧洲干预美洲事务。
1834年,杰克逊政府以诱骗和武力,将印第安人驱逐至密西西比河以西。
1836年,德克萨斯宣布独立。
1840年,“废奴运动”广泛开展。
1842年,美英签订《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划定美国和加拿大在缅因州和明尼苏达州的边界。
1844年,詹姆斯·波尔克当选为总统。
1845年,“天定命运论”产生;兼并德克萨斯。
1846年,墨西哥宣布进行自卫战争,美国宣战并占领圣菲;俄勒冈问题解决。
1848年,《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签订。
1849年,加利福尼亚淘金开始。
1850年,美国接纳加利福尼亚。
1850年9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1850年妥协案,制定逃奴追缉法,镇压废奴运动。
1852年,美国女作家哈丽特·比彻·斯托发表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1854年,国会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遭到北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
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斯科特判决案,其法律涵义是使奴隶制的范围推向全国。
1859年,爆发反对奴隶制的布郎起义,同年被镇压,被俘者被处以绞刑。
1862年,颁布《宅地法》,孤立南部同盟。
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
1862—1867年,联邦政府对苏族、切恩涅族和纳瓦塞族战争爆发。
1863年,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5年4月9日,南部邦联军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害,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对南部种植园主实行妥协政策。
1865年11月,密西西比州首先颁布黑人法典,对黑人进行残酷迫害。
1867年3月,国会通过重新建设南部法案,对南部实行军管。
1867年3月30 日,美国从沙俄手中购买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从而使美国边界线扩大到北冰洋。
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接轨通车。
1875—1876年,保留区苏族人民反抗战争。
1877年,纳兹帕西族反白人入侵战争爆发。
1883年,北美野牛基本消失。
1887年,《道斯法案》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