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亨利,公布了纽约各保险公司的腐化堕落和管理不善等材料;乔治·特纳,揭露了中西部城市芝加哥的警察与有组织的卖淫业相勾结的黑幕……“扒粪者”在美国成了受到尊敬和景仰的人,他们激起了整个美国社会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改革创造了舆论环境和社会基础。这一运动还直接促成了修宪、食品检查法、联邦储蓄法、反托拉斯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等一系列的立法进程,为罗斯福反对垄断提供了舆论基础。
3.托拉斯轰炸机
人生乃是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每一次胜利不过是给下一次战斗留出场所而已,不论迟早,每个人终会遭到失败,除非死亡提早阻止了失败的到来。
——西奥多·罗斯福
美国历史上有过两位姓罗斯福的总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向垄断开战的西奥多·罗斯福,和我们现在惯常称做罗斯福总统的小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无疑给人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这位半生一直与脊髓灰质炎搏斗的残疾人总统,他的功业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是他却屡屡表示,老罗斯福才是他一生中所见过的最伟大的人物。
当然,崇拜老罗斯福的远不止小罗斯福一人。当时活跃于美国社会舞台的俊逸名流,或推崇或追随着老罗斯福。李普曼一生中曾结识12位美国总统,但令他崇拜敬仰者仅老罗斯福一人,他将之奉为“伟大的领袖”和“美国总统的楷模”,认为其后继者中无人可与他比肩而立。与罗斯福有过私交的英国著名作家约翰·莫利声称:尼亚加拉大瀑布和罗斯福乃是大自然赋予美国的两大奇迹,即使拿破仑与罗斯福相比,亦有不及之处。
对生活在20世纪头20年的美国人来说,西奥多·罗斯福可不仅仅是一个偶像,他更是那个时代的象征。具有美国特色的个人主义在老罗斯福身上得到了最充分、最典型、最淋漓尽致地展现。他实现了他那个时代一个美国人几乎所有的梦想:身体强健,学识渊博,当过牛仔,上过大学,做过军官,打过仗,探过险,位极总统,游历四方,敢犯教皇,名扬世界……
老罗斯福去世时,美国国内不少人悲恸欲绝,称他为“伟大的美国人”,认为他代表了“美国精神”。
2006年,老罗斯福去世差不多90年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时代》杂志将他作为封面人物,标题是:缔造美国。
毋庸置疑,老罗斯福如果没有做过美国总统,也绝不会有如此盛名。他一生成功的顶点,当然是那主宰白宫的7年零6个月。
他当政时期,正值美国社会大变动之际,美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例如,经济结构内部不和谐,社会分化严重,阶级冲突日趋激烈,崇尚物质,道德沉沦,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等等。不满现状、寻求变革的社会趋向在1900年以后激起了一股被称作“进步主义运动”的改革大潮。
而罗斯福针对托拉斯这个20世纪初最敏感、最关键和最错综复杂的难题,采取了惊人之举,接受了进步主义,复活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对一系列民愤极大的大托拉斯集团,如金融家摩根组建的铁路垄断集团“北方证券公司”等提起了诉讼。经过两年的较量,摩根终于败诉,“北方证券公司”被迫解散。这一裁决让华尔街大为震动,那些“金融皇帝”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
老罗斯福还要求对罢工的煤矿工人给予公平待遇,他支持对肉类生产行业进行联邦调查,支持食物卫生和药品立法,使政府有权为保护消费者而制裁弄虚作假的食品制造商,等等。
他的这些行为得到了人民的称道,因此获得了“托拉斯轰炸机”的美名。但他也遭到了保守派的攻击,1896年总统的制造者、政治老板马克·汉纳大骂这个“该死的牛仔”,华尔街因他的“堕落”而“目瞪口呆”。西奥多·罗斯福的改革更是引起了共和党的分裂,保守派坚决反对他的改革,他本人则退出共和党另组进步党参加总统大选。
在当时的社会,变革是大势所趋。但这种社会趋势,能否尽快地变成现实,却有赖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组织的出现。这就是所谓“英雄”的作用。一个社会,特别是在急剧变革的社会里,更需要真正英雄的出现。这样的英雄,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西奥多·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个应潮流而生的英雄人物。他是第一位敢于向巨富豪门的权势挑战的总统。后来小罗斯福应对经济大萧条,也受到了他很大的影响。罗斯福当政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1956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有这样一段评价:“可以这么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林肯保卫了美国,而罗斯福则恢复了美国的活力。”
水满则溢,瓶子已经实在装不下了,可还往里面不停地灌水,那么带来的结果必定是“嘭”的一声,瓶子爆裂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财富似水人如瓶,社会财富太过于集中、贫富差距太大,其所带来的后果也许并不会是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而是贫者对于富者的不满与愤恨,特别是那些富人还为富不仁的时候。对于那些底层的人来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美西战争
关于美西战争,马克·吐温在《写给坐在黑暗中的人》一文中这样说道:“美国国旗上的白条应涂成黑色,旗上的星应当改为骷髅头和交叉骨。”
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美国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开始发出对外扩张的舆论,要为美国人开疆辟土。可美国孤悬于亚欧大陆之外,整个世界早已为老牌殖民大国瓜分完毕。美国虽想要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还无力同英法等国相抗衡。
可是就在美国隔壁邻居家院子里的树上,正挂着一个饱满多汁的软柿子——西班牙统治下的古巴。此时的西班牙早已不复往昔的身强力壮,光阴流转之际,已到了垂暮之年,就连本土都曾几次被法国人占领,根本无力反抗已逐渐强大的美国,这使得它成为美国开辟疆土的最佳目标。
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的利益日益膨胀,美西之间的战争已不可避免。1898年2月15日,停泊在哈瓦那的美国军舰“缅因”号,突然发生了爆炸,至今原因不明。
这个事件成为了美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线。虽然西班牙为避免军事冲突多方努力,但一切都是徒劳。1898年4月20日,美国终于向西班牙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西班牙放弃古巴。西班牙迫于形势正打算让步求和的时候,美国突然于21日开始军事行动,在古巴国土上发动了战争,这就是美西战争。
这是美国发动的第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结果不出所料,1823年门罗总统的《门罗宣言》,在1898年之后真正成为现实——美洲成为美国人的美洲,南美洲成为美国人的后院。美国得到了它原来需要得到的所有要求,古巴成为了它的保护国,菲律宾群岛、波多黎各岛和关岛也都割让给了它,它可以独享这里的资源和市场。而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的获得,其战略价值则相当于战国时期秦国获得函谷关。美国开始以菲律宾为跳板介入亚洲事务。
这次战争一开始,从表面上来看,美国似乎是为了支持古巴的民族解放斗争,让古巴起义者负起战争的主要重担,可美国真正的意图却是“坐山观虎斗”,当双方筋疲力尽之际,再一举获利,当西班牙宣布投降、举行谈判的时候,美国人却拒绝古巴起义者派出代表,并公然代替西班牙占领了古巴。
就这样,帝国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美国,硬是从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口中抠出了如此之多的肥肉,以至于有美国人得意扬扬地说:“历史上还没有任何战争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以如此小的损失,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这一场战争被他们称为一次“多么辉煌的小战争”。
但是,无法否认,这场战争只不过是殖民者践踏弱小国家利益的侵略战争。并且在这以后,“专拣软柿子捏”就成了美国对外战争一以贯之的原则。在此以后的美国历次外战,贯彻的都是这条原则。
1.酝酿已久的战事
那艘“衣阿华”号战列舰,从美西战争的战场上撤下,驶回美洲大陆,驶向纽约,这个时候,船上的人都无比欢欣。他们明白,踏上这场战争是他们走向强大不可避免的路途,而这不可避免的战争,却没有无奈,没有属于他们的无奈,即使是在那炮火下燃烧在菲律宾旁边大海上的船只,从船上跳入海中的人,都只是一个拼图,拼在那染上血的星条旗上。那血,来自菲律宾,来自古巴,更来自地图上被指指点点的这个地方、那个地方。
19世纪末的美国,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迅速发展,抱着如同饥饿的豺狼迫切追求食物的渴望,国内的垄断资本也急需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为它的发展提供最持久和最广泛的动力。但可惜的是,起步较晚的美国,虽然发展很快,但已经错过了瓜分世界的时机。整个被机器碾过的世界,早就被老牌资本主义大国英国、法国等瓜分完毕,满是牙印与鲜血的世界的躯体,哪里还有留给美国下口的地方。这让新兴发展而且已具备一定实力的美国非常不甘心,但自己的实力还未到能够与英法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相抗衡的地步,这让她有些焦躁。
有新生的枝,也有凋零的叶,在美国新兴发展之时,也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败,西班牙便是一个很好的代表。这时的西班牙已是日薄西山,昔日庞大的帝国仅剩下古巴、波多黎各和亚洲的菲律宾,而且混乱的政局和殖民地愈演愈烈地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起义更是一步步逼着这个大帝国走向没落。这让蠢蠢欲动的美国很是高兴,在自己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向老朽的帝国西班牙开火,是一个好计划。
美国决定从南美洲下口,首先瞄上了被誉为“加勒比海明珠”的古巴。
古巴与美国在地理上仅仅相距92海里,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美国人曾长期把它视为自己版图上的应有之物。为了吞并古巴,美国当局曾用尽各种手段,但始终没有得逞。
物产丰富的菲律宾,也早在美国人的扩张视野之内。如果占领了菲律宾,美国整个海洋运输的航道将会有很大突破。美国人正是想通过夺取古巴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建立稳定的扩张基地,逐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这两个领地,在美国的殖民扩张路途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时的西班牙殖民地人民的起义斗争也为美国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菲律宾起义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包围了马尼拉。古巴起义军则牵制了西班牙的20万大军。
美国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跃跃欲试,展开了充分的备战活动。此时的美国已经建立了一支号称世界第三的强大舰队,在世界各战略要点上部署,随时准备行动,其中驻香港的亚洲舰队早已升火待发。国会已征兵20万,军队配有速射野战炮、电报、电话等先进装备。而反观西班牙,则是毫无准备,被古巴牵制的20万西军只有1.2万人能打仗,其余的多是老弱病残。海军仅有一些旧式木壳军舰,在菲律宾也只有4.2万军队,而且西班牙政局一片混乱,军政界人士都普遍认为现在的西班牙,同美国作战毫无获胜的希望。
虽然一切准备就绪,但也不能在世界各国的眼皮底下毫无理由地发动战争,来夺取别人已经吃在口里的东西。
1895年9月,古巴革命军宣布民族独立,成立革命政府,起草临时宪法,抗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血腥的镇压一直持续,但终究未能奏效,古巴人民的斗争和无数可歌可泣的起义照样英勇。到1897年,西班牙已经丢失了古巴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而且经过消耗,西班牙国内兵源枯竭,财力耗尽,再也无法维持这场殖民战争了。
1896年,菲律宾人民在秘密革命组织卡蒂普南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到1898年年初,英勇的革命军几乎解放了整个菲律宾群岛,首府马尼拉已处于革命军的包围之中。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已岌岌可危,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它手中仅存的几块殖民地又会有两个从它的版图中消失。
美国的时机来了。
2.恰到时机的意外
美国一直暗地里密切关注着西班牙殖民区事态的发展,此时正是乘虚而入的好时机,夺取了古巴和菲律宾,将会使他向着帝国主义大国迈出一大步。
1898年2月9日,美国《纽约日报》刊登了西班牙驻美国公使德莫洛写给朋友的一封私人信件。这封信说:“美国总统麦金莱是一个政治骗子,既要把自己的后门打开,又要和党中好战分子保持良好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言论。这些观点本来仅仅属于公使自己的个人感受,但不幸的是,这封信被公之于众后,在美国社会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众多民众的不满。西班牙政府担心事态闹大,一面向美国政府道歉,一面让德莫洛尽快引咎辞职。但美国人依旧不依不饶,抓住此事大造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