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杀气腾腾美国史全文阅读 > 第2章 殖民时代:扬帆破晓(1)

第2章 殖民时代:扬帆破晓(1)


  正如托克维尔所言,考察一个民族的成长,应当追溯它的过去,应当考察它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时期,应当观察外界投在它还不明亮的心智镜上的初影,应当考虑它最初目击的事物,应当听一听唤醒它启动沉睡的思维能力的最初话语,最后,还应当看一看显示它顽强的最初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理解支配它一生的偏见、习惯和激情。

  考察美利坚民族的成长,自然要从它的殖民时代开始。

  15世纪,一块未知的大陆,一群风尘仆仆的冒险者尽情地发泄着满腹牢骚。这些抱怨在嘴唇翕动中变得聒噪而徒劳,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近代世界史的新纪元因此轰然开启,甚至东西格局从此彻底逆转。新航路的开辟注定将会成为近代殖民主义的先导,而随之兴起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的势头更是让开拓者们万万无法预料。

  在殖民主义方兴未艾的时代,美洲曾经一度被西班牙所征服,但它作为禁脔的命运,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中化为尘埃。在西班牙挥手作别短暂的统治后,英国急于宣布对北美的占有,开始不断尝试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但是与英国人的自信满满相比,整个过程却困难重重,许多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弗吉尼亚的成功殖民,北美的殖民地才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最终有了英属13块殖民地的规模,其中就包括因受欧洲宗教迫害而乘着“五月花”号到来的一批清教徒。

  臣服在殖民统治下的北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别说福利,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是奢求。惨绝人寰的屠杀加上疫病肆虐,印第安人死伤殆尽。殖民者为此也头疼不已,毕竟美国还处在胚胎期,劳动力的严重缺乏虽然有利于殖民地的长治久安,但殖民者的荷包也同样只薄不厚。于是在人类无穷潜力的激发下,黑奴贸易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殖民者并没有做主人的觉悟,被裹挟而来做客的非洲黑人也没把自个儿当客人。不知道非洲黑人是否介意并未受到热情款待,但他们一定对自己的待遇恨得咬牙切齿,因为那种境遇的确令人发指。在不知不觉中,非洲黑人和印第安人用自己的血泪,推动殖民地社会逐步走向成熟,美国的奠基时代来临。

  谁向谁感恩

  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普利茅斯港湾里“五月花”号的静静停泊就是这个时代的子集。它的到来画出了英属十三块殖民地的版图,同样也为美利坚合众国铺好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那个冬天,当“五月花”号登陆普利茅斯时,长途跋涉而来的殖民者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漫天大雪覆盖着的北美大陆使得他们找不到一点食物。冬天过后,活下来的移民只剩下了五十来人。所幸,他们遇到了第一位恩人——一位名叫斯夸托(Squanto)的、会讲英语的印第安人,他教会这些殖民者如何种玉米,如何捕鱼。

  真正的感恩属于他们——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可惜,这些都只是美国童年史里的一些小插曲,在美国逐渐壮大的成长史中,他们很快被淡忘了;在属于美利坚的高潮时代里,没有他们的名字。

  1. 感恩节的由来

  我们这些名字签署在这个文件上的人,令人敬畏的、至高无上的君主詹姆斯王的臣民,在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王这些信仰的保卫者的上帝的恩典下,为了上帝的荣耀和为了推进基督教信仰的事业以及为了我们的国王和国家的荣誉,进行了这次旨在前往弗吉尼亚北部地区的开垦第一个殖民地的航行。为了使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为了保持和推进我们前述的目的,在上帝和我们大家的见证下,并根据本文件,我们庄严地和彼此信任地订立此约,愿意将我们自己联结成一个公民政治体;凭借此文件,如若我们认为对殖民地的公共福利有利,我们将不时颁布、制定和草拟公正和平等的法律、法规、条令、宪法和公职,并承诺遵守和服从它们。为了见证,我们在此签上我们的名字,地点是科德角,时间是11月11日,这一年正值我们至高无上的君主詹姆斯王在位,他乃英格兰、法兰西和爱尔兰的第十八世国王,苏格兰的第五十四世国王。耶稣纪元1620年。

  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有一位静静躺在《独立宣言》旁边的好姐姐。她,就是《五月花号公约》。

  1405年,莱顿城狭长的海岸线上挤满了送行的人们。在一艘从英国租来的“五月花”号轮船上,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于一片喧闹声中显得尤为与众不同,他没有被周围的叹息声、啜泣声、祈祷声所湮没,而只是深情地望着蔚蓝的大海。

  海鸥迎着朝霞,微风吹拂着海面,“啪”的一声,浪花涌到了船沿,溅了他一脸。

  “这就算是洗礼了吧?好吧,勇士们,我们该走了!”

  在美国状如龙卷风的历史里,威廉·布莱福特这句霸气的开场白仿佛一道摄人心魄的咒语,一开始便要狂风大作一番。好一句“我们该走了”,这一走便是390年的血雨腥风。

  房龙先生曾在他的著作《美国故事》里这样评价此次航行:“那些可怜的土著在第一船清教徒到达之前的很短时间里就都被天花和麻疹消灭干净了,他们可能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使一帮笨拙的农民获得必需的玉米,自己就得遭到种族灭绝的厄运。”从这句话来看,作为荷裔美国历史学家的房龙可能认为,印第安人不该心慈手软,当看到奄奄一息的白人移民者刚刚登上美洲大陆正要和上帝打招呼时,他们就应该搬个小板凳,坐在一旁嗑嗑瓜子。

  可惜,印第安人没有这样做,恰恰相反,他们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伸出了援手。基于“来者是客”的信念与习俗,印第安人给这些远道而来的移民送去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并且教导了他们一些如何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的生存方法。第二年,当移民大获丰收后,他们大摆火鸡宴,与印第安人推杯换盏,持续三天三夜。从此以后,这一习俗就被延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演变为如今的感恩节。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美利坚民族的形成,都是由一些不确定因素所决定的。如若没有印第安人的施舍,美国人的先祖在开辟13个殖民州的疆土时少了这艘由印第安人造的最好的“诺亚方舟”号,世界上还会有一个叫“美国”的国度吗?

  然而,印第安人的名字被埋葬在历史的深渊,他们帮助这些殖民者获得了必需的玉米,万万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种族灭绝的厄运。

  本是友善的感恩节,却引发了几乎整个种族的灭绝。这是嘲讽,还是强者的游戏?

  2.中山狼

  都说缺少了神秘之感的婚姻之路只能越走越窄、越走越苍白,印第安人和北美洲的殖民者便如一对渐行渐远的伴侣,直至反目为仇。

  他们曾经无话不说,形影不离。为了一份感激,白人殖民者曾经答应以身相许,可她根本就没有真正爱上过她身边的这位土著黑人。曾经的承诺,海枯石烂,也都是为了利用他单纯的想法而取得自身现在的奢华。原本友善的印第安族人,不得不无奈地为捍卫自己的土地,举起长矛。土著酋长波瓦坦的女儿——传说中波卡洪塔斯和种植园主约翰·罗尔夫之间的和亲俨然已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

  于是,在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感恩节舞会上,当他们跳完最后一曲华尔兹后,印第安人道了一句:“以后多保重。”白人殖民者道了一句:“下次见面,休怪我对你不客气。”当然,这是她心里说的。表面上她还是一如既往地装得彬彬有礼。随后,两人在离婚协议书上按了手印。甲方:土著印第安人,获得梅病、流感等体验感受。乙方:白人移民者,获得玉米、烟草等种植方法。

  有些人得了便宜会卖乖,而北美殖民者则是得了便宜以后还要在舞会上爆爆粗口才肯走人。

  1675年,双方再也不耍嘴皮子了,直接动起了刀子!

  1676年8月的一个夏日,普利茅斯的天气还是如往常一样闷湿炎热。也不知道是从哪儿突然传出一阵汪汪汪的狗叫声,主人多特此时急忙赶了出来,他怕自家的猎犬伤了别人,然而出来以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非常浓重的血腥气味。责骂了几下蹲在门口还在狂叫的猎犬后,他准备转身回家。

  “爸爸,爸爸,你快看那儿,你快看那儿!”站在多特身边的小儿子突然用食指指着不远处的广场,惊恐地叫喊了起来。多特顺着儿子的手指方向望过去,只见广场中央的一根柱子上吊着一颗鲜血淋漓的头颅!他一下没反应过来,脚步却飞奔了过去,到了广场上才发现那里早已聚满了人。一打听,才知道了人们都在议论着一个叫梅塔科米特的人。多特心里很清楚那人是谁,他是印第安人部落的首领——菲利普王,是这次白人移民者与土著印第安人战争的制造者。现在多特看到了这一幕,他明白了,白人移民者赢了!

  耕与火的文明在第一次战斗中就输给了枪与炮的冲击。虽然他们还忙着满地找牙,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讲,他们从来就不是失败者。因为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谁都不敢否认,先进代替落后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他们的结局只不过是又一次证明了这个真理罢了。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观察这一段历史,你会发现,先进代替落后时采取的方式竟然是杀戮,是欺诈,是一切永远都见不得光的最龌龊、最下流、最卑鄙的小人手段!从这一点出发时,我们往往又陷入了无言。

  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北美殖民者这次咽是咽下去了,但估计肠道也着实被狠狠烫了一下吧?要不然他怎么会把梅塔科米特的头颅高挂在普利茅斯示众长达25年呢?

  有首歌这样唱道:“为什么道别离,说什么在一起,如今虽然没有你,我还是我自己。说什么此情永不渝,说什么我爱你,如今依然没有你,我还是我自己。”现在看来,美国的童年就如同这一首歌一样,繁华落尽。他记得儿时那位青梅竹马的玩伴——《五月花号公约》,却将成年时伸出援手的印第安伙伴永远地抛弃在记忆最深处。诚然,这个儿时的伙伴送给了他这一辈子最珍贵的礼物——那个叫“民主”的毛绒娃娃。只不过在这里,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是:这个看似漂亮的娃娃是建立在一群“被民主”的印第安人身上的。

  人与地

  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人口,另一个就是土地,两大因素缺一不可。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领土狭小,那么必将像日本一样陷入资源危机。殖民时期的英国正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短板,于是决定要赶紧做点什么。

  提问一:如何解决劳动力问题?

  解决方案:贩卖黑奴。

  提问二:如何解决土地问题?

  解决方案:战争。

  镜头拉回,于是,我们看到了历史长河中的点滴记载。

  1.卖我?杀了我吧!

  茂密芜杂的热带雨林里,早上,阳光闪过肥大的芭蕉树叶,一粒雨滴没站稳,恰好不偏不倚地嵌入河下嬉戏的小象眼里。

  “呼,呼,呼……”几块用叶藤捆绑的大石,电光石火般朝河边飞来,“咚,咚,咚”,三声清响后,小象应声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