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泽涛的这篇论文却还是通过特殊的途径送到了副总理的案头,副总理看完文章,笑呵呵地对站在一旁的王先国道:“这个小段,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这篇文章抛出去,又要引起一场大论战喽!”r
王先国有些担忧地说道:“这个小段也未免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样的问题是他一个个小小的乡党委书记能讨论的吗?!看来还是不够稳重啊!”r
副总理摆摆手道:“我看中的就是他这股子敢打敢冲的锐气,而且这篇文章也并非全无道理,文中反映的问题也确实存在,我们的经济增速太快,也是时候该降降温了,这样吧,你把这篇文章送到《光明日报》去,找个不起眼的版面发表,为了保护小段,就不署他的实名了。”r
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后,虽然不是头版,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片口诛笔伐之声,不过奇怪的是中央领导层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过了一段时间,陆续有一些经济增速降温的政策出台,对于矿产资源开采,大型项目的上马审批,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新政策,中组部也出台了新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首次把人均收入指数、人居幸福指数等指标纳入了干部政绩考核标准。r
第六十五章荣升r
文章的始作俑者段泽涛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在仕途的悬崖边上转了一圈,他从省委党校青干班毕业后就重新回到了上林乡,虽然按常规从省委党校出来一般是会很快提拔的,但段泽涛并没抱很大的希望,毕竟自己才接任乡党委书记半年多一点时间。r
这时古林县出了个意外情况,原古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夏山南出车祸去世了,(细心的读者或许记得在第三十三章时这位仁兄的名字出现过,这位仁兄真够杯具的,连真人都没露面就翘辫子了,主要名字没取好,夏山南不就是‘下三烂’吗?你说能不衰吗?!)r
夏山南刚去世,古林县就出来了一个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位子,所以也没人去管夏仁兄的后事了,大家都盯上了这个位子,领导们希望能在这个重要的位子上安插上自己的人,下面的人想上去,就拼命的跑县委领导办公室,跑山南市,甚至跑省里。r
马福贵属意段泽涛来接这个位子,但县委常委副县长人选的决定权却是在市里(注:山南地区已升级为地级市),他这个县委书记只有建议权,于是他就多次暗示段泽涛去市里找找张小川和孙相龙。r
‘跑官’在华夏国已经成为了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每到有干部职位空缺和调整时,领导办公室前来汇报工作的干部就会排成长龙,民间专门有顺口溜讽刺这种‘跑官’现象,叫“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r
段泽涛当然也想进步,只有向上走得更远他的理想才能更好的实现,不过当他去了山南见到张小川和孙相龙办公室门口排起的长龙,他就掉头回去了,他觉得自己要和这些‘跑官’‘要官’的人为伍,那这官也当得没什么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