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山东竹枝词全文阅读 > 第24章 莱芜竹枝词

第24章 莱芜竹枝词


  冶炼

  溯本探源商周年,

  矿井煤田两相添。

  炉火熊熊照天地,

  红星烈烈乱紫烟。

  钢城莱芜的冶炼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冶铁史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从汉代至明清,莱芜一直都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这是史,是可以存以为照的东西。

  莱钢

  冶炼之乡冶炼风,

  如火年代如火成。

  钢铁元帅年方壮,

  科技人文再称雄。

  莱钢始建于1970年,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具有年产钢千万吨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是现状,是可以存之为史的东西。

  钢博会

  钢铁之都钢铁行,

  八方十国舞东风。

  商务快车网天下,

  万绿丛中一点红。

  2007年九月,莱芜市与国家和省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钢铁博览会,来自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以及国内的众多厂家纷至沓来,使钢博会取得了很大成功。钢博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商务快车”,即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上千个商业网站上同时发布信息、进行交易,受到了众多参展商的青睐。

  长勺之战

  以弱胜强史有称,

  取信于民心自雄。

  后发制人操胜算,

  一鼓作气得奇功。

  长勺之战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古代战例之一,长勺之战的古战场就在莱芜一带。莱芜自古多冶铁、多战事,有人说这是必然现象:炼铁多兵器就多,兵器多打仗就多。我不以为然,却实在说不出更多反驳的理由或者依据来。

  艾陵之战

  吴国称雄鲁国忙,

  反目成仇恼邻邦。

  纵然战场得胜利,

  怨冤相结怎呈祥?

  艾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84年,作战双方一是齐军,一是吴鲁联军。撇开吴国不说,我最看不过去的是齐鲁两国的战争。本是同胞兄弟,又是邻居,你砍我一刀我刺你一剑,结下冤仇之后再去请别人来帮忙,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这或许是因为齐鲁早已成为一家和我的齐鲁情结作怪,但确是我的真实感受。如此而已。

  莱芜战役

  虎狼之师入山东,

  南北夹击气势隆。

  这边临沂才得手,

  那边莱芜已庆功。

  1947年一月,蒋介石调集五十三个旅三十一万大军,南北夹击,企图迫使我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临沂地区与其决战。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主动放弃临沂,隐蔽北上,在莱芜、颜庄一带发动了著名的莱芜战役,取得了歼敌一个绥靖区指挥部、两个军部、七个师,共计五点六万人的胜利。莱芜战役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最高纪录。

  生姜之乡

  古来阎王怕生姜,

  莱芜生姜万担量。

  富了农民壮了胆,

  百岁犹呼少年郎。

  莱芜盛产生姜。生姜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农产品之一,莱芜不少群众都是靠种生姜盖起小楼和走上致富之路的。生姜也是最受青睐、效果最好的保健食品之一。正所谓:晚吃萝卜早吃姜,一年四时保健康。养生妙法莫不信,莱芜原是长寿乡。

  花椒之乡

  森森老树不胜多,

  山间飘绿香满坡。

  收购加工又批发,

  江南海北穿银梭。

  莱芜是花椒之乡,盛产花椒,在笔架山的坡地里就长着不少几十年的老花椒树。笔架山下有个花椒专业村,村里有不少花椒专业户,每到花椒成熟季节,他们就从当地和外地收来大批花椒,加工后再批销到全国各地去。这已经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捷径。

  蜜桃之乡

  蜜桃难得是黄金,

  红冠香玉水津津。

  乡间有果如珍宝,

  上可利国下富民。

  莱芜是国家有关部门命名的“中国蜜桃之乡”,以盛产黄金蜜桃享誉国内外。蜜桃并加以“黄金”二字,难免会诱人口水,然而来的不是时候,奈何?

  三辣

  六月大蒜十月姜,

  烹锅还得花椒香。

  莱芜三辣莫小看,

  驱邪祛病保健康。

  有了生姜之乡、花椒之乡的名牌,还要再来一个三辣,看起来有点累赘。但三辣确有三辣的妙处,那就是更加突出了莱芜名牌的特点和作用。君若不信,不妨一试。

  三黑

  黑猪黑鸡黑山羊,

  肉鲜味美助肾阳。

  莫道莱芜无海味,

  三黑更胜海参汤。

  三辣既定又来三黑,莱芜在推广当地名牌上确是做足了文章。好在三辣重在驱邪防病,三黑则重在补气助阳。两者结合,可保百年矣。

  棋山

  山中一日世数千,

  棋山柯烂说到今。

  最是有情棋盘石,

  指点沧桑待来人。

  棋山是莱芜的风景区之一,海拔五百九十六米。传说当地有一位打柴的年轻人,一次见两位老人在山上下棋,便站在旁边看起来。一盘棋下过之后他的斧柄已经烂了,这才知道下棋的竟然是两位神仙。棋山上至今还有仙人们用过的“棋子石”和“棋盘台”。

  笔架山

  笔架日夜对青天,

  但等书家数千年。

  山上神字称圣迹,

  山下碑林得真篇。

  笔架山位于莱芜市西南的庞家庄村。相传,东晋时王羲之与文人墨客在此地研讨书法时,发现该山形似笔架,因此而得名。笔架山上有一据称是王羲之手迹的“神”字,笔架山下的当代书法碑林里,有几位当代书法名家的手迹。

  龙山

  一水绕山山绕山,

  龙盘虎踞几重观。

  他年若得山中水,

  虎啸山林龙翔天。

  龙山是莱芜市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2008年秋我去考察了一番,觉得那确是一方宝地,只是规划上似乎还欠缺了点什么。

  齐长城

  齐山鲁水本相亲,

  如何征战皆杀音?

  纵然城墙高百尺,

  怎比睦邻好方针。

  因为年代久远和风雪雨暴的摧残,齐长城保存下来并且能够看出当年风貌和气势的地段很少,莱芜锦阳关的齐长城却让我大开眼界。作为难得的历史遗迹,我希望锦阳关段的齐长城能够得到更多的珍视和保护。

  燕子石

  五亿年前三叶虫,

  化作紫燕入石中。

  而今相伴书房里,

  无尽峥嵘说天成。

  燕子石又名三叶虫化石、蝙蝠石,生成于寒武纪后期,是我国稀有的古生物化石之一。在我的印象里,山东的燕子石集中在临朐一带,2007年秋末到莱芜时,才知道莱芜市圣井一带是我国燕子石的富产区之一。燕子石意趣天成,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制砚,是广受欢迎的工艺品。当代画家范曾先生为莱芜燕子石题诗道:“化石峥嵘亿年沉,纷纷燕子入残痕。轰然地裂无边火,铸就混沌万古魂。”

  莱芜梆子

  源自徽班兴于民,

  几代传承几创新。

  裂石有声人不觉,

  穿云无箭天有痕。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以唱腔高亢激昂、豪迈奔放而著称于世,主要流行于山东莱芜、新汶、泰安、蒙阴一带。1850年前后,徽班“老阳春”经运河进入山东,落脚于泰安夏张镇,流行于汶上一带的梆子与徽调经常同台演出,逐渐融合、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莱芜梆子。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莱芜梆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大峡谷

  山中有谷不称奇,

  十里深长水雷疾。

  最是名牌响声大,

  黄金节假黄金期。

  大峡谷全称为九龙大峡谷,位于莱芜北部泰山余脉的群山之中,全长二十公里。谷中古树参天,奇石突兀,泉、潭、瀑、洞密布,是旅游者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便游人如织,令人惊叹。

  玄之又玄碑

  村边一碑可称玄,

  老僧脚书世代传。

  愤世嫉俗人皆有,

  纵横开阖亦大难。

  “玄之又玄碑”位于莱芜市棋山观村,因为系清代僧人雪蓑子所书,又名“雪蓑碑”。“玄之又玄”语出《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碑上四字以“之”字当头,上面的一点浓墨四溅,有如龙蛇吐雾,下面的一捺则如虎跳悬崖、凤尾曳地,延伸两米有余,把其他三字罩于其下。我观此碑,颇为僧人的奇思妙想所打动,并由此得知中国的书法艺术实在与书者的处境、情感密切相关,所谓现代派亦当由此观也。

  咸鱼

  靠地吃粮靠山鸡,

  清蒸细炖有咸鱼。

  我问隔海千里远,

  人称贤婿第一需。

  在莱芜的两天里,差不多每顿餐桌上都少不了咸鱼。那天在钢城区我一提起,陪同的宣传部长便讲起了自己结婚时,丈夫第一次回胶东见老丈人,好不容易带了两条咸鱼,却被老丈人随手扔到房上的事。在莱芜,女婿见老丈人少了咸鱼是不行的。我猜想,那或许与莱芜离海远,咸鱼分外珍贵有关?

  金秋

  路边银杏阵阵黄,

  树上灯笼掩日光。

  山中金秋无限好,

  更胜春花遍野香。

  莱芜多山区,山区的秋色五彩斑斓。汽车在莱芜的秋野里穿行,我和陪同的几位同志都不觉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