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山东竹枝词全文阅读 > 第5章 青岛竹枝词(1)

第5章 青岛竹枝词(1)


  百年

  海隅天涯一渔村,

  临海面洋为国门。

  几多风雨几沉沦,

  百年终得岛城春。

  青岛古称胶澳,1891年(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青岛设防时,胶澳还是一个大渔村。青岛建置以来,先后遭到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多次占领,直到1949年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青岛才得到了持续长足的发展。如今的青岛,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于世界最美丽、最繁荣的海滨城市之一。

  小青岛

  天造青螺不需磨,

  芳名化做对岸波。

  喜见岛城日夜长,

  甘做灯塔引航舵。

  “先有即墨城后有青岛市”,“先有小青岛后有大青岛”,说的是青岛的历史。小青岛原名青岛,是栈桥东南一座形同青螺的小岛,德国人占领胶澳后,将租地内的新市区定名为青岛,海中岛子的名字前面就增加了一个“小”字。小青岛形同一把古琴,又被称为琴岛。小青岛上矗立着一座洁白的灯塔,“琴屿飘灯”也就成了一大景观。

  栈桥

  岸是长弓箭是桥,

  碧海蓝天无际遥。

  可怜瞄定已百载,

  不见地火卷狂飙。

  栈桥是青岛的重要标志,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是青岛最早的军用码头。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了货运码头。1905年前后,栈桥又成为船舶检疫和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重修后,成为青岛著名的风景游览点。

  总督府

  坐山观洋几逍遥,

  百年独得领风骚。

  夏天任务起风暴,

  林彪黑屋不忍瞧。

  德国总督府位于沂水路十一号,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始建于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设计。整体建筑庄重典雅,坚固美观,是青岛最为著名的老建筑之一。1957年毛泽东在这里发表了《1957年夏季的形势》的讲话,发起了著名的反右斗争。不少中央领导人都在这儿住过,林彪因为怕光,住在二层一间又黑又小的北屋里。

  八大关

  洋人洋楼中国关,

  一街一树一花灿。

  莫道百年已去远,

  隔岸犹见五月帆。

  八大关是青岛最具欧美气息的洋人区,解放前,这里曾是各国驻青岛领事馆的所在地,因此集中了英、法、美、日、俄等二十四个国家二百多个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八大关里的道路却是以长城关隘的名字命名的,如函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等。八大关的每一条道路都有一种不同的植物作为代表,如韶关路的碧桃,正阳关路的紫薇,居庸关路的五角枫,宁武关路的海棠,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等等,由此形成了“四季有花开,路路花不同”的景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多次到八大关游览,很为那里的风光和环境所陶醉。青岛被外国人割让和租用,是中国近代史上难以洗雪的耻辱,但正是那段历史,为青岛也为我们留下了八大关这样一些具有特殊风情和意义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历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深思的生活现实。

  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五月风,

  山海吹遍起新城。

  不尽广厦伴绿树,

  百米喷泉映海空。

  五四广场是青岛东部新区的中心,广场上那座以“五月的风”命名的红色雕塑,已经成了青岛新的标志。那是为纪念五四运动而建的: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以“收复青岛”为起因的,青岛人民也表现出难得的爱国热情。

  啤酒节

  崂山泉水似甘霖,

  化作青啤滴滴醇。

  我与世界同举杯,

  真情谱就百年春。

  青岛盛产啤酒,青岛啤酒闻名于世。青岛国际啤酒节始创于1991年,每年八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十六天,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啤酒节的主题口号是“青岛与世界干杯”。

  奥帆赛

  碧海一望无尽清,

  天波浩荡快哉风。

  千帆竞渡万人看,

  海上奥运展群英。

  2008年八月,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青岛人以自己特有的真诚和热情,给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朋友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微笑墙

  从来微笑比花俏,

  潜入心海起春涛。

  奥运同迎八方客,

  笑脸浇灌五洲苗。

  在青岛我看到了微笑墙——一面近百米的临街墙壁上,张贴着几千张青岛人的笑脸,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孩子也有老人,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棕种人、黑种人。每一张笑脸里透露的都是甜蜜和真淳。爱是世界上最甜蜜的语言,微笑是宇宙间最温暖的春风。青岛人用甜蜜、用真淳向整个世界播撒着春风。

  小手拉大手

  大手但凭小手牵,

  小手牵起万万千。

  大手小手齐举起,

  奥运花开百万心。

  用孩子们的小手拉起父母们的大手,一起去迎接和筹备奥帆赛,是青岛人的一种创造,也是青岛人热情与真诚的显露。

  落叶小路

  年年秋来落叶黄,

  扫帚飞舞清扫忙。

  何如留得落叶在,

  脚踏云毯品新霜。

  我在青岛采风期间,当地一家报纸报道说,为了让市民能够感受到落满秋叶的小路的韵味,有关部门决定不再对几条街道的落叶进行清扫。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我还特意到八大关的街道上去体验了一番。

  结婚照

  人生大事天地间,

  婚照纷纷到海滨。

  照了碧海如碧海,

  照了蓝天似蓝天。

  在青岛的同志介绍的众多文化中,有一个新词就是“婚照文化”,说的就是青岛海滨已经延续多年,并且有增无减的拍结婚照的情景。结婚是人生大事,结婚时到风景名胜去拍几张或者几册婚纱照,以作永久之留存,是再正常不过、再美妙不过的了。青岛因此而进入到千千万万新人的心灵和梦境。

  幸福指数

  不唱高调不登梯,

  幸福指数无人媲。

  天清海蓝心气顺,

  来日美满更可期。

  “幸福指数”是近年来国家有关方面进行的一项民情调查,青岛人的幸福指数一连几次都高居前列。也不单单是几个民调数据,从几位青岛朋友的嘴里,我听到的全是对青岛的赞许和满意。有人说那是青岛人容易满足的缘故,实为大谬也。

  万国建筑

  百年古城百年楼,

  二十七国竞风流。

  进城如进博览会,

  一日胜过万国游。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青岛的欧式、日式以及其他富有异域风情的建筑物很多。那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青岛特有的景观和财富。

  道路

  山随海走海随山,

  路随山海几多弯。

  迂回盘旋无终止,

  要想平坦上云端。

  青岛是港城也是山城,道路也就上下起伏、变化多端,这也算是城市的一个特色吧。

  崂山

  泰山怎比东海崂?

  无边平畴起狂涛。

  狂涛落地成大海,

  大海雄起凌紫霄。

  崂山海拔一千一百三十三米,是山东第三高峰,我国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它雄峙海隅,坐海托天,别有一番气势和威严。“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说的就是这种景状。作为中国的道教名山,崂山的三清宫和历史传说同样富有魅力。

  耐冬与银杏

  一树金黄一树红,

  一半萧瑟一半荣。

  崂山何时有冬日,

  耐冬枝头春正浓。

  耐冬是青岛的市花,每到冬天便凌寒怒放,一树火红。而此时的银杏则一身金黄,如同春花开放。两相辉映,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我在崂山三清宫时一直看得心醉眼迷,只恨手中的照相机还原不了大自然的鲜丽与绝妙。

  崂山道士

  一身清白两袖风,

  滔滔不绝道家功。

  手机电脑寻常事,

  只差导弹巡太空。

  在三清宫时,负责导游的是一位从道教学院毕业不久的年轻道长。在讲了不少崂山的传说和道家知识之后,他用一句话总结了现代道士的生活:“除了导弹什么都有。”让我很是惊诧和感慨了一番。

  康有为

  公车上书一何雄,

  百日维新片时风。

  留膝只为拜天圣,

  诗书弟子称大同。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先是逃亡海外,后来回国成了保皇派。袁世凯提出祭孔时,他曾致电黎元洪、段祺瑞,提出祭孔要行跪拜礼,说:“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晚年康有为寓居青岛,以读书授徒为乐。

  沈鸿烈

  军阀何曾只扰民?

  八大院里济世音。

  流民数千得居所,

  歌谣几曾赞到今。

  沈鸿烈是国民党时期的青岛市长,在执政青岛的六年里,他做了不少有利于百姓的好事,特别是建起八座安置流民的大院(即后人所称的八大院),受到了青岛百姓的赞许。所谓“国民党的沈鸿烈共产党的张敬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岛相当流行的一句民谚。二十年前,我还特意到沈鸿烈修建的八大院里考察了一番。

  张敬焘

  当年几曾增荣光,

  济贫解困建民房。

  寄语当今掌权者,

  百姓从来是上苍。

  这里说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岛民谚中的另一个人物:时任青岛市委第一书记的张敬焘。他同样是以为老百姓解决住房困难而留下口碑的。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确是一个令当权者深思的现象。

  高凤翰

  胶州男儿扬州帮,

  八怪居然有北腔。

  一生画作知多少,

  天妒英才恨穷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