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插图版全文阅读 > 第2章 导言

第2章 导言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有几部地位崇高的经典作品,那就是“三、百、千、弟”(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据说原为宋代学者王应麟所著,后又经元、明、清几代文人的不断增补,具备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规模。作为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教材,《三字经》历来备受推崇,被称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自宋以后,《三字经》便成为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启蒙教材。

  《三字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在编写上有其高明和独特之处。首先,在编写体制上它采用三言韵语,既便于记诵,又通俗易懂,全书或三字成句,或六字成句,或十二字成句,变化多样,生动活泼。这是《三字经》得以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除去文句、声韵方面的特点外,《三字经》的超然地位更体现在思想价值上,其通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更将经史子集的主要内容融汇其中,呈现一种对中国文化提纲挈领式的形式,为人们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精华部分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百家姓》一文,相传为北宋人编写,作者不可考。作为中国传统蒙学经典的《百家姓》向我们介绍了姓氏的由来和发展,其形式简单,四字一句,平仄有韵、朗朗上口。它是旧时教育儿童识字的一篇通俗性韵文,在民间影响极大,仅就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来说,七旬老妪、黄发幼童,鲜有不能随意吟上几句的。从古到今,流传于民间的《百家姓》有很多版本,它们当中有的记载姓氏达1000多个,有的则只有200余个。本书选用的是明清以来流传最广的一种版本,也就是人们常提、常用的《百家姓》。这篇《百家姓》,全篇凡580余字,辑有姓氏440个。

  值得一提的是,《百家姓》是由“百姓”一词演绎而成,意即普天下的姓氏,所以名义上称为“百家姓”,实际上姓氏的数量远不止100家。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统计,我国目前使用的姓氏有3000多个,如以收集到的古今姓氏计算,则已超过8000多个,几近1万之数了。另外,《百家姓》并不是严格依据某姓人数的多寡次序排列的。《百家姓》之所以以“赵”姓开头,是因为它的编写者是宋代人,而宋王朝是赵姓的天下,编者自然要以位尊者为先了,因此它的顺序并不是按照人口的多寡,而是按照地位的尊卑排列的。

  尽管如此,《百家姓》仍然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儿童启蒙读本,不仅由于它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读本,已经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百家姓》在体裁和编排上有其独到之处。其中重复字为数不多,故能在较短篇幅以内,最大量地尽其教人识字之能,而且其编排、剪裁得当,读来朗朗上口,颇富韵律美感,更是令人非至终篇不忍释手。

  《千字文》,由南朝梁周兴嗣拓取王羲之书迹中不同的字一千个以四言韵语撰成。周兴嗣,字思纂,梁武帝时曾为散骑侍郎、给事中,以文名世。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行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的出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千字文》所含内容非常广泛,虽仅千字,却包括关于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

  周兴嗣的《千字文》历来享有美誉,清代褚人获谓此书“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明代以诗文名世、独主文坛二十年的王世贞称之为“绝妙文章”。据唐代李绰曲《尚书故实》记载,周兴嗣作《千字文》“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这说法虽几近玄虚,从中毕竟也能够窥出几分作者超人的功力、才华。

  《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李毓秀所作。它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李毓秀,字子潜,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也作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篇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弟子规》共分5个部分。除开篇“总叙”之外,其余4部分各有侧重。“入则孝出则弟(悌)”,讲孝敬父母兄长的基本要求。尊敬家庭成员,即使在今天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文中一些形式上的烦琐规则现在已失去现实意义,仅可帮助我们了解旧时家庭礼制而已。“谨而信”,教导人们为人谨严而忠信,并从作息、服装、饮食、言语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来讲一个人的修养,其要求现已过时,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今天对我们却仍有指导意义。“泛爱众而亲仁”,教导学生以爱心、诚心待人,其中有些内容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理服人”等,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倡导学习,并具体指导,教育学生勿慕浮华、勿自暴自弃、勿自坏心志。

  《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要求,是以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一篇《弟子规》,可以帮助人了解旧时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对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这也正是它今日的价值所在。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虽然是儿童的启蒙读物,然而却不仅仅只限于儿童阅读和学习,每位炎黄子孙都应该对自己祖先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烂熟于心。在本书中,我们尽量详细地注释了与正文有关的典故、知识。此外,编者还精心选择了大量图片,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感性而深刻地理解书的内容,并拥有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编译者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