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朱亥:战国勇士,魏国人。朱买臣:汉代名臣。朱士行:三国时第一个去西域求法的僧人。朱温: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朱熹:宋朝哲学家。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载堉:明朝音律学家、数学家。朱柏庐:清代学者,治学用程、朱为本,提倡知行并进,其《治学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秦源于嬴姓,以地名为姓。大骆有个庶子叫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谷,非子有一支后裔以秦城、秦谷地名为姓,奉非子为秦姓始祖。秦姓,另外还有一种姓源,那就是被周武王封在鲁国的周公之子伯禽的后代。《姓氏辨证》上说:“伯禽受封鲁国,裔孙以公族为大夫者,食采于秦,以邑为氏,望出太原。”
【历史名人】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秦琼:唐时名将。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秦观:北宋词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秦九韶:南宋杰出数学家,著有《数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有深入研究,世称“秦九韶程疗”。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将,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尤姓古已有之。《宋史》记载:有个姓石的女子嫁给一个姓尤的商人,夫妻感情很好。一次,商人经商久不归家,妻子因思念成疾而亡。妻子死后变成大风,阻碍商船行走,人称石尤风。
【历史名人】
尤袤:南宋诗人、大臣,绍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明末将领。尤侗: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参与修纂《明史》,被康熙称为“老名士”。尤珍:名尤侗子,号沧湄,清代官吏、诗人,著有《沧湄类稿》、《日卒示录》。尤怡:清代医学家、诗人,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静香楼医案》等。尤澹仙:清代学者,名列吴中十子,著有《晓春阁诗词》。尤荫:清代书画家,著有《出塞诗钞》、《出塞集》、《黄山集》。尤渤:清朝将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他率部猛烈反击,将进犯松江府的英军击退,旋升江南提督。
许上古时期就有此姓。上古有个名士叫许由,淡泊名利,隐居深山。帝尧几次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他还跑去溪水边洗耳朵,认为帝尧那些让他当官的话,把他的耳朵玷污了。后来,许由的后人就以他的姓为姓,流传下来。
【历史名人】
许行:战国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许劭:三国魏国的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许衡:元朝理学家,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许夫人:元初农民起义女英雄。许慎:汉代文学家、思想家。著有《说文解字》。
何源于姬姓,由韩转音。周武王弟弟叔虞封在韩地,春秋后期,晋国公族种韩氏成了三大姓氏之一,到了战国时,与魏、赵两国分了晋国,称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韩姓子孙散于各地,有些散于江淮一带,由于当地“韩”、“何”同音,因此时间一长,韩就变成了何。
【历史名人】
何休:东汉杰出经学家,著有《春秋公羊解诂》、《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等。何晏:三国时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与夏侯玄、开弼等为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何承天:南朝宋时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博通经史,精历算,曾考定“元嘉历”。何景明:明朝文学家,与李梦阳、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吕源于姜姓,以国名为姓。传说上古时共工有个侄孙名叫伯夷(不是许姓中的伯夷),因功劳大,尧任命他为礼官,制定出一套维护尊卑的礼法制度,因是心吕之臣,被封为吕侯,在距离河南南阳市西南32里的潦河建有吕国,子孙世为诸侯,历时约两千年,春秋时被楚国灭。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吕姓,以伯夷为始祖。周武王伐商时的主帅姜尚,字子牙,就是吕国公族子孙,所以又叫吕尚。
【历史名人】
吕不韦:战国时秦丞相,被封为文信侯,称为“仲父”,编著有《吕氏春秋》。吕雉:汉高祖皇后,人称吕后,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死后代理朝政。吕布:东汉末年名将,善弓马,力大无穷,时称“飞将”。吕蒙: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曾称赞其“学识渊博,非复吴下阿蒙”。吕洞宾:号纯阳子,八仙之一,被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吕光:十六国时后凉(建都今甘肃武威)的建立者。吕留良:明末清初思想家。
施源出夏朝,以国名为姓。《姓谱》记载,施氏出于夏诸侯,有施氏国王,其后代以国为姓。另一支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
【历史名人】
施雠:汉武帝独尊儒家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施世瑛:唐朝安吉人,拜洮州刺史。施全:宋代忠义凛然的烈士,曾刺杀秦桧。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编著有《志馀》、《水浒传》等。施琅:清代名将。施复亮:近代革命家。参加“五四”运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
张姓人口巨多,是一个古老的姓。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开始处于劣势。黄帝第五子挥善观弧星,他从天上的流星得到灵感,创造了弓箭,迅速扭转了战争局面,最后黄帝大胜蚩尤,统一了黄河流域。黄帝就任命挥为监制弓箭的官:弓正,专门负责制造弓箭。挥为“弓正之长”,功不可没。黄帝就将挥赐姓为张,挥因而成了张姓和弓姓的始祖。
【历史名人】
张良:西汉谋臣。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等。张陵: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尊为医圣。张遂:唐朝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人称“草圣”。张择端:宋代画家,绘有《清明上河图》。张之洞:清代洋务派领袖。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孔最早源出子姓,以姓和祖辈字相拼而成。相传上古时期,帝喾的第三个妃子简狄去宗庙祭祀,吃了一颗燕子蛋,从而怀孕生下儿子契。帝喾因他是吞卵而生,因此赐以子姓。后来,舜把商地封给契,他就成了商朝的始祖。夏末,成汤灭夏建立商朝。成汤字天乙,他的后代一支就把子姓和汤天乙的乙字相拼,从而成为孔姓。
【历史名人】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仅:西汉时,武帝时任大农丞,后任大司农。孔融:汉末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孔稚圭:南朝齐文学家。孔颖达:唐代经学家。孔巢父:唐代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孔三传:北宋说唱艺人,首创诸宫调。孔尚任:清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桃花扇》。
曹(一见朱姓)源于姬姓,以国名为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公元前姬姓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国的后人以国为姓,称为曹氏,奉振铎为姬氏曹姓始祖。
【历史名人】
曹刿:春秋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提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观点。曹参:汉初大臣,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平阳侯。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植:著名诗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曹霸:唐代武卫将军,极善画马。曹雪芹:清著名作家,著有《红楼梦》。
严源于庄姓,改姓而来。汉明帝前没有严姓,楚庄王后裔均姓庄,到汉代时成了大姓。东汉初年,汉明帝姓刘名庄,按照古制,庄姓为避讳必须改姓。但是放弃祖姓,无疑是侮辱先人,有个叫庄严的勇敢的人上书汉明帝,坚持不改姓,结果招致杀害。接着,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不愿改姓的人被杀头,最后为了纪念那位勇敢的同族,庄姓人就改为严姓,封庄严为始祖。
【历史名人】
严彭祖:汉朝学者,精通“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尤为出名。严可均:清代文学家。严复: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实行改良,又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华以居住地名为姓,源于姒姓。《姓氏考略》载:大禹之孙仲康即位时曾去华山封禅,居住当地。这一支姒姓子孙就以居住地名华山的华字为姓,奉仲康为华姓始祖。
【历史名人】
华佗:汉末名医,精于方药、针灸及外科手术,又仿效虎、鹿、熊、猿、鸟的动态创为“五禽戏”。华歆:曾经被管宁“割席绝交”,曹丕篡汉的谋划者。华衡芳:清朝代数学家,精研数学,深明格致。
金最早的金氏源于少昊金天氏之后,以祖辈名号为姓氏。传说上古时黄帝的儿子少昊出生时,其母西陵螺祖看到一颗很大的星星,像飞虹一样坠下来,因而以金德天命名,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称金天氏。少昊后代中,有一支以金为姓,尊少昊为始祖。金姓的另外一支是源出匈奴休屠王子金日。金日于汉武帝初年,归顺于汉室,曾经侍帝数年,从未发生过失,深受汉武帝的重视,武帝临死前,与霍光同受遗诏辅政,是功在汉室的辅国大臣。至于他的得姓,则是由于他曾铸作金人以祭天,所以被赐姓金,其子孙延续下来。
【历史名人】
金日磾(mìdī):西汉时大臣。金刚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来中国传教,曾译《金刚顶经》,唐玄宗时与善无畏、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曾腰斩《水浒传》。金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魏源于姬姓,以国名为姓。《史记》载,周文王有个后代叫毕万,因毕国被西戎灭,就投奔晋国,成了晋献公大夫,后来跟随太子申出征,立下汗马功劳,晋献公就把刚灭掉的魏国封给他,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为姓。
【历史名人】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君子”。魏延: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为南郑候。魏征: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魏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
陶以官名为姓,源于虞姓。据《风俗通义》载:西周时舜帝之子商均的三十二世孙虞阙当了管理制陶业的陶正,他的子孙以他的官名为姓,奉虞阙为陶姓始祖。另外,尧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称为陶唐氏。尧的子孙后来才会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
【历史名人】
陶婴:春秋时代被列入《烈女传》,以节义传论千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朝文学家,中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侃:晋朝从军四十余年,果毅善断,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以励志勤力,竹头木屑,皆储以备用,谥号恒。
姜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以出生地的水名为姓,源于神农氏。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教会百姓种植,与黄帝齐名。炎帝出生的地方有条叫姜的河流(在今天的陕西岐山县西,即岐承),他以河名为姓,成为姜姓的始祖。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姜姓。
【历史名人】
姜尚:又名吕尚,武王伐商时为军师,立了战功,被封在齐国,他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简化政治制度,发展农业和渔业生产,民间称为姜太公。姜肱:汉代高士,为后世树立了好的榜样。姜维:三国时蜀汉大将,征拜西将军。姜才:南宋名将,以善战闻名。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工诗,词尤有名,精通音乐,代表作《扬州慢》,一生未仕。姜彭:清初著名书画家,画羽毛盛称天下第一。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戚源于姬姓孙氏,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期,卫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他的子孙都为孙姓。公子惠孙的七世孙孙林父是卫献公的上卿。后来,卫献公不理朝政,致使国力下降,孙林父就和另一个大卿将卫献公赶走,立献公叔叔秋为殇公。殇公将戚地封给孙林父,其后代就以封地为姓。
【历史名人】
戚夫人:汉高祖的宠妃,为吕后所害。戚勰:汉代被封为表临侯。戚同文:宋代藏书家。戚崇僧:元代学者。戚继光:明代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谢以国名为姓,源于任姓。据《世本》载:黄帝之后任姓中有十族,谢氏是诸侯国中之一。后来,谢姓失国,子孙分散四方,为怀念失去的国家,他们便以国名谢为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