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插图版全文阅读 > 第9章 三字经(7)

第9章 三字经(7)


  反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而最终推翻秦王朝的则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这两者为了争夺最后的领导权,又发动了连年的战争,这就是文中提到的“楚汉争”。

  【原文】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译文】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评析】

  楚汉之争的结果是汉王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中国封建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汉朝。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在建国初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减免赋税、减轻徭役,使百姓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并稳步发展。汉初的几位皇帝都遵从了这一法则,汉文帝治国“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到了汉武帝之时西汉无论从经济、文化,还是从军备、国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汉武帝受公孙弘、董仲舒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上正式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与此同时,中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也得以广泛传播,“汉文化”、“汉民族”的称谓正式确立了。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和高度发展时期,从汉高祖建国,到孝平帝王莽篡权,共经历了十一位皇帝。这期间汉朝的都城一直在长安,因此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西汉”,也叫“前汉”。外戚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210年,到这时候便结束了。

  【原文】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译文】

  汉光武帝刘秀复兴,建国号东汉。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评析】

  汉朝的第二个时期建都于洛阳,因此史称“东汉”或者“后汉”。王莽篡位后,实行了不合民意同时逆时代潮流发展的复古改制运动,因此,结果可想而知,新政不仅无疾而终,还断送了刚刚建立起的王朝。东汉就是在汉光武帝刘秀推翻王莽统治的基础上建立的。东汉自光武帝开始,最后传至献帝,共历十三帝,231年。两汉的历史,加起来共计441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击,王室无能,汉献帝被曹操之子曹丕所废,汉朝结束,三国时代开始。

  东汉在建立初期同样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轻税负、释奴婢、减少差役等,还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东汉初年的经济得以快速地恢复和发展。汉代的统治者采用开明的文化政策,这不仅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播,而且也给了外来文明的发展空间,在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外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融合,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的佛教就是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的。

  但是汉代的统治也存在着自己的弱点和弊端,皇帝继位年龄往往很小,这就造成了外戚和宦官的专权,王室内部互相倾轧、纷争不断,最终导致皇权的丧失,也给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可乘之机。中华大地再次群雄并起,陷入三足鼎立的分裂状态。

  【原文】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译文】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父子篡夺了军政大权,后来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代魏自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评析】

  “鼎”是传国的宝器,象征着国家和地位,因此“魏蜀吴”是为了“争汉鼎”而战。魏——曹操、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互争汉家天下,历史上称为三国时代。魏主曹丕,曹操之子,篡汉献帝位,国号魏,建都洛阳;蜀主刘备,自称汉之正统,建立蜀汉,定都成都;吴主孙权,汉末江东大将,建立东吴政权,定都建业。三国时期持续了60年的时间,后由司马炎统一中国,才结束了纷乱的局面,司马炎立晋,建都洛阳,史称晋武帝,开始了西晋王朝51年的历史。后又因为五胡乱华,晋元帝司马睿把国都迁到江南建康称为东晋,因此才有“两晋”之说。两晋的历史,西晋51年,东晋104年,共计155年。

  三国和两晋时期的历史并不长,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丰富多彩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传奇式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等时代的骄子们谱写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恢弘壮丽的诗篇,使一部《三国演义》成为传世经典。同时,中国的军事、诗歌和文艺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是三国两晋文学的代表人物,推动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发展。因此,三国两晋的历史是非常值得人们去仔细阅读和玩味的。

  【原文】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译文】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评析】

  晋朝传了一百多年之后至晋安帝时被刘裕所篡,从此进入南北朝的时代,南北朝政权呈现的是一个对峙的局面。由于北方被外族所统治,南方偏安局面下的朝廷,称为南朝。南朝分别由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构成,它们之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皆建都于金陵。整个南朝的历史加起来,共计168年。

  值得注意的是,南朝各个朝代的建立都有着相似的经历。首先,宋的建立,是东晋大将刘裕篡位的结果。公元420年,刘裕篡位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是为宋武帝。接下来,皇位传到宋孝武帝时,又被禁军统领萧道成照样翻版篡位,灭宋称齐,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是为齐高帝。然而,南齐王朝也只经历了24年,公元503年,就又被同宗的雍州刺史萧衍所废,改国号为梁。最后接着萧梁篡位称帝的,是陈高祖陈霸先,公元557年,梁将陈霸先在建康称帝,史称陈朝。可以说,南朝的历史就是一部大臣的谋朝篡位史,而且它们还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篡位之后将前代的皇室斩草除根,因此,自己的子孙也逃不过被灭门的命运。

  南朝虽然短暂,但是文化发展并不落后,这与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诗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名句。同时中国诗歌的声律也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为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唐诗的辉煌做好了准备。

  【原文】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译文】

  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西魏和东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评析】

  北朝的几个政权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北方北朝的拓跋圭建立北魏后,他注重礼乐及教育,又施行汉化政策,改姓元故称元魏,在历史上颇为有名。至孝武帝时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宇文觉篡西魏,建立北周,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北朝与南朝是并存的关系。

  北朝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而且各代君主大多没有什么建树,又是由少数民族建立,因此在经济文化上相对南朝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北魏历史上却出现过一个雄才大略、勇于改革的皇帝,他就是拓跋宏,他是北魏的第三代传人,史称魏孝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他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接着又实行汉化政策,他要求族人改说汉语、改穿汉人服装、改用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北魏皇室也在孝文帝带头下改姓为元,故此这里称作“北元魏”。北魏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再辉煌的功业也经不起内部的分割和蚕食,孝文帝为子孙打下的良好基础,很快就被权臣所把持,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分东西”即是此意。而且很快西魏被北周取代,东魏被北齐取代,宇文觉篡西魏,因此又称“宇文周”,高洋篡东魏,所以才说“北高齐”。直至公元557年,北周武帝灭了北齐,才使北方重新获得了统一。

  【原文】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译文】

  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评析】

  北周宣帝死后,他的岳父杨坚接受了静帝的“禅位”,于公元581年,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迨至隋,一土宇”就是此意。

  杨坚帝位虽是篡位所得,但是他却是一位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的好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推行仁政,法令公正简明,躬自节俭,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并且使分裂了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华大地重新归于统一,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文化得到了交流,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隋文帝虽然雄才大略,但只可惜识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他骄奢淫逸、倒行逆施,与其父的勤俭爱民的治国方略完全背道而驰。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自己更是众叛亲离,引起各方声讨,最后被其宠臣宇文化及所杀,隋朝只传了一代,因此才称“不再传,失统绪”。

  隋朝虽然只有两代,但是却统一了中国,而且修建了东都洛阳,开凿了一条全长四千里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更为唐朝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历史上以“隋唐”并称,一方面是由于它短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是隋唐盛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文】

  唐高祖,起义军。除隋乱,创国基。

  【译文】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评析】

  在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同时,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占长安,立国号为“唐”,李渊即为“唐高祖”。唐军在李渊之子李世民的领导下,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叛乱和农民起义,使中国又重新归于统一。为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恢复打下了根基,所以说“除隋乱,创国基”。

  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中国的社会发展达到了空前高度,无论从经济、文化,还是从政治、军事和科技方面,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强盛的国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朝代,它是诗歌发展最为成熟和活跃的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无数伟大的诗人;它有历史上最稳定的“开元盛世”,又有最动荡的“安史之乱”;它出现过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出现过最美丽的“红颜祸水”——杨玉环;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既有“玄奘西游”,又有“鉴真东渡”;它还是我国艺术门类最完备的朝代。总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内容最丰富的朝代,它的历史像一幅锦绣的图画一般使人眼花缭乱,其无穷魅力更使人心驰神往,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像它一样留给人们如此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原文】

  十八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译文】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十八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评析】

  唐朝经过了将近300年的历史,经历了18代君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样,月盈则亏,花开则谢,最辉煌的顶点也是走下坡路的开始。在唐代最强大的“开元盛世”,动地而来的“渔阳鼙鼓”惊醒了人们歌舞升平的太平迷梦。强大的唐王朝陷入了战争的沼泽,从此一蹶不振。经历了8年“安史之乱”的强大冲击,唐朝的政权虽然保住了,但是整个国运却再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高度,而且每况愈下。唐末黄巢率领农民发动起义,使一度强大的唐王朝土崩瓦解。终于在公元907年,节度使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建都汴梁,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中国又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当然唐王朝的衰落和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单单把罪责归到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人身上,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君主无能和统治阶级内部倾轧都是其逐步走向毁灭的动因。学历史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做出公允的评价,才能从兴亡之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原文】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译文】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评析】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由唐末的藩镇割据演变而来。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中国北方前后换了五个王朝——梁、唐、晋、汉、周,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过的,所以各冠一个“后”字来区别。与五代同时,南方和巴蜀地区也有九个称帝、称王的割据政权,它们分别是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加上北方山西的北汉一共是十国,所以这一时期又称为“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