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现实社会中到处充斥着谎言和保护色,单纯通过语言交流来了解一个人已经变得不那么行之有效了。那么,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一个人、看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呢?
其实,上帝在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早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语言可以说谎,眼神和习惯却难以掩饰。除了语言,肢体行为、服饰变化、颜色喜好,无不透露出每个人的独特性格。本章将为你讲述如何从细枝末节之处洞察对方真实的心理变化,窥探一个被遮蔽的内心世界。
从细微处观察一个人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身边的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能不能和他长时间地交往下去呢?
当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人回答你说:“哪有什么好办法,时间长了就知道了。”
其实并非完全如此,诚然,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久了就能知道彼此为人究竟怎么样。但是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刚刚见面的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细微处去观察他,做到见微知著。
一个人究竟怎么样,从他的一些日常细小的行为上就能看出一二。
比如说现代企业招聘工作人员都会有面试这一关,进行面试就是要从近距离观察前来应聘的人,看看这些人的能力和素质。
在面试中用人单位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来测试应聘人员,比如说制造一些垃圾放在应聘人员的身边或是从你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行为上观察你是否合格。
如果你对这些垃圾视而不见,那么对不起,你永远不会收到录取通知了,因为就从这些细节,人家就看出你真实的素质。
我们说这些并不是在教授大家面试技巧,而是要告诉大家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心底的秘密,那么就从细微处观察他。
晚清著名的胡庆余堂在招收学徒的时候,为了迅速地了解每个学徒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总会在新学徒上班之前在药店的地板上故意丢上一块银元,然后暗中观察这些学徒们的反应。
有的学徒捡到银元之后,会迅速地放到自己口袋里,然后继续干活,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有的学徒捡到银元之后,会马上告诉老板或是告诉自己的师傅,并且把银元交给他们。就这样在试用期结束之后那些捡到银元不交公的学徒就会被老板辞退,而且不会告诉你任何理由。那些捡到银元马上交公的学徒就会被留下来并且受到重用。
胡庆余堂所采取的方法其实就是从细微处观察学徒,看看他们的人品。这样做既快捷又省事,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
为了能够更好地从细微处观察一个人,我们需要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除了从细枝末节和日常行为去观察一个人外,我们还应该:
(1)确立观察的目标,这个目标越具体越好。有所选择地去观察一个目标,有助于我们对目标的充分认识。
(2)注意观察的技巧和方法。对自己观察的对象要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要想快速了解一个人,就要从细微处观察他。因为从细微处观察得来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实的,是人内心之中真实秘密的自然流露,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快速洞察一个人的内心。
贴心提示
对下面这几种人,大家一定要注意,应该谨慎地和他们交往。
经常自吹自擂、夸赞自己能力的人:这种人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能力。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经常夸赞自己的。经常夸赞自己的人通常都是心虚的人,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被他的言辞给迷惑了。
求他办任何事情他都会毫不犹豫答应的人:你千万不要相信他。因为这样的人从来没有把承诺当做一回事,他承诺的事情一般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秘密我谁都不告诉,现在只告诉你一个人,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那么你千万不要把他的话当真,也千万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诉这样的人,因为你如果告诉了这样的人就等于告诉了全世界。
如果有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一个月也没有提起过父母,那么这样的人也是不能交往的。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和他合作呢?
从口头禅看穿对方
听他的口头禅,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克·吐温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习惯成自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习惯讲的口语,这就是口头禅。
口头禅就是一个人内心之中长时间对一种事物形成的固定看法。这种外界的信息经过了心理层面的加工之后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是一种下意识的表现。他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心态,也间接地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赵辉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在办公室里非常受大家的欢迎。他为人温和谦虚还很会做人,经常能左右逢源,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聊天。
他有一句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口头禅“呵呵,还不错”,这在紧张的职场生活中通常都能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
有一天,同事王大姐满脸大汗地冲进办公室,丢下包,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着手里的扇子边扇边抱怨说:“今天出门倒霉死了,遇到一个性子慢的司机,差一点让我迟到了。”
这时候赵辉的口头禅又冒了出来,“呵呵,还不错,您总算没迟到,那位司机应该是为您算好时间了,不然怎么会正好多出来三分钟的时间呢?”
他这句话说得王大姐笑了起来,立马也不抱怨了,说道:“你说得不错,我也不埋怨那个司机了,就当是跑步减肥了。”
赵辉的这句“呵呵,还不错”的口头禅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一天总要说很多遍。遇到了高兴的事情,说这样的话是锦上添花,让人家更高兴;遇到了烦心的事情,说这句口头禅就是一份宽容和劝解。
他的同事都说他是大家的“开心果”,他在性格方面属于乐天派,是一个遇到任何事情都从积极方面去思考的人。
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太好了”、“没问题”、“烦死了”、“有没有搞错”、“郁闷”等等的口头禅时常进入我们的耳朵。
有的人的口头禅表现得委婉、谦虚,有的人的口头禅表现得主观、张扬。那么这些口头禅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
贴心提示
喜欢说“随便”的人
我们在饭店点餐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人说“随便”这个词语。经常说“随便”的人一般性情都比较温和,而且在生活中没有什么主见,凡事都喜欢随波逐流。
经常说“这事挺难的”、“我不行”的人
这种人表面上给人非常谦虚的感觉,但是你要是和他接触多了,就会发现他真的是能力有限,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种人还是比较诚实的。
习惯说“郁闷”、“最近比较烦”的人
爱说这类口头禅的人,通常都是公司的小职员或者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压力也很大,所以会经常用些词语来缓解一下压力,事实上他们是比较乐观开朗的人。
习惯说“靠”、“他妈的”的人
通常这类人性子都比较急躁,脾气火爆容易冲动,性情直率。
习惯说“老实说”、“说真的”、“不骗你”、“的确”的人
这类人通常都有一种担心自己被人家误解的心理,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信赖。
习惯说“但是”、“不过”的人
爱说这类口头禅的人大多观点鲜明,语言富有进攻性。为了不引起大家的攻击,他会用一个“但是”来给自己辩解,说话委婉、客观。
习惯说“应该”、“必须”、“一定会”、“一定要”的人
经常用这种口头禅的人自信心很强,遇事冷静,说话做事都比较理智。自己觉得对的事情一定会去坚持,就算对方不同意,也一定会想办法说服对方。但是如果“应该”说得过多,就会表现出容易动摇的心理。长时间担任领导职务的人,经常有这样的口头语。
习惯说“听别人讲”、“据说”、“听说”的人
经常使用这类口头禅的人,总是抱有想给自己的讲话留下一定余地的心理,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自己因为话说得太满,而被对手抓住破绽变得没有退路。
有这类口头禅的人要么见识广博,但是决断力不够,要么做人做事都很圆滑,所以总想给自己留个台阶。
习惯说“大概是这样”、“或许是这样”、“可能是吧”的人
这类人通常自我防卫的意识很强,轻易不会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做人做事都很冷静而且圆滑,所以人际关系相当不错,和周围的人相处得很好。
但是这类人通常都有些小聪明,说话总是以退为进,如果事情明朗了,他们就会大放马后炮。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一般都会有这类口头禅,以此掩饰自己的真正想法。
习惯说“这个”、“那个”、“嗯”、“啊”、“呀”的人
通常用这类口头语的人一般情况下词汇量小,又或者是思维慢。在讲话的时候需要利用间歇时间让自己进行思考。
有这类口头禅的人,一般生来就反应迟钝,但是如果是故意这样说的话,那就是个城府比较深的人。
用这类口头语的人,他们怕说错话,所以需要时间去思考,这种人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俗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神,就可以把一个人的内心看得清清楚楚。一个人的眼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性格。
要想知道一个人是邪恶还是正直,再也没有比观察眼睛更直接、更快速、更准确的了。因为言语或许可以掩饰内心,但是眼神却没有办法掩饰,是善是恶一看便知。
心地善良的人眼睛会很明亮,心地邪恶的人眼睛就昏暗无神。胸怀坦荡为人正直的君子,他的眼神一定是坦诚、清澈、明亮的;心胸狭窄,虚伪的人眼神就会是狡黠、阴晦的。
贪婪的人目光暴露,自私的人眼神内敛。目光执着坚定的人,一定怀有远大的志向;眼神总是游离浮动的人,可能是个轻薄的浪子。充满自信的人眼神坚毅、深邃,自卑的人眼神就晦暗、迷离。
其实通过眼神观察人的方法自古有之,清朝后期的名臣曾国藩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有一次曾国藩的徒弟李鸿章要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于是他就带着这三个人来找曾国藩,希望曾国藩能考察一下他们三个,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给他们分配工作。
可是很不凑巧,当李鸿章带着那三个人来找曾国藩的时候,曾国藩正好外出散步去了。
于是李鸿章就让那三个人在会客大厅外面等着,自己则坐在大厅里等曾国藩回来。
过了一会儿,曾国藩从外面散步回来了。他刚进入会客大厅,李鸿章马上起来问候,然后就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诉了曾国藩。
李鸿章说完之后,就准备把带来的三个人叫进来让老师考察,这时候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少荃(李鸿章,字少荃)不必麻烦了,我已经考察过他们了。面向门口,站在左边的那个人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办事谨慎小心很让人放心,可以安排他负责一些后勤供应方面的工作,相信他一定能办好;站在中间那个人是个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小人,根本不值得信任,分派给他一些无关紧要的闲杂工作就行;站在右边那个人是大将之才,将来的作为不会小,可以独当一面,应该重用他。”
李鸿章听老师这样说,感到非常吃惊,忙问曾国藩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曾国藩笑着对李鸿章说:“我刚才从外边散步回来,看见了你带来的三个人。我走过他们身边的时候,左边那个人低着头根本不敢看我,可见是一个老实谨慎的人,因此适合做些后勤方面的工作。中间那个人表面上对我恭恭敬敬,但是眼神闪烁不定,我离开之后他就马上左顾右盼,足见是个阳奉阴违的小人,不可以重用。右边那个人始终都挺拔直立,就像一棵笔直的大树,双目一直正视前方,表现得不卑不亢,可以看出他定是个可以重用的大将之才。”
李鸿章听了曾国藩的议论之后,打心底里佩服自己的老师,心里自愧弗如。
事实也证明曾国没有看错,他一眼就看出的“大将之才”正是淮军的勇将——日后担任清朝首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眼睛是最敏锐也是最诚实的,因为语言、动作和态度都可以假装,但是眼神没有办法假装。
那么我们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从对方的眼神中探测出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呢?
贴心提示
被人注视以后马上就移开自己的目光,是自卑的表现。
第一次见面,故意把自己的视线朝左右瞄的人,表示他已经在这次会面中占据了主动。
对方和你交谈的时候,忽然把眼睛垂下,表示对方陷入了思考之中。
看了异性一眼之后,就故意把视线转移的人,表示这个人对对方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方和你说话的时候,视线游离,那就表明人家对你所说的话题不感兴趣,这时候你就要立即停止自己所谈的话题。
对方和你交谈的时候,突然把视线转移,这就表示对方现在想逃避这个话题。
当一个男人想要欺骗一个女人的时候,他根本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总是闪避。当一个女人想欺骗一个男人的时候,她会盯着你的眼睛,这时候你要小心了,或许她已经开始编织谎言了。
从宠物看性格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和人闲聊或是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先问对方“你喜欢猫吗”,然后再去讨论正题。
为什么卢梭会向对方提出这样莫名其妙的问题呢?其实这是因为他觉得可以以此看出一个人的人品或是性格特征。
现代社会的人喜欢养宠物,说到了养宠物的时候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狗。人们觉得狗是非常忠诚的动物,所以养狗的人特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