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天读懂心理术(最新升级版 畅销3版)全文阅读 > 第8章 控心术——掌握心理操纵的秘密(3)

第8章 控心术——掌握心理操纵的秘密(3)


  应对策略:这类人天生性格冷淡,不容易兴奋;与世无争,沉静悲观,不喜欢多说话。他们通常不会去主动地表现自我,但其实,在内心深处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在与这类人打交道的时候,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优点,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赞美,让其产生一种被尊重、有价值的感觉,这样才能很好地让他们兴奋起来。这类人善于聆听、随和容易相处的特点会让你非常容易地和他们进行沟通。

  另一方面,这类人保守胆小,作出决定的时候会犹豫不决,总是喜欢等等看看。因此你需要和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表现出你的诚意。

  想要说服他们服从于你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针对他们不喜欢变革、为人懦弱的性格,要先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而不要一次性地强加给他们太多的信息,或是去制造强迫的气氛。但是你应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推动,必要的时候利用从众心理来引导和协助他们作出决定。

  力量型——控制欲很强的人

  性格特点:咄咄逼人,说话直来直去,喜欢争斗、一个人做决定,重视效率,容易急躁。

  应对措施:这类型人以男性居多,喜欢争论,好勇斗狠。在和这类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

  要给他们足够的发言机会,因为他们不甘落后也耐不住寂寞。他们在发言的时候,你要及时对他们的观点给予认同,并且还要感谢他们所提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他们做事情重视效率,但是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缺乏耐心,做决定的时候只专注于大重点、大原则和大方向。所以你和这类人讲话的时候不要把问题讲得太细,简明扼要只讲重点就行了。

  他们非常迫切和渴望成就,你应该足够尊重他们,尽量多给他们赞美和欣赏。

  活泼型——他们是善于表现的社会活动家

  性格特点:开朗乐观,善于社交;缺乏耐心,活泼多变;喜欢表现,感情外露。

  应对策略:当他们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倾听,以此满足他们好表现的欲望。如果你对他们所讲的东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就会给他一种被认同和重视的感觉。

  由于他们乐观、豪爽、豁达,又非常乐于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所以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应该多聊一些新闻时政和比较流行的话题,这样可以让你们迅速找到共鸣。

  与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应该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事也要干净利落,不要绕弯子。

  完美型——他们是细致周密的分析师

  性格特点: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周到,计划周详,精益求精,重视逻辑;做事缺乏必要的决断,聪明敏感。

  应对策略:与这种类型的人交谈的时候,话不用说得太多,但是必须准确和认真,否则他们会对你的话提出质疑。

  针对他们性格中聪明敏感但又缺乏决断的特点,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体贴。

  如果你想要说服他们为你办事,可以适当地引经据典,以此消除他们的疑虑。如果你没有办法体会到他们追求完美的心理,又拿不出一些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那么想要说服他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贴心提示

  要想操控一个人的心理为我所用,就得了解他的性格,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不同性格的人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必须分清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找出与之相适应的沟通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用疲劳打倒强敌

  1944年,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美、苏、英三国部队在各自战线上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战果。

  为了解决战争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战后世界格局的划分、利益的分配等重大问题,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的领袖决定再次召开一次最高首脑会议共同商议这些事情。

  紧接着他们开始讨论关于这次最高首脑会议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程序的选择及确定。

  因为这些问题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美国和苏联围绕着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争执,双方都想尽办法争取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严重不好,他提议把这次会议定在1945年的春天举行。他觉得到了那个时候天气已经回暖,自己就可以应付一系列繁杂的事务了。

  然而,这个时候老谋深算的斯大林已经通过秘密渠道得知了罗斯福的身体状况,他很清楚一个患有疾病而且疲惫不堪的人是很难与一个身体健康的对手较量的。如果罗斯福在生病的状态下入会会很容易感到厌倦、焦躁、虚弱,从而容易在重大问题上作出让步。

  于是斯大林就发电报给罗斯福:因为形势发展非常迅速,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会议不能向后拖延,他建议会议最迟应该在1945年的2月份召开。斯大林深知这样做对于一个病人来说是非常不道德的,但是为了国家利益,他只能如此选择。

  罗斯福收到了斯大林的电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斯大林的这个要求。

  随后,罗斯福又向斯大林提出因为自己的健康原因,只能坐船前去开会,所以他希望会谈的地点不要距离自己太远。另外,最好选一个气候温暖的地方举行会谈,这样做对他的身体有利。

  可是斯大林根本就不给罗斯福这个机会,他坚持在苏联控制的区域进行会谈,建议会议在黑海附近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小城举行。这样做可以让斯大林以逸待劳,并且可以随时和莫斯科保持联系。

  罗斯福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和斯大林讨价还价了,因为如果他再坚持下去联盟就有破裂的危险。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拖着生病的躯体前往雅尔塔小城,当他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没有等他休整过来,漫长的会议和谈判便开始了。每天要举行20多次的首脑会谈,以及无数的宴会,这些都需要罗斯福亲自参加,虽然他强打精神,但是仍然觉得疲劳不堪。

  在与斯大林的谈判中,罗斯福感到自己注意力分散,根本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和斯大林进行争辩。最后,只能草草结束会谈,按照苏联的意思签订了协议。

  罗斯福和斯大林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公布之后,美国舆论界一致批评罗斯福对斯大林作出重大让步,让美国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毫无疑问,斯大林成为了雅尔塔会议的胜利者,那么他是依靠什么获得胜利的呢?答案正是心理战术。

  他让原本就身体虚弱的罗斯福在谈判还没有开始前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最终让他在谈判过程中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作出妥协。

  当一个人的身心处于良好状态的时候,往往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个时候,人的判断力往往也比较敏锐;相反,如果一个人身心俱疲,那么他的控制力和判断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思考问题,而且思路也不清晰,作出的决定也就没有理性可言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经济谈判中,谈判高手在开始谈判的时候,一旦发现对方精神饱满,意气昂扬,就会避免与之正面交锋。他们会马上退避三舍,避其锋芒,然后再虚与委蛇,等到对手锐气全无,筋疲力尽、头昏脑涨的时候才反守为攻,来一个后发制人。这个时候的出击通常会让对方全线崩溃,不得不接受你提出的条件。

  贴心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和人进行谈判或是在某件事情上进行较量,如果想让对方听从你的意见,按照你的意见办事,那么你就要耐心地和对方进行周旋。

  这样的办法看起来好像非常消极,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人的体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耐不住长时间的折腾。周旋的时间越长,对方就越会觉得灰心丧气、焦头烂额,就会出现烦躁、疲累等表现,这个时候他的判断力自然就会降低很多,从而失去惯常的理智,在不知不觉中作出让步,从而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不按常理出牌,打乱对方的部署

  先来看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

  张天峰和何建华这两个人都非常喜欢下围棋,并且经常在一些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战绩,可以说,两个人实力是不分伯仲。

  有一次,他们两个人所在的社区举行围棋比赛,他们两个都报名参加了比赛,而且都是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决赛。

  这次比赛的冠军就要在张天峰和何建华两个人之中产生了。比赛这天,何建华很早就到了会场,他非常焦急地等待着张天峰。

  但是张天峰迟迟没有来,好不容易来了之后又开始抱怨比赛的会场太乱,灯光太刺眼,摄影机的声音太大,椅子坐着不舒服等等问题,就是不想参加比赛。

  大赛主办方按着他的要求好不容易把一切都重新安排了一遍后,张天峰才答应参加比赛。

  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那一天,他又迟到了好久,大家都以为他害怕和何建华交战,所以才会来得很晚。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张天峰要退出比赛的时候,他却意外地出现了。

  可是这还没完,开局没多久,张天峰就下了他围棋生涯中最糟糕的一步棋。这让大家都觉得他马上就该弃子投降了。果然,没过多久,何建华就很轻松地赢得了第一局的胜利。

  第一局失利之后,张天峰马上又开始抱怨先前他提出的那些场地问题,这时候大家都觉得张天峰肯定是觉得自己要输了,才会那么多抱怨,觉得他一点风度也没有。

  第二局比赛开始的时候,张天峰又迟到了好久,就这样主办方取消了他第二局的参赛资格,何建华又轻而易举地赢得了胜利。

  这时候,何建华的心里却不安起来,他觉得张天峰的表现很奇怪,觉得他肯定是在给自己下什么陷阱,想到这里,他开始烦躁焦虑起来。

  第三局的时候,张天峰又犯了一个难以置信的低级错误,这个错误看起来根本是不可能的错误,让何建华轻松地赢得了第三局的胜利。

  但是这时候的张天峰却一点沮丧的神气都没有,反而非常自信,这让何建华更加困惑,也更加烦恼焦虑。

  在这样困惑、烦恼和焦虑的影响下,何建华在后面的比赛中失误不断,情绪越来越恶化,到第七局的时候他甚至忍不住哭泣起来。

  他怀疑张天峰肯定是在背地里使阴招,这让他紧张得不得了,最后竟无法继续比赛了。就这样,精神高度紧张的他被迫退出了比赛,实力较弱的张天峰反而转败为胜赢得了比赛。

  我们不禁要问,先前表现很不好的张天峰最后为什么能战胜何建华呢?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张天峰对何建华进行了一次非常规的心理战。在比赛中,他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成功地扰乱了对方的思维,打乱了对方的阵脚,把何建华搞得心烦意乱,最后放弃了比赛。

  由于张天峰的怪异表现,使得占据优势的何建华心中充满疑虑,最终转化成烦躁和焦虑,甚至愤怒,结果,只能是发挥失常,惨淡收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按照一种固定的心理模式去思考问题,并且觉得别人也会和自己一样思考和行动。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如果对方的言行符合那种固定的模式或者说在自己的意料之中,那么他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但是如果对方的言行打破了那种固定的模式或是出乎自己的意料,那么就容易产生烦躁、沮丧不安的情绪。这种心理的存在,使得常规思维在解决不了一些问题的时候,不按常规办事反而可以出奇制胜,获得意外的惊喜。

  一家德国公司的三个代表和日本的一家公司谈判。这场谈判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进行了3个多小时。

  开始的时候日本的谈判代表非常强势,他们想以准备充分的资料来个先声夺人,以此压迫德国代表。于是他们一会儿用图表进行解说,一会儿又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用实际的资料来反驳德国方面提出的报价。但是在日本代表解说的整个过程中,德国公司的代表们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说。

  终于,当日方代表解说完毕,关掉机器之后,他非常自信地问德方代表:“不知道几位觉得怎么样?”

  这时候一个德方代表站起来非常有礼貌地对日方代表说:“我们根本看不懂这些资料。”

  这时候日方代表的颜色马上变得惨白,他说:“您说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这位德方代表仍然非常有礼貌地说:“我一点都不懂。”

  这位日方代表听到这样的话,简直要气炸了,但还是耐着性子问德方代表:“具体是从哪里开始不懂的?”

  “当您把会议室的灯关掉之后开始的。”第三位德方代表不紧不慢地说出了这句话。

  日方代表听了这句话之后,表现得非常沮丧、急躁,他们的负责人把自己的领带松了松,无精打采地说:“那么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做?”

  德方代表的负责人说:“请你再讲一遍吧。”

  日方代表听了这句话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体力再把资料陈述一遍了。

  最终日方代表放弃了说服对方的打算,直接按照德方提出的价格完成了这次交易。

  德方代表在这次谈判中采取不按常理出牌、避重就轻的办法最终打败了日方代表,取得了谈判的成功。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不按常理出牌,迅速战胜对手,让对方为我们所用呢?

  贴心提示

  其实不按常理出牌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不让对方察觉到你的心思,从而做出一系列的表面上缺乏连贯性或者是目的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