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60章 附录(25)

第60章 附录(25)


  ④ 瓦岗起义军,系指隋末河南一带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是隋农民起义军的主力,曾发展到几十万人,翟让为领袖,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为根据地,故称瓦岗起义军。

  ⑤ 豆子龈,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境内,是一片盐碱地区。

  薛仁果攻泾州

  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政权后,对其威胁最大的是割据西北地区的薛举。薛举派其子薛仁果围攻泾州,久攻不下,便佯做撤退,诱唐军脱离阵地,变难打之敌为易打之敌,在运动中以主力反击,唐军大败,退回长安。

  唐军与割据势力薛仁果之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民的愿望,具备着取胜的政治基础,但由于主观指导上的错误,而招致了失败。这说明指导战争,欲取得胜利,必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原文】 甲寅,秦州①总管窦轨击薛仁果②,不利,骠骑将军刘感镇泾州③,仁果围之。城中粮尽,感杀所乘马以分将士,感一无所啖④,唯煮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城垂陷者数矣,会长平王叔良将士至泾州,仁果乃扬言食尽,引兵南去;乙卯,又遣高墌⑤人伪以城降。叔良遣感帅众赴之;己未,至城下,扣门,城中人曰:“贼已去,可逾城入。”感命烧其门,城上下水灌之。感知其诈,遣步兵先还,自帅精兵为殿。俄而城上举三烽,仁果兵自南原大下,战于百里细川,唐军大败,感为仁果所擒。仁果复围泾州,令感语城中云:“援军已败,不如早降。”感许之,至城下,大呼曰:“逆贼饥馁,亡在旦夕,秦王帅数十万众,四面惧集,城中勿忧,勉之!”仁果怒,执感,于城旁埋之至膝,驰骑射之,至死,声色逾厉。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六)

  ① 秦州,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北。

  ② 薛仁果,山西汾阴人(今山西万荣县),父薛举,为隋金城府校尉,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薛仁果随父起兵反隋,占据陇西地区。

  ③ 泾州,在今甘肃省泾川县。

  ④ 啖(dàn淡),吃。

  ⑤ 高墌,在今陕西省长武县北。

  【译文】 公元六一八年十月七日,秦州总管窦轨袭击薛仁果,失利;骠骑将军刘感镇守泾州,薛仁果将其包围。泾州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刘感杀了自己的乘马分给官兵们吃,自己一口肉也不吃,只煮马骨头汤拌木屑吃。城几次差一点陷落了;这时长平王叔良率援兵至泾州,薛仁果于是宣扬说粮食吃完了,带兵向南撤走,十月八日,薛仁果令高墌守军假装投降。叔良派刘感率部队去高摭攻薛仁果,十月十二日,刘感到了高掂城下,城里人说:“薛仁果军已经走了,可以越城入内。”刘感命令烧城门,城上用水灭火。刘感知道中了薛仁果的计谋,命令步兵先撤,自己率精锐部队为后卫。 一会儿城上突然点起三把火,薛仁果的军队从高摭城以南大举反攻,在百里细川展开激战,唐军大败,刘感被薛仁果捉住。薛仁果重新围攻泾州,命令刘感向城中说,“你们的援军已被打败了,不如趁早投降。”刘感答应了,但到了城下,刘感却高呼:“薛仁果军没有粮食吃,很快就要灭亡了,秦王率几十万兵,从四面都来支援,城里不要担心忧虑努力奋战呀!”薛仁果十分恼怒,绑着刘感,在城边用土埋至膝盖,让骑兵快马边跑边射,刘感至死,仍高呼不止。

  唐军巧计取江陵

  唐军在消灭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战争中,取得初战胜利后,主帅李孝恭拒绝采纳将军李靖分散敌人兵力的合理建议,冒然轻进,遭受挫败。后在李靖率军奋击下,始转败为胜。

  继之在争夺江陵城时,李靖再次权衡了敌我双方的态势,为破坏敌人增援的企图,故意特俘获敌之舰船丢弃江中,任其顺水漂流,造成江陵已被占领的假象,巧妙地迷惑了敌人,吓退和瓦解了其增援兵力。

  争取优势与主动是战胜敌人的前提。唐军深悬敌境,势孤力单,处境不利。用分人之兵的办法,增加了自己的优势与主动,成为取得此役胜利的正确作战方针,保证了顺利夺占江陵。

  【原文】 赵郡王孝恭帅战舰二千余艘东下,萧铣以江水方涨,殊不为备,孝恭等拔其荆门、宜都①二镇,进至夷陵②。铣将文士弘将精兵数万屯清江,癸巳,孝恭击走之,获战舰三百余艘,杀溺死者万计,追奔至百里洲。士弘收兵复战,又败之,进入北江。铣江州总管盖彦举以五州来降。

  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文士弘败,大惧,仓猝徵兵,皆在江,岭之外,道涂阻远,不能遽集,乃悉见兵出拒战。孝恭将击之,李靖③止之曰:“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势不能久,不若且泊南岸,缓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拚力死战,楚兵剽锐,未易当也。”孝恭不从,留靖守营,自帅锐师出战,果败,走趣南岸。铣众委舟收掠军资,人皆负重,靖见其众乱,纵兵奋击,大破之,乘胜直抵江陵④,入其外郭。又攻水域,拔之,大获舟舰,李靖使孝恭尽散之江中。诸将皆曰:“破敌所获,当藉其用,奈何弃以资敌?”靖曰:“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军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⑤,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铣援兵见舟舰,果疑不进。其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将朝江陵,闻铣败,悉诣孝恭降。江陵,闻铣败,悉诣孝恭降。

  孝恭勒兵围江陵,铣内外阻绝,问策于中书侍郎岑文本,文本劝铣降。铣乃谓群下曰:“天下祚梁,不可复支矣。若必待力屈,则百姓蒙患,奈何以我一人之故陷百姓于涂炭乎!”乙巳,铣以太宰告于太庙,下令开门出降。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

  ① 荆门,湖北省荆门县,宜都,湖北省宜都县。

  ② 夷陵,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

  ③ 李靖,唐初军事家,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从李孝恭征服萧铣.并取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

  ④ 江陵,即今湖北省江陵县。

  ⑤ 觇(chān搀),看;窥视。伺(sì),侦侯;探察。

  【译文】 公元六二一年,赵郡王李孝恭率战舰二千多艘顺长江东下讨伐萧铣,萧铣以为江水刚涨,毫不戒备,李孝恭等部队攻占其荆门、宜都二城,进至夷陵。萧铣将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驻守清江县。十月二十日李孝恭发动进攻把文士弘击退,缴获其战船三百余艘,杀死淹死文军万余人,一直追击到百里洲。文士弘收拢部队再战,又被击败,逃至北江。萧铣江州总管盖彦奉献五州投降。

  萧铣由于过去解散部队经营农业,仅保留警卫部队数千人,得悉李孝恭大军压境,文士弘兵败,非常惊惧,匆忙召集务农的兵士,这些兵士全在长江,五岭之外,道路险远,江山阻隔,一时难以集中,于是只有以现有全部兵力出动迎战。李孝恭准备发动攻击,李靖说:“他为挽救危亡出动部队,不是平素准备好的作战计划,势必难以持久,不如先将战船停泊江陵南岸,暂缓一天,他必然分散兵力,一部分留下来抗拒我军,一部分回城防御,兵力分散战斗力削弱,我乘其松懈时发动攻击,是不可能不胜利的。如果现在仓促进攻,敌人必然全力抵抗,楚地兵士勇敢善战,不是容易对付的。”李孝恭不听从,留李靖防守营寨,亲自率精锐部队出战,果然战败,退至长江南岸。萧铣部队纷纷离开舟船抢夺军用物资,个个包袱沉重。李靖见萧铣队伍混乱,纵兵奋击,把萧铣部队打得大败,乘胜进抵江陵,占领其外廓。又攻占其水域,缴获了大量舟舰,李靖建议李孝恭将所获舟舰全部丢弃在江中。众将领都说:“打败敌人缴获的战利品,应当为我所用,为什么抛弃以资助敌人。”李靖说:“萧铣盘据的领域,南过五岭,东到洞庭湖,我孤军深入,如果江陵城攻打不下,萧铣援军四方云集,我军内外受故,进退两难,虽有许多舟楫,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抛弃舟舰,使顺江水漂浮而东,敌援军看见,必然认为江陵已被攻破,不敢轻易冒进,派人侦察真假,往返需要十天至一月,我军就已攻破江陵了。”救援萧铣的部队看到满江的舟舰,果然产生疑虑不敢轻进。其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准备去江陵, 听说萧铣失败,都到李孝恭军中投降。

  李孝恭率军包围江陵,萧铣受困,外援断绝,询问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付的策略,岑文本劝萧铣投降。于是萧铣对群臣说:“上天不祜佑梁国,无法再支持了。如果要坚持到精疲力尽,则百姓蒙受灾难,何必为我一个人使千百万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呢!”十月三十日,萧铣以盛大的仪式祭祀宗庙,下令开城投降。

  唐 朝

  裴行俭诱敌就范

  我国古代许多军事家都力避墨守成规,善于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裴行俭把兵车伪装成粮车,迷惑突厥军,诱敌就范,获得成功。

  辩证法的宇宙观,在古代就产生了。一些聪明的军事家从战争的客观实践中看到,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因而强调以“兵不厌诈”来指导战争行动。这是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在军事上的表现。但许多蠢人和冒牌军事家却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先验论的方法论,观察与处置错综纷纭、瞬息万变的战争情况,真是愚蠢至极。

  【原文】 甲辰,以行俭①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兵十八万,并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东军幽州都督李文暕总三十余万以讨突厥②。行俭行至朔川③,谓其下曰:“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前日萧嗣业粮运为突厥所掠,士卒冻馁,故败。今突厥必复为此谋,宜有以诈之。”乃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持陌刀、劲弩,以羸④兵数百为之援,且伏精兵于险要以待之。虏果至,羸兵弃车散走。虏驱车就水草,解鞍牧马,欲取粮,壮士自车中跃出,击之,虏惊走,复为伏兵所邀,杀获殆尽,自是粮运行者,虏莫敢近。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

  ① 行俭,即裴行俭(公元619一682年),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唐大将,历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等职。

  ② 突厥,古族名。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各部落,狭义专指突厥。公元七世纪末,突厥分布在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南、河卷以北的大草原上。首领姓阿史那。

  ③ 朔川,今山西省朔县。

  ③ 赢(léi雷),瘦弱。

  【译文】 调露元年(公元六八○年)一月五日,唐高宗以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十八万,并统辖西路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东路幽州都督李文暕共三十余万反击突厥。行俭到达朔川时,对他的部下说;用兵的道理是,管理士兵贵在诚实,对付敌人贵在欺诈。前不久,萧嗣业率军反击突厥,由于粮食在运输途中被突厥军抢去,以致部队冻饿,惨遭失败。这次突厥军也必然还要搞这一套,应当用欺诈的办法击破他。”于是,下令把兵车装扮成粮车三百乘,每车藏精兵五人,各带大刀弓箭,派老弱士兵随车护送,又派精锐部队在险要地方埋伏起来等待突厥军。突厥军果然前来断粮道,劫粮食,送粮的老弱士兵丢掉粮车跑散。突厥军赶着粮车,到了有水草的地方,卸下鞍镫,放马吃草,正要开车取粮,藏在车内的唐军,一齐跳出,猛击敌人,突厥军惊慌逃走,又被伏兵截击,几乎全军死亡或被俘。从此以后,突厥军再不敢截击唐军粮道了。

  张巡守雍丘

  这是唐王朝与安、史叛军的一次重要战役。古代许多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一虽占主导地位,但也常常包含着封建割据的因素。因而,每当中央集权力量衰弱的时候,割据势力便乘机发动战乱,形成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唐王朝中期正是这种情况。唐中央集权和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割据势力之间,割据反割据战争连绵不断,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张巡在雍丘地区与全城军民一起坚持持久作战,在战略上始终威胁安、史军的腰背,攻守结合击退叛军。从而,使唐军继太原抗击战消灭安军七万人后,雍丘守城战又消灭安军十二万人,使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唐军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原文】 天宝十五载正月,贼酋张通晤陷宋①、曹②等州,谯郡③太守杨万石降贼。逼巡④为长史⑤,使西迎贼军。巡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初灵昌太守嗣吴王祗受诏合河南⑥兵拒禄山。有单父⑦尉贾贲者,阆州⑧刺史璿之子,率吏称吴王兵,击宋州,通晤走襄邑⑨,为顿丘⑩令卢韺所杀。贲引军进至雍丘11,巡与之合,有众二千。是时雍丘令令狐潮12举县附贼,遂自将东败淮阳13兵,虏其众。反接在廷,将杀之,暂出行部,淮阳囚更解缚起,杀守者,迎贲等入,潮不得归。潮以贼众四万薄城,人大恐,巡谕诸将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诸将曰:“善。”巡乃分千人乘城,以数队出,身前躯直薄潮军,军却。潮饷贼盐米数百艘且至,巡夜壁城南,潮悉军来拒,巡遣勇士衔枚14滨河取盐米千斛15,焚其余而还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藁人,还,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军大乱,焚垒幕,追奔十余里。贼惭,益兵围之,薪水竭,巡绐潮欲引众走,请退军二舍16使我逸,潮不知其谋,许之。遂空城四出三十里,撤屋发木而还为备。潮怒,围复合。巡徐谓潮曰:“君须此城,归马三十匹,我得马,且出奔,请君取城以藉口。”潮归马,巡悉以给骁将,约曰:“贼至,人取一将。”明日,潮责巡,答曰:“吾欲去,将士不从,奈何?”潮怒,欲战,阵未成,三十骑突出,擒将十四,斩百余级,收器械牛马,潮遁还陈留17,不复出。七月,潮率贱将瞿伯玉攻城,遣伪使者四人传贼命招巡,巡斩以徇,余絷送只所。围凡四月,贼常数万,而巡众才千余,每战辄克。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① 宋州,古州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商丘,虞城、宁陵、雎县、柘城、夏邑、安徽砀山及山东省单县等市县。

  ② 曹州,今山东省菏泽、曹县、成武、东明及河甫兰考、民权等县。

  ③ 谯郡,今安徽省亳县。

  ④ 巡,即张巡,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睢阳失守后.遭杀害。

  ⑤ 长史,官名,总管府内事务。

  ⑥ 河南,当时泛指黄河以南地区。吴王是灵昌郡太守,就在雍丘等县以北黄河南岸。

  ⑦ 单父古县名,今山东省单县。

  ⑧ 阆州,古县名。在今四川省阆中县西。

  ⑨ 襄邑,今河南省睢县。

  ⑩ 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

  11 雍丘,今河南省杞县。

  12 令孤潮,唐叛将安禄山的部将。

  13 淮阳,今江苏省淮阴市及洪泽,盱眙二县。

  14 衔枚,枚,形如箸,两端有带,可系在颈上。古代进军袭击敌人时,令士兵衔在口中,以防喧哗。

  15 斛,量器名,亦容量单位,古代以上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16 二舍,见本书《晋楚城濮之战》篇。

  17 阵留,古县名,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