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72章 火攻篇(2)

第72章 火攻篇(2)


  这一战,诸葛亮以几千人抗击十万曹兵,形势可说是危险之极。但他却巧妙地利用了夏侯惇的轻敌心理,先以赵云为前锋迎战,令其诈败,诱敌深入。他预测到,夏侯惇有可能识破诱敌之计,故而又命刘备于地形宽阔处用兵,使夏侯惇误认为这便是埋伏之兵,遂不以为意,一路紧追不放,直至追赶到山势狭窄之处,而其真正的埋伏却不是兵,而是一场熊熊大火。因此,曹军人数虽众,却无用武之处,反而在大火的烧攻之下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此战一胜,关羽、张飞等人对孔明佩服得五体投地。非利不动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孙子兵法·火攻篇》

  孙子说:“没有利益就不行动,不能取胜就不使用,不到万不得已的危险之时就不决战。”

  孙子是一个高度理智、非常冷静、在重大问题上决不为感情所动的人。他决定动与不动的最高准则是“利”,反对任何怒而兴师、愠而致战等感情用事的行为。三国时期的刘备就因违反了这一军事原则而被陆逊打败。

  在公元219年的吴蜀荆州之战中,刘备不仅丢失了荆州,同时也丧失了一员大将——关羽,使刘备遭到沉重的打击。既使他原来准备分兵两路北取中原的计划破产,并且又失掉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地区,但刘备还是借口给关羽报仇,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曹操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做了皇帝,正想趁机消灭蜀、吴。蜀、吴两国不断的战争,只能对魏国有利。因此,许多有见识的大臣都劝阻刘备不要轻易发动这场战争。赵云对刘备说:“当前我们的敌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灭掉曹魏,孙吴自然会降服。现在曹操虽死,但曹丕篡汉,应当利用人们对篡汉不满的情绪,早日出兵占据关中,控制黄河、渭水上游,讨伐凶逆。关中、关东地区主张正义的人,一定会裹粮策马迎接王师。因此,不应该把曹魏搁在一边,先和孙吴大战。战争一蔓延,便难以收拾。”可刘备哪里还能用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对于蜀汉的进攻,孙权早有准备。他一方面靠近曹魏,希望在蜀汉进攻时,曹魏能保持中立,防止两面受敌。因此在曹丕称帝后,马上派人前去祝贺,并送还了被关羽俘获的魏将于禁。当曹丕封他为吴王时,他也表示欢迎。

  另一方面,孙权把都城从建业迁到长江中游的武昌(今湖北鄂城),以便扼守荆州;又派陆逊为镇西将军,统领李异、刘阿进驻巫县(今四川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加强西线防务。他还写信和派使臣到蜀汉,要求重归旧好。谁知求和不成,于是孙权就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韩当、孙桓等大将及战士5万人,西上扼敌。刘备出兵没过几天,就攻下了巫县,一直打到秭归,攻占了东吴土地二三百公里。他从秭归出发,急于向东继续进军。随行的官员黄权拦住他说:“东吴人打仗向来很勇猛,千万别小看他们。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要退兵可就难了。还是让我当先锋,在前面开路,陛下在后面接应。这样比较稳妥。”这时的刘备心急火燎,一意孤行,哪里还肯听黄权的话。他要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率主力直逼亭。

  公元222年2月,刘备率大军至亭设立了大本营。前部则到达夷道(今湖北宜都),将孙权侄儿孙桓率领的一部分吴军包围。

  这时的陆逊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无论兵力、士气和占有的地形,对于刘备来说都十分有利,仅凭硬打硬拼,吴军难免吃亏。因此,他决定要诱敌深入,等待时机,后发制人。他命令吴军退出山地,将八百里崇山峻岭让给蜀军,把部队集中在亭地区。

  面对蜀军的步步进逼,吴军将士心急如焚,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许多士兵纷纷要求进兵援救孙桓,解除夷道的围困。但是陆逊却十分镇静,他拒绝了这种分散兵力的作法,他对这些将领说:“夷道城池牢固,城里粮食充足;孙桓平时爱护部下,上下一致,一定能够坚守得住。现在吴军的主力应该用在主要方面,等到同蜀军决战胜利,夷道之围自然就会解除了。”同时,他又针对将士们急于出战迎敌的情绪解释道:“这次刘备带领大军东征,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再说他们在上游占领了险要地方,很难一下子攻破,要是跟他们硬拼,万一失利,丢了人马,就要影响大局,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现在我们还是积蓄力量,等待形势变化。蜀军是沿山地行军的,兵力难以施展,自然要拖得很疲乏,我们可以慢慢抓住他的弱点对付他。”

  陆逊部下的将军,有的还是孙策手下的老将,有的是孙氏的贵族。他们对孙权派年轻的书生陆逊当都督,本来就不服气。现在听到陆逊不同意他们出战,认为陆逊胆小不敢打仗,更加不满意。

  对于陆逊这样一个年轻的指挥官,刘备也没把他放在心上,但是陆逊总是坚守不战,刘备却很着急,于是每天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陆逊只是不理。刘备见激将法不起作用,就企图用诱敌出战的办法。他派吴班带领兵士几千人在吴军阵前平地上立营,向吴军挑战,刘备亲率精兵8000人埋伏在山谷里,等待着把吴军引诱出来以后,再来个两面夹击。吴军将士耐不住性子,要求马上出击。陆逊笑笑,不慌不忙地说:“我观察过地形,蜀兵平地里扎营的兵很少,可见周围山谷中一定有伏兵。他们大声嚷嚷引我们去打,我们可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

  将士们还是不肯相信。过了几日,刘备见东吴兵不肯前来交战,知道如意算盘落空,只好令8000蜀兵陆续从山谷中撤了出来。吴军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不由对陆逊另眼相看。

  从公元222年2月一直到6月,陆逊一直按兵不动,双方相持了半年之久,蜀军也一直找不到机会同吴军决战。到了6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蜀军士兵个个叫苦,斗志逐渐涣散了。刘备没有办法,只得把驻扎在山谷里的军队开到山谷外,把江面上的军队移到陆地。把军营驻扎在深山密林之中,依傍溪涧,结营四十多个。决定暂时休整军队,等到秋后再大举进攻。

  这时,陆逊认为反击的时候到了。他召集将士,宣布要向蜀军进攻。将士们都很惊讶,他们议论道:“要打刘备,就该在蜀军刚刚入境,脚跟还没有站稳的时候。现在,他们已经深入二三百里,主要的关口要道都被他占了,这时再去攻打,一定得不到好结果。”陆逊解释说:“刘备的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他的军队开始集结在我们境内的时候,各方面考虑得很细致,士气也很旺盛,我们不应该同他们硬拼。现在他们在这里驻扎了很久,没有得到进攻我们的机会,兵士已经疲劳,斗志已经消沉,策划不出什么好计谋。所以,现在正是我们发动进攻,打败蜀军的好时机。”

  在大战前夕,陆逊先做了试探性的进攻,他先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去攻击蜀军的一个营,刚刚靠近蜀营的木删栏,蜀兵就从左右两旁冲出来厮杀,被打得大败而归,可是陆逊却从中探得了蜀军的虚实。并想出了破蜀营的办法。

  当日夜晚,陆逊命令将士们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预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中,只等三更的时候,直奔江边,火烧蜀营。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而风声却越来越大。

  到了三更,东吴四员大将便率领几万士兵,冲近蜀营,一声炮号,点燃的茅草和火把顿时照亮了夜空。一时间,风紧火急,蜀军的营寨和两边树木顿时大火冲天而起,喊声大震。营寨中的人多在火焰中茫然奔窜,蜀军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晕头转向,各自互相践踏,死伤无数。顺着火光往远处望去,七百里营寨接连起火,照耀得如同白日。加之吴军乘乱攻击,未被烧死的蜀军也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溃不成军。在一片烟火之中,睡眼蒙眬的刘备被数名将领护住,拼命杀出。天色微明,眼望四山烟火中仍被追赶的蜀兵和沿江而下的尸体,刘备不禁放声大哭。就这样刘备的四十多个营寨和数万大军,一夜之间便灰飞烟灭。

  尽管蜀军败局已定,可陆逊哪肯善罢甘休。为保性命,刘备率领残兵败将,登上夷陵西北的马鞍山依险据守。而陆逊随即集中各路兵将,围住马鞍山发起猛攻。马鞍山上的上万名蜀军已不堪一击,顷刻间全部溃散,死伤不计其数。一直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西逃。见吴兵尾追不舍,刘备只好命令沿途的驿站,把丢下的辎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放火烧着,以阻挡东吴追兵,刘备才逃到了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

  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刘备又羞又愧,简直无地自容,无名的怨恨化作双泪涌流,在一声长叹之中,不禁自语道:“想不到我竟然被年轻无名的陆逊屈辱到这等地步!”

  刘备逃回白帝城后,吴军的一些将领都主张要乘胜追击,捉拿刘备。孙权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考虑到曹魏虽然外示友好,内里实有奸心,很可能要乘机袭击东吴后方,吴军不宜在此时深入蜀境。因此孙权下达了退军的命令。

  夷陵之战结束后不久,曹丕果然发兵进攻东吴。孙权一方面调兵遣将,分路迎击,一方面派使臣到蜀汉求和。刘备在兵败之余,既担心孙权的进击,又担心曹魏灭掉东吴,与己不利,百般无奈也只好同意了孙权的和议。

  吴蜀双方虽然讲和了,但是亭之战的惨败,对刘备的打击太大,他忧心忡忡,加上年老与过度劳累,终于一病躺倒。公元223年4月,刘备死于白帝城永安宫。火攻五法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孙子兵法·火攻篇》

  孙子说,凡是火攻,总共有五种:一是烧毁敌军的兵马营寨,二是烧毁敌军的粮秣积聚,三是烧毁敌军的随军辎重,四是烧毁敌军的军用物资仓库,五是烧毁敌军的运输车队和粮道。实施火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发火的器材一定要随时准备好。放火的时候要选择有利的时机,起火要选择好日期。所谓时机,是指干燥的天气;所谓日期,是指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位置上的时候。凡是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的位置上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是实施火攻,就必须根据上述五种火攻后所引起的各种情况的变化,来采取相应的军事策略。如果从敌人营内放火,就应该及时派兵从外面策应。大火燃烧起来以后,敌军仍然保持镇静不动的,就应该观察等待,而不要急于进攻。在火力很旺盛的时候,要根据情况,可以乘火势进攻的就攻,不可以进攻的就停止。如果火可以从外面施放的,就不必等待内部的策应,遇到适当的时机和条件就可以放了。从上风放火,不要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晚上风就容易停止。凡是指挥军队作战,都必须要懂得这五种火攻的方法及其变化,并且等待时机,加以利用。

  所以,用火来辅助进攻的,效果很明显。用水辅助进攻的,攻势可以加强。水只可以断绝敌军和道路,而不能象火那样可以焚毁敌人军需物资和战斗力。

  孙子论述了如何利用天时、气象等自然条件,灵活地实施火攻的战法。这种战法在历代的战争中都显示出了极大的威力。孙子除了强调火攻要准备“素具”等物质条件以外,还强调了“时”和“日”的气象条件,也就是充分利用天时。这也是孙子的“知天”的理论在战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历史上吴将陆逊同蜀帝刘备在彝陵交战时,等待时机,火烧蜀营,以弱胜强,是历史上以火助攻的著名战例。

  公元221年,刘备亲自率兵,攻入吴国国境。吴国大都督陆逊奉命抵抗蜀军。在蜀军兵势强大,居高守险,士气旺盛的情况下,陆逊决定先避免与蜀军作战,退据了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夷道和亭一线,把蜀军引入了五六百里长的高山峻岭地带。至公元222年,两军相峙已半年,刘备虽派兵阵前辱骂挑战,陆逊仍是坚守不出。蜀军将士互相抱怨,斗志涣散,刘备只得将山谷里的军队开出山林,把水军移到陆地,把军营设在密林深山依傍溪涧处,屯兵休整。

  陆逊分析了刘备运输困难、处处设营、兵力分散、士气低落等弱点,认为反攻时机已成熟,确定用火烧连营的作战方法。当时江南正气候炎热,蜀军营寨都是木栅构成,周围又都是树木,茅草。陆逊令士兵各持茅草一把,乘夜袭击蜀军营寨,顺风点火,火势迅猛,蜀军大乱。陆逊趁机发动反攻,连破40余座蜀军营寨。陆逊又用水军切断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使蜀军无法救援,结果,蜀军溃不成军,刘备连夜逃回白帝城。

  孙子指出,火攻只是作为一种助攻的作战手段,战争的取胜还要靠发挥兵攻的作用,只有利用火攻的协助,及时去组织兵力进攻,才能扩大和巩固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