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全文阅读 > 第6章 以逸待劳

第6章 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耗损敌人的力量,迫使敌人陷于危难,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式,完全可以采用静守不战的战略。因为这自然是减弱了强势而增强了弱势。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译文】

  这是采用人为手段调动敌人的章。兵书上说:“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者,他就显得安逸而有精力;而后赶到阵地仓促应战者,必然显得疲劳困顿,被动应战。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兵书讲的是战争中的劳逸形势,这里讨论的是如何挖掘主动权。并非仅仅指选好地形来等待敌人;而是泛指以简便控制繁难、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以静制动、以小变动对待大的变动,抓住关键以控制周围局面。例如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管仲,寓军事于内政,寓兵于民,这是“实而备之”的施政大战略,做到有备无患,以逸待劳;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是守株待兔,以逸待劳;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戍守北方的雁门,备战已久而不轻起战端,他是在养精蓄锐,一旦奋起,便一战而大破匈奴。

  【章精解】

  以逸待劳,是指在敌方气焰高涨,或当我方已占据有利地势时,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增强自己的力量,首先主动采取守势,一边积极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并因势利导地控制敌人,调动其在预设的战场上四处奔命,待敌人疲惫不堪、锐气削减、敌我态势发生变化时,抓住战机迅速调动兵力,一举击败敌人。

  此章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理解为消极被动地等待。在现代商战中,“以逸待劳”表现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对待大变的谋略。以逸待劳之章以理解为以下含义:

  (一)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应清楚地认识到要攻击敌人,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力量,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避免过早地同敌人直接交战,而应主动退守,抓紧时机,扩充力量,使我由弱变强。另外,时机不成熟时要善于等待时机,可以采取退避三舍、虚于应付、慢火煎鱼、故意拖延等办法与敌人巧妙周旋,时机一到,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消灭敌人。时机不成熟不动如山岳,时机一到动如脱兔。

  (二)与敌周旋以守为攻。在敌人力量比较强大,气势比较凶猛之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而采取调动敌人四处奔命的方法,使其体力疲惫,士气低落,进而削弱其力量。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战争中,有时防守是为了准备更大的进攻,有时防守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这时的“不战”便是战,“战”便是不战。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特殊情况下,积极主动自守的不战策略,对敌人力量的消耗,斗志的消磨,甚至比打斗更有效。

  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来应对以逸待劳之章

  (一)抢先进入战场,先入为主。赶在敌人前面进入战场,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休整,进行战前准备,能全面熟悉环境,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二)以简驭繁,灵活应变。在战争中应舍掉不必要的行动,加强关键的程序;控制多余的消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精干灵活的机动部队与庞大拖累的部队进行周旋。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此外还要灵活应变,以不变应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变应大变。我们若以小动、小变来应付敌人的大动、大变,我们就会相对地付出较少的代价,而敌人就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三)削弱敌力,养精蓄锐。利用疲劳战术,削弱敌人的力量,使自己的力量相对增强,还要积极利用这个时机,暗中养精蓄锐,使自己的力量有绝对的增强,永占优势地位。

  李绛不战收魏博

  “以逸待劳”之章政治领域的运用,主要是指以简易的方法驾驭纷繁复杂的局面,以不变应付变化,以小变应付大变,以静制动。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许多手握兵权的节度使征伐自专,父死子继,目无朝廷。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七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精神失常,任意杀戮,导致军政废乱,其妻元氏召集诸将废掉了田季安,立年仅11岁的儿子田怀谏为副大使,接管军政;随后又命深得人心的大将田兴担任步射都知兵马使,辅佐田怀谏。

  宰相李吉甫因为元氏擅自封立子弟而请求唐宪宗发兵讨伐魏博,宰相李绛则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远见的看法:“臣观察两河藩镇,其驭将之策历来是分散兵权,使诸将势均力敌、相互制约;加之刑罚严苛,所以诸将互相猜忌,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此法虽善,但必须有一位严明主帅,局面方可控制,而今田怀谏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军政大权必定人人觊觎,诸将权力不均,必起内讧。其往日分兵之策,恰成今日祸乱之源!田氏最终不是被杀,就是被囚,何须朝廷出兵?再者,部将弑主自代,最为诸藩所恶,自代之将若不依附朝廷以求存,必为相邻诸藩碾为齑粉。故臣以为不必用兵,可坐待魏博自归。”

  过了不久,田氏家奴蒋士则等人果然欺负田怀谏年幼无知,窃夺了军政大权。蒋士则小人得志,全凭个人好恶,肆意任免诸将,终于触犯众怒。诸将遂拥立田兴为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杀了蒋士则,将田怀谏迁出帅府。

  随后,在李绛的一再坚持和催促下,唐宪宗降诏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原本惴惴不安的田兴简直可以说是受宠若惊,因为历来自立为留后的藩将运气最好的也不过是被朝廷追认而已。田兴万万没有料到,宪宗皇帝此番出手竟然如此阔绰,让他一步到位成了节度使!拜受诏命的那一刻,田兴千恩万谢、感激涕零,士兵们则欢声雷动。

  数日后,李绛进一步向唐宪宗提出:“魏博五十年不曾得到圣上的教化,一旦来归,如果不给予重赏,则无法收其军心,也不能使四邻羡慕。请从府库中拨付一百五十万贯钱赏赐给他们!”

  宦官们忍不住跳了起来,纷纷对皇帝说:

  “给得太多了!其他藩镇要是都学他们,还拿什么给?”宪宗也很心疼,于是把宦官们的意见告诉李绛。

  李绛说:“田兴不贪图自己专有土地之利,也不怕四邻为患,归顺朝廷,陛下为何心疼这点小钱?假使国家出动十五万大军去攻打魏博六州,即使一年就可以收复,其所耗费的钱又何止这么多?”皇上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龙颜大悦,如数加以赏赐,并给魏博百姓免除了一年的赋税和徭役。军民受到赏赐,欢呼声震天。自此之后,魏博即被朝廷掌控了。

  铁木真与札木合一决高低

  铁木真成为蒙古各部的首领之后,招携怀远,举贤任能,势力一天天地强大起来。曾与铁木真结为盟友的札木合心怀不满,寻机要与铁木真一比高低。

  铁木真的叔父拙赤居住在撤阿里川一带,他经常令部属到野外放牧马群。一次,他的一群马被人劫走,放马人急忙通报拙赤。拙赤极为愤怒,只身一人前去追赶。傍晚时分,拙赤追上劫马者,用箭把为首的那个人射倒,然后乘乱将马群赶回。

  原来,拙赤射中的那个人正是札木合的弟弟。札木合闻讯悲恨交加,遂联合塔塔儿部、泰赤乌部等13部,合兵3万,杀奔铁木真的营地。

  铁木真得到消息后,立即集合部众3万人,分作13翼,做好迎敌的准备。开始的时候,铁木真的部队抵挡不住气势汹汹的札木合军,不得不且战且退。

  在军务会议上,博尔术对铁木真说:“敌军气焰方盛,意在速战速决,我军应以逸待劳,等敌军力衰之时再出击掩杀,定获全胜。”铁木真采纳了博尔术的意见,集众固守。札木合几次遣军进攻,都被铁木真的弓箭手一一射退。

  本来,草原兴兵,不带军粮,专靠沿途抢掠或猎获飞禽走兽。札木合远道而来,军粮渐少,又无从抢夺,士兵只得四处觅野物,整日不在军营当中。博尔术见敌军相率出游,东一队,西一群,势如散沙,立即入帐禀报铁木真。铁木真认为时机已到,遂命各部奋力杀出。

  此时的札木合正在帐中休息,得知铁木真发动进攻,慌忙吹号角集合部队,可是他的士兵大多数出外捕猎,来不及归回。札木合手下的12个主将因敌不过排山倒海而来的铁木真军,纷纷落荒而逃。札木合见大势已去,骑快马从帐后逃走。已养足精力的铁木真军,像砍瓜切菜一样,将在帐营中的札木合部队数千人全部消灭。

  这场战斗结束后,铁木真在蒙古草原的声威日振,附近的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老福特的A型车重占上风

  20世纪20年代初是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以廉价的T型车名扬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却面临一次打击。当时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推出色彩鲜艳的流线型汽车,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喜好,销路大增。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却仍旧保持传统的黑色和外形,相形之下,显得单调而呆板,销路因而受阻。

  面对这些强有力的挑战和危机,一些代理商和公司管理人员不断提出要求生产时髦汽车的建议,福特一概置之不理。

  为了应付艰难的局势,福特公司裁减了部分人员,停掉了部分设备,甚至将夜班改为日班,以节约电费。这些措施引起公司内外人心浮动,风言风语。

  一向了解与支持丈夫的福特夫人也因此大惑不解,对丈夫产生了疑问。“这是我的‘锦囊妙章,先不告诉你,等办妥了再说。”福特笑着回答夫人。“但公司里怨声四起,会不会……”

  “亲爱的,绝对不会。”福特信心十足地说:“你知道,我们公司的人,我按兵不动,他们一定猜出我另有安排。”

  “好吧,我相信你。”深知丈夫倔强个性的夫人半信半疑地说。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负责生产的主管也按捺不住了。

  “请你们放心吧!”福特平静地说:“T型车为我们第一次起飞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消费者心中早已留下了明确而深刻的印象,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用别的花色和外形去混淆他们对福特车的印象呢?你看还能用别的什么办法使我们重占上风吗?”

  “嗯,这……除此之外,我还是想不出别的办法。”

  “难道把我们的T型车喷上花色,跟其他厂牌的流线型车相比?”

  “说实在的,不管什么颜色,都不能和人家的流线型车相比。”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

  “除非我们有新款车种上市,否则外面就会谣传说我们快倒闭了。”

  “让他们说好了,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将一鸣惊人。”福特诡谲地一笑。

  “你的意思是,我们公司正在设章种新型车?我没弄错你的意思吧!”

  主管听出了福特的弦外之音。

  “你错了。新型车不是正在设章而是已在设章门定型了。”福特安慰主管。“请原谅,你工作很忙,我不便拿此事来打扰你。”

  “没什么。我关心的是,新型车是不是比别人的更新更好看?”

  “除此之外,你忘了我们公司经营策略最重要的一点吗?”福特的微笑又神秘起来,“嗯,请告诉我,用废船钢再重炼的工作情况进展如何?”“已顺利地炼成了各种牌号钢。”主管回答福特后仍紧钉住原来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设章颖、美观的车型比什么都重要。”

  “你应该从价格方面去想,”福特忍不住大笑起来。“我们的新型车一定要比其他厂牌的车都便宜。废船钢重炼的成功,将为我们做到这一点提供有力的保证。”

  这是老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购买废船拆卸后,将废船钢重炼汽车用钢材,此一创举大大降低了以钢材为主要原料的汽车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对!我们的T型车不也是以价廉物美取胜的吗?”主管也兴奋起来。

  “让别人去为颜色、外形绞尽脑汁吧,让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打垮我们吧,我们的A型车将和T型车一样,会再把他们远远地抛在后面!”

  1927年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尤其是价格低廉的A型车上市了。A型车是以T型车为基础改进而成的,轻便大方、古朴典雅,使人感到既新颖又熟悉。不但追求时髦的年轻人喜欢,酷爱T型车的老顾客也能接受。高达六十英里的时速、低廉的价格更为其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

  A型车的上市,就如同老福特的预料一样,成就了福特公司业绩上的第二次起飞。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

  这次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不直接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品质、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转弱,由优变劣了。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章——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