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三国之宋武逆袭全文阅读 > 第56章 生当五鼎食,死亦五鼎烹

第56章 生当五鼎食,死亦五鼎烹


每个人都有得意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有失意郁闷的时候。

很可惜,峨冠博带之士正在郁闷寻找出路之时,刘裕也在离别忧郁之中,插科打诨的陈风,其实状态也不好。

刘裕调整情绪,还是起身了,上前三步,拉住峨冠博带之士,这个士人,给他感觉太不一般了,有愤世嫉俗,不与时同,超凡脱俗之态度。

————

男人追求女人,如果女人爽朗大方的同意或者拒绝,男人立马欲望减半。如果女人犹犹豫豫,欲迎还拒,故作委屈,让男人不能立即得到,又被其外貌和作为所吸引,那么在男人心中,这个得不到的女人,便是他所追求的目标。

这个男人甚至可以从打dota、英雄联盟或麻将中脱身,抛弃几缺一的队友,百般思考和动作,目的都是得到这个女人的一颦一笑。

你说这个男人傻还是不傻?

很奇怪,刘裕正当其时,才被王烈、华歆两位老师抛弃的小子,心中满是对士人的向往,而且在他心中,不是精神细致,侍候他写意的人值得尊重,而是有外貌,有性格,有特殊行为表征的人值得追求。

这一切,峨冠博带者全部满足。儒雅和武勇,淡薄和粗鲁,不熟的谈吐,装逼的行为。

————

刘裕说:“先生现在请不要走,来吃饭高兴的,何必动怒?”

峨冠博带者说:“有俗人在此,我又何必端坐?”

刘裕说:“这位说书先生只是为生活所迫,依靠自己的劳动赚钱罢了。先生雅量高致,何必与窘迫的人生气呢?”

峨冠博带者说:“你说的到有些道理。”

刘裕又说:“我是刘裕,便是说书先生陈风口中的少年人,先生何不与我喝一杯,看看是不是身高七尺,力量惊人?”

峨冠博带者说:“代郡主父润拜见刘公子,原来是名满长江两岸,斩杀黄穰的刘公子啊,有眼不见泰山,抱歉之至。”

刘裕开心至极:“主父先生居然知道刘裕之名?荣幸之至,请入座。斩杀黄穰是弟兄们多人协力,我只是带队罢了。”

其实主父润不认识,也不了解刘裕,之所以知道刘裕之名,还是从兼职说书先生陈风口中知道的,关于刘裕这个8岁小子带队打仗,那是骇人听闻,在市井中以讹传讹,身高七尺之说,也是其中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但官方有邸报,太守县令都尉等地方上层,还真知道其的大概。

于是主父润称赞刘宠、刘舆、刘岱,至于刘繇、刘裕,他真的只知道几句话,所以也不说。曾经担任太尉的刘宠,曾经担任过会稽太守,在江南自然知名度高,辞职归家的故山阳太守刘舆,自然也是耳熟能详的名字。

刘繇、刘裕却还不知名。

旁边陈风和小二纠缠一阵,没钱很无奈:“刘公子,可以把我的月俸提前支付么?有了钱便可请你们吃酒。”

刘裕:“陈风先生,不是才给了你一块银子么?”

陈风:“嘿嘿,那块银子还差点,这几天等待公子的房钱和饭钱,可不是小数目。公子再给点,就当成预付的酬劳吧。”

刘裕莞尔,这个陈风有意思,懂得提前支付和提前消费,是个随机应变的人物,虽然有些油滑,但真诚大方,令人顿时生出好感。

刘裕决定戏弄下陈风:“陈先生,我这门户小,开不起月俸,这可如何是好啊?”

陈风反被将军,哈哈大笑:“刘公子是皇上亲自下诏册封的郎中,家里也是良田万亩,通商南北的豪杰之家,何必跟我这说书的计较呢?”

刘裕心道,这人探听的真清楚,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仔细着陈风,陈风笑而不语。却没有注意到主父润眼中闪过羡慕的光彩。

刘裕:“陈先生请入座”,有让下属摸出锭银子,“出门在外,盘缠不多,这锭银子先生请拿去还债。主父先生请入座吧。”

于是请二人入坐,又请太史慈换桌过来:“哥哥过来认识下两位先生吧,姜乐、太史朗你带着兄弟们爱吃什么点什么,酒最多一人一小坛不能多喝。”

众人轰然应是,吃惊得周边客人纷纷侧目,见这伙人如此强壮,纷纷结账走人。

主父润见刘裕手下姜乐等几人如此雄壮,却令行禁止,有军队精锐之相,颇为吃惊,他却哪里知道,刘裕船上还有数十人,守护兵器粮草,也是善战之人。

四人单成一座,喝酒聊天,好不快哉。美酒乱人心,其实浊酒也。主父润年龄大些,心思深沉些,但也就20出头,陈风、太史慈都是十几岁,都是活跃的年龄。四人话匣子打开,称兄道弟起来。

————

不聊不知道,聊了才吃惊,主父润原来是主父偃的后裔,而且能文能武,武能杀马贼,文能治经书。

汉武帝时候,其祖宗主父偃担任中大夫。提出徙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对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而言,这真是个好办法,尤其能缓解解决地方豪杰土地兼并和欺压平民,被汉武帝采纳。

但是对于数千家豪杰之家来说,百里搬家这可是伤筋动骨的事情,从土地肥沃没有战争的山东(函谷关以东),迁移到雨量不充沛,土地不那么肥沃的关中,天天在皇帝和关陇军功贵族眼皮底下,从豪杰变成了被欺负的主人,就像买了沃尔沃变成吉利一般,可悲可叹。

于是主父偃得罪豪杰大家无数。

主父偃又提出并强行设施著名的“推恩令”,得罪诸侯王太多,并且掀翻了燕王,逼死了齐王。赵王害怕自己的淫乱行为被主父偃所察觉,于是趁主父偃到齐国担任齐国相时候,上书言主父偃收受贿赂,逼死齐王,主父偃因此下狱。

汉武帝认为主父偃有大功于国,并不想杀他。但由于平日毒舌,得罪人太多,众人都落井下石。公孙弘进言,齐王自杀,齐王没有儿子,于是封国除掉,不杀罪魁祸首主父偃,不能向天下诸侯交代。

于是主父偃全族被杀,但主父偃是何等精明的人物,曾经留下:“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就是说生死都要轰轰烈烈,其实早就预料到结局。

于是这里有个隐秘的故事,他将自己的两个2子,一个派往最南边的交州,一个派往最北面的燕代,隐姓改名,于是全族被杀时,得以逃托。汉武帝对主父偃推恩令的大功还是心怀感念,也没有再追杀这两子。

这逃往燕代的一支,到了与匈奴交接的代郡居住,繁衍生息,人口虽然不繁盛,却也能延续,凭着智慧和狠劲,创出一片家业。

现在经营对匈奴的贸易,贩卖马匹茶叶,倒也是普通富裕之家。

而主父润,也是自称出来游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