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三国之宋武逆袭全文阅读 > 第17章 一日渠

第17章 一日渠


毫无疑问,最好能够首先修好水渠,再从河水中引水。但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而言,最技术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测量出每个位置的海拔高度,于是没有办法首先挖掘水渠。

但刘裕有自己的土办法,那边是“实验”和“开会”。

刘裕将具体做法与刘舆、刘范、刘承、陈横、太史慈等交流,然后再由大家群策群力,修补遗漏部分,最后形成共同认可的实施计划和分工:

刘福连夜组织族人、佃户制作数百只竹筐。刘承组织车辆,运输砂石。各房找出一个头领,自己准备铲子和箩筐等,带着本房和佃户第二日分段驻守。陈横、太史慈带着家兵们为策应。刘范组织族人、佃户撤退。

********************

第二日一早,刘舆、刘裕站在留公村北面使得河水转向的小山上,河水两岸数百壮勇,数十车辆等候在两侧岸边,还有数百装有石头的竹筐,很多堆沙子土块。

远处一骑飞奔而来,正是太史慈:“报,刘范已经转移低处人口财物,各房族人、壮勇已经进入指定区域,正在挖渠。”

刘裕一声领下,旁边旗帜挥舞,河边部分壮勇们用车子将一筐筐的竹笼装卵石,由河边向河心抛去。另外部分壮勇将沙土用一条龙的方式,抛到高低不平的竹笼上。还有部分壮勇用铲子平整沙土。

春天的河水平不急,并不宽,只一个小时不到,河提已经合拢。壮勇们继续加高、加宽河提,直到漫过河水左侧河堤。

竹笼装卵石加上沙土,并不足以让河水不流,大部分河水仍然通过竹笼装卵石间的缝隙流向下游。只少部分,向西侧满溢过来。

几百双眼睛,盯着水流的方向。刘裕坐上车跟着水流方向走,同时在图上不断标注西侧满溢河水的流向。壮勇们推着车子,装载着石头、沙土跟在后面。

溢出的河水转过小山,沿着族人挖出的浅浅渠道,向北而去。却在不远的一处停下,向东面的河道而去。族人们在刘裕的指导下,迅速挖掉了挡在路上的土包,又将小小的溪流转向北面。推车的壮勇们,汇合迅速把石头沙土填在刚才漏水的低处,二个壮勇将身上背着树枝的插在那处。

刘裕跑下车来,直接跟着水流指挥协调壮勇,已经来不标注上这些低处。任先生的儿子,8岁的任嘏接过笔,标注起来,刘舆看了眼暗呼“早慧”,张嘴叫陈横牵两匹马。

刘裕、陈横骑马速行,沿着溪流一路排雷,刘舆、任嘏坐着车子一路补漏。太史慈等骑马做了传令兵。

7、8公里之后,溪流终沿着山边汇入了西向东的一条小河。刘裕长出一口气,才发现身上全是汗水,已经湿透了内衣。欢呼的声音,从小溪下游逐渐传到上游,又从上游传回来,刘裕也吼了一声,才发现嗓子喊嘶哑了。

周边的族人和佃户,脸上身上都是汗水,欢快得站着,手不知道怎么放,但看向刘裕的眼光,满满的是幸福和信任,刘裕知道,民心初步可用啦。

命令族人壮勇略微挖深水渠,补强较低的位置。刘裕和陈横骑着马,往回走着,寻找几处合适的位置,用以修建南北方向的次级引水渠。

突然上游溪水迅速减少,上游传来一阵吵架声。刘裕二人迅速向前,发现太史慈指着缺口正在和一几个族人吵着,其中一个身材近1。8的汉子,双手叉腰,居前而立,与太史慈对峙着。

刘裕翻身下马(小马),一头撞向汉子,撞他了个踉跄。指挥着陈横太史慈:“打他,这阉货,全族的利益都在这,你还敢不听指挥。”

陈横、太史慈两人齐上,汉子抵抗几下,便被打翻在地。

刘裕见他有几分力气,大声喝道:“汝何以坏水渠?”

“俺看舅舅家的田没有水,庄家快干死了,就放点水。”那汉子回答到。

“裕少爷,这孩子一根筋,脑袋不好使,求您饶他一命吧”一个老者带着几人跪下,不停磕头。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汝且道来,这汉子的情况,若是有所隐瞒,则罪不可赦。”刘裕到没有杀人的想法,只是一时气急,拿他立威而已。

“俺叫刘客,他是俺的外侄,俺妹妹的儿子,叫姜乐,年方18,本是牟平县姜家庄人,因为路见不平打了人,所以躲到吾家逃难。俺看他做事情也勤快,就留着他在本房领个头,谁知道他这么不晓事,破坏了俺们刘家的水渠和裕公子的方略。”

“姜乐,还不快想裕公子磕头赔罪。”刘客道。姜乐连着扣了5个响头,刘裕急忙领陈横制止他。

周围不明真相的族人越来越多,刘裕当然不能放弃对姜乐、刘客的惩罚,便押着二人整了个鞭刑。

一人五鞭,姜乐愿意代替其叔叔受刑,边打了刘客一鞭子,打了姜乐9鞭,姜乐倒也硬气,一言不发接受了鞭刑。

众人渐渐散去,刘裕把姜乐带走,当个亲卫。

*************************************************

这次修水渠,仅仅用了大半日,就完工了,各个房的族人纷纷陈赞刘裕,表示愿赌服输。

刘舆却表示,此水渠才开始建设,仅仅是个雏形,日后仍然需要大量人工修建一条长期可以使用的水渠,革命尚未成功,亲们仍需努力。

看到成功曙光的族人,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起来,自发修建自己田地中的水渠和田坎,只等到主引水渠完全投入使用。

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群人,为首者牵马而行,马上挂着两幅大弓,几壶弩箭。走近了看,竟然八尺有余,身后几人,略微矮小些,也背着大弓。这群人虽然风尘仆仆,神情却颇为彪悍,行动敏捷,行走比普通乡民快得多。

他们走在路上,引起周边人们一片惊叹,纷纷避让,这些人也不客气,横穿而走,遇到不小心挡路的,也不在意。

太史慈远远一望,打马而去。不一会,两骑归来,当先一骑,远远就喊了:“裕儿,舅舅来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