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三国之宋武逆袭全文阅读 > 第15章 农者,国之本也

第15章 农者,国之本也


众人登上高峰,面朝大海,观看着满山的红花绿树,山下如火柴盒的村庄房屋,蚂蚁般的人马车队,不由心旷神怡。

刘裕登高叹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任旐听到此二句,心中反复念叨,吃惊非凡。几个武将,跟着刘裕大吼一阵,直到一口气用尽,嗓子只觉得干咳,但却互相看看,相视而笑。古人讲究登高望远,众人站在站在山顶,自然四处呼吼,好不快哉。

原来早上刘繇回周里上班,刘裕于是带着任旐、陈横、太史慈、刘承等从庄子出来,登上北面最高峰,望着远处茫茫大海,波涛汹涌,撞击着海岸,突然升起对大自然的敬畏,心胸以下就开朗起来。转眼看身边的武将文士,也是一个小小的班子了,虽然是因为家族而聚拢,久之也会为自己马首是瞻。

北望大海,南俯刘家庄,发现刘家庄几面都有山,背山近水,庄前仅有南面有缓坡,设置一条大道向西南而去,大道两边设置关口,关口两边的小山上设置瞭望台,真是险峻。西南而去的大道到河边分为数条,向四周而去,其中一条沿着河向北去,可到现在的港口,一条跨过两条河水到西面的平原,一条跨过一条河水沿着河水向西南面的湖,一条顺着河流翻身越岭可到观阳、长广,之后可到不其(青岛)和北海国的几个县。

之外两条小路,一条向芝罘岛,一条向东牟县方向。

刘裕突然发现,绿油油的田地主要集中在两条河水两侧不远的位置,这必是高产的河谷地带。

西面两条河与山之间的平原,因为有不大的坡度,很大一片是荒地和旱地,根本没有好好的利用起来。

刘承回答了刘裕的疑问,那片地由于地势高于河流,故而只能用作旱地和撂荒,这些地一般只中一季的谷物,收成也远远比河谷地带少,只能看天色吃饭。河谷地带一般可以种植一季度稻米加上一些红薯之类的杂粮。

刘裕便有现场看看的想法,或许可以新建水利设施,变旱地为水田,变一季度为两季度。

*******************

从山上看去,没有多远,但走起来却远得很。这几人下了山,骑马走了一段,乘船过了河,便已经花了1个多小时。河水宽度150-50,河上竟然没有一座桥,没有一个水坝,呜呼。

顺着河水西面支流向上游走去,直到走到一个叫留公村的村庄,在向前走,便是丘陵和山脉。

刘裕一行人在村庄买了些酒食,暂作休息,便顺着刘裕的要求,沿着西面的山,向西北行去。刘裕一面询问刘承周边的粮食产量,一面问路上农人的情况,一面在绢帛山画出简易地图,修修改改之间,周边地势尽在图上和胸中,看的任先生和太史慈一阵惊呼。

看了好一阵,直到海边,刘裕才停步开始回走,他皱眉想了想,打算利用留公村的地理位置,以及河水在此地的转弯,挖掘一个小湖,修一条主水渠,沿着山向北而去,途中再修一些小水渠,将主水渠的水引出来,给河水西面大片田地供应用水。

这个想法要付诸于实施,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一定的财政预算,必须要得到家族的支持。

晚上刘裕拜见刘舆,说明了设立水坝,沿着山腰开水渠,利用利用地势蓄水成小湖,为了具有说服力,带了任旐和刘承在旁边帮腔。

刘舆觉得很好,而且现在麦子已经种下,距离收麦还有1、2个月,可以抽调族人和佃户修建水渠,打算带着家族中的有识之士,明日与刘裕一起,勘测周边情况。

***************************

第二日,刘舆、刘裕、刘范、刘政、刘福、任旐、刘承等和数位族老一起出发,准备仔细做现场勘测,讨论是否能成功。

长辈们对这个水利工程,原则上十分赞成,但也有不同意见。

刘范说:“此湖,此渠功在当代,利在百载,当仔细谋划,由家中合适的人专职统筹,一位懂得水利工程建设的专家为副,一位管理者组织族人和佃户。花2、3年时间,或许可成。”众人纷纷附和。

“毕竟要沿着山修水渠,部分石头,工期过长,耗费可能巨大啊。”刘福老成持重。各个房的族老们纷纷附和,连刘舆都不得不认同这个看法。

“各位长辈,吾有二计,一计可以两月内完成水渠雏形,二计可以让我家的水田增收近一倍细粮。”刘裕侃侃而谈,神色淡然。

周边各个房的族人皆是惊叹,有族老直接说:“小小年纪,张口大言不惭”“你就看过几本书,懂得什么水利农事。”刘范、刘政、任旐、刘承这些亲近之辈,脸上都变色。

“各位长辈,若我能诸位支持下,在3个月之内完成修渠,那么家族吧山上和沿着山的空坡地划给我经营,除掉交税和佃户所留收成,头三年全部归我,三年后一半归我,一般归家族。”

“可以啊”“你要3个月修的好,头5年的都给你也行”“你要修不好又怎么说?”族老们都不信,亲近的几人也内心打鼓。

“各位,修不好也没撒子损失,何不让他试试”刘政道。

族老们还是挺讲道理,纷纷表示赞成。

“第二计若成,若是让各家水田收入增加近一倍,例如增加6成以上。那么请将增加的收入中的二成,交予族内,有我统一管理,以便后续为家族赚取更多财富。”刘裕得寸进尺,大言不惭道。

“可”“应该设一个年限,也是3年吧”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见刘裕这么有信心,也怕他真能做到,于是开始讨价还价。

刘裕看向祖父,祖父不置可否,刘范、刘政、刘福、任旐、刘承都不时看着两人,倒是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