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三国之虎狼上将全文阅读 > 第15章 围剿青州黄巾

第15章 围剿青州黄巾


张燕的箭挟着凛凛风声,疾如闪电,向刘策袭来。刘策伏身,挥剑,上劈,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怎料又一箭飞来,令刘策措不及防。长箭深深地插入刘策肩部,贯穿铁甲,鲜血汩汩而出,染得衣襟艳红。刘策夷然无惧,冷冽的眸子里透出杀机,飞奔至张燕跟前,奋力将青釭剑挥落。

张燕奋力格挡,两柄刀剑毫无花巧地磕在一起,发出一声清脆的金铁交鸣声。但刘策所使的青釭剑锋利无比,张燕的钢刀仅受此一击,便断为两半。

一抹阳光的光辉照在雪亮的剑刃上,耀眼的反光迷乱了张燕的眼睛,刘策扬起嘴角略微一笑,“今日张燕就要命丧我手了。”刘策心想。

但张燕不愧有“飞燕”之称,捷速过人,张燕险险避过这杀招。刘策眼里露出慑人的精芒,一闪而逝,剑走偏锋,一道寒光闪过,鲜血飞溅,张燕左臂被刘策斩落,血如泉涌。

张燕怪叫一声,弃刀于地而走。刘策正想追赶,黑山贼将孙轻、王当闻声赶来,将刘策截住。穆顺,燕青拍马助攻,与刘策杀退二将。黑山军鸣金收兵。刘策率军乘胜追击,带兵追杀十余里。

过了一处山口,眼前的景象让刘策大惊失色,眼前到处都是人的尸体、马的尸体,毁弃的甲胄、兵器,张燕、孙轻、王当等人与数十残兵围成一圈,声嘶力竭地吼叫。

刘策和穆顺燕青骇然眺望山上,只见沿山两侧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旗帜,当先一杆大旗,上绣一个斗大的“袁”字,旌旗下刀枪剑戟,肃立如林,士卒黑压压一片,森然杀机扑面而来。“是袁绍的军队!”刘策一脸不爽,袁绍怎么这时候过来抢功了。

悠远绵长的号角声自山头响起,门旗开处,一个身着金盔金甲的大将立马阵前。此人身材高大,威武雄壮,无须多问,此人便是渤海太守袁绍——手下大将颜良。

颜良右臂虚空一挥,冷声喝道“杀!”袁军将士山呼响应,奋勇争先,如同黑色的云朵铺天盖地杀下山来。黑山军顿时土崩瓦解,纷纷溃逃。刘策见状也不上前打招呼,带着兵马离去了。

大破黑山军。其时袁绍正与公孙瓒在河北恶战,颜良率领的不过是一支偏师,不过数百人尔,袁绍欲笼络曹操,便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

曹操进军讨贼,驻扎在顿丘,黑山贼眭固(字白兔)趁机联合南匈奴单于于夫罗,攻打东郡首府东武阳。曹操召集众将商讨对策。

荀攸进言道“东武阳乃我军根本,若被袭破,内外受敌,处境危难矣。”曹操便差夏侯渊领兵三千救东武阳,行至半路,遭遇黑山军伏击,受困山上,损兵过半。幸亏曹操顿丘告捷,及时回援,使夏侯渊免于落入贼人之手。

戏志才进言道“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而攻临淄。曹公应引兵西行,攻贼本屯,贼知必还,武阳自解也。纵使不还,我军必能败其本屯,贼虏必不能拔武阳。”曹操深许之,乃引兵向西,深入重山,攻打黑山军本屯。眭固听说后,赶紧放弃围困武阳,回军救援,于要道遭到曹军夹击,全军溃灭,眭固单骑出逃。

曹操刚挫败黑山军,探子便飞马来报:青州黄巾又起,聚众百万,头目不等,劫掠良民,并涌入兖州,任城相郑遂、兖州刺史刘岱先后败亡,一时声势浩大。朝廷刚遭内乱,董卓、王允相继被杀,李傕、郭汜共擅朝政,无暇顾及山东(ps:东汉时山东指太行山以东),便依朱儁之言,下旨命曹操与济北相鲍信一同讨贼。曹操领了圣旨,令刘策引兵援助鲍信。鲍信在寿阳与贼大战,贼兵败走,退入山谷,鲍信欲率兵追袭,刘策进言道“大人,只怕这山谷中有贼寇伏兵啊!”

鲍信思度再三,终究没能抵制住剿贼的诱惑,开口道“刘大人的话不无道理,但贼寇亦不可不追。”于是鲍信另遣其弟鲍韬,副将于禁率轻骑三千,前去追敌。

鲍韬喊道“今日必灭贼寇,速与我入山讨贼。”,三千轻骑紧随其后,马蹄扬起风尘,朝着贼寇逃亡的方向疾驰而去。

鲍韬追至山谷中,忽然有大石乱柴滚将下来,塞满来去道路,两边皆是峭壁,不可攀爬,鲍韬进退无路,神色大惊,此时山谷两边上射下火箭,万箭齐下,鲍韬身中数十箭,当场毙命。鲍韬麾下三千轻骑大都被乱矢射死,于禁带百余轻骑死命杀出。

“报!二将军遭遇埋伏,全军覆没。”鲍韬军中一名斥候身上被射中数箭,忍痛拔出,丢甲弃盔,爬山越岭而逃,向鲍信报告情况。

斥候来报,鲍信在心痛之余对刘策说道“若非刘大人的提醒,我怕是已经遇难贼手啊!”刘策心想“自找的”,但嘴上却说“只可惜鲍韬大人,英年早逝啊!”

黄巾军伏杀鲍信后,传书给曹操道“君昔日在济南,毁坏我太平教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一样不可侵犯,我们好像知道这件事,今日曹大人之举更加让我们迷惑。汉室帝气已尽,黄天当立,这是上天的决定,而不是你曹操能够左右的。”

曹操读毕,扯书大骂,下令三军大进,昼夜会战,黄巾被杀得大败,纷纷乞降。曹操收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万余口。可是军中粮秣有限,无法供给那么多降兵。曹操手下猛士乐进道“贼兵顽劣,屡屡发难,可效武安君屠之。”曹操听乐进这话,亦不免心惊,急忙道“万万不可,白起那时各国并立,坑杀降卒乃形势使然。如今这些本都是些穷苦百姓,迫于无奈而造反,若事杀之,怕是会引起变乱。”

刘策想了想道“何不择其精锐,余众可尽令归复事农。”曹操点头称赞“如此甚好。”于是曹操命刘策收编其中精锐,号为‘青州兵’,其余皆令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