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三国妖士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十八章 大佬齐聚

第1卷 第二十八章 大佬齐聚


  姜元一一半是好奇,一半是有些欣赏,何况一个人而已,花不了几个钱。

  “这……这,小公子啊,那人屡教不改,有些犟气,还是挑个好些的吧!”

  阙欲还没见过小孩来买仆的,而且专捡差的买,难道是额度不够,家里管的严,没那么多闲钱?

  “怎么,这人不卖吗?”

  “放肆,我家小公子就看上他了,你啰嗦个甚,直接报个价钱便是!”

  吴阆立刻发挥狗腿子的觉悟,从这点上来说,那是比沉默寡言的长胳膊陈广强多了。

  “卖,当然卖,小公子勿恼,只是那人没定个价钱,原本就是带来威吓其他奴隶的,要不小公子再看看别人,那人权作添头,分文不取,便送与小公子了。”

  阙欲也不敢坑姜元一,欺负孩子不说身旁这大胡子,到时候家里找上来他可承受不住,只在心里腹诽,小孩子就是不识好歹,连好坏都分不清。

  “我再看看,你先找人将他弄醒,喂些米粥,然后送到从事府上去,到账房那里自行支取。”

  姜元一又看向其他奴隶,这里加起来也有上百人,他自然是想全部带回去的,只是那会花费很多钱的,都抵得上七八匹战马了。

  不能怪他心狠,战马是必须品,否则村子根本没有自保的力量,到时那些流民刚刚安置,便遭到劫掠,就是因小失大了。

  何况买这些人的价钱,足够安置几倍的流民了,虽说生命无价,但是总归要做选择。

  同样是救人,能救流民中的近千人,他选择漠视这里的百余奴隶,只能在心中说句抱歉,他还没有能力来改变所有人都命运。

  既然是添头,那便再选一个吧!

  姜元一慢慢地走过,像后世检阅士兵一样,从一排排或站着,或跪着的奴隶面前走过,然而他才知道难以选择,这种事真的只能凭眼缘了。

  “公子!选我!选我!”

  突然一个堆里有个小男童站起来,朝着姜元一大喊,立时便有两个大汉快步过来,一边抽打一边叫骂。

  “你这贱胚在做什么!”

  “好大的胆子,敢反了天了!”

  “啊——痛——痛!”

  那小孩被抽地跪倒在地,两个大汉毫不留情,鞭子全抽在背上,立刻映出道道青痕!

  “住手!”

  姜元一立即制止,深深地看了眼那小男童,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大,容貌只能说稍好,或许是觉得自己没那么出色,这才拼命一搏,吸引注意的吧。

  “你叫什么?”

  “高……高缒……”

  那男童倒在地上,脸上还沾着泥土和泪水,抽泣着回应道。

  “就他了。”

  姜元一心里幽幽一叹,这孩子是挺聪明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有机心了。

  “听候小公子吩咐,待小人将他梳洗一番,与作添头那人一同送上贵府。”

  姜元一点点头,也不说话,头也不回便走了,身后还跟着吴阆、阿月两人。

  刚离了集市,正好看见大批穿锦带绣,伙同穿盔带甲的一帮人,欢笑着从南门进来,两旁护卫着大批军士,这排场可谓十分隆重。

  姜元一定睛一看,那其中一人不正是自己的叔父,治中从事姜钰昌么,立即转眼望向他旁旁那人,一个被所有人伴在中央的,果然是个脸上带斑的老头。

  这便是陶谦么?

  那这群人都是什么身份?

  他没有上前,只打算远远观望,孰知姜钰昌正巧把头转了过来,正好望见过道旁站的那小孩,可不就是自己的侄儿么,一时惊的张大嘴巴。

  元儿怎么跑这来了!

  “钰昌啊!你为何这般神情?”

  陶谦头发虽白,人却机警,一双小眼更是炯炯有神,可谓目光如炬,立刻便注意到身旁的姜从事面色有异。

  不待姜钰昌解释,又顺着目光望去,只见一个身穿锦绣的小男孩,正带着男仆女婢在道边看热闹,遂指了过去,问道。

  “那是谁家孩儿,难道钰昌认识?”

  “这……启禀使君,那是我家侄儿,名叫姜元,年仅十岁,不久前大病初愈,被我留在徐州寻觅良师。”

  心知陶谦谨慎多疑,姜钰昌不敢隐瞒,遂一五一十地说清楚,这样反倒妥当。

  “既是贤侄,哪能不带来见我,快快将他唤来,我看他容貌俊秀,气质不凡,很是喜欢啊!”

  陶谦既然发话,姜钰昌不敢违背,只盼侄儿要收敛一点,不要太过妖孽,让人看出破绽。

  见叔父和陶谦说了两句,便朝自己招手,姜钰昌知道已被发现,也不慌张,便带着身后两人走了过去。

  “叔父怎么会在这里,叫我是有什么事吗?”

  姜元一表现的中规中矩,又看向一帮的陶谦,问道:“这又是哪位老伯啊?”

  “元儿不可无礼,这位是使君大人!”

  “使君?”

  逃陶谦见这孩子模样俊秀,又落落大方,毫不惧怕自己这帮陌生人,心中有些欢喜,这可比他家两个强多了。

  “贤侄叫我陶伯伯便是,你可曾读书,为何不呆在家中,在这城里到处跑呢?”

  “见过陶伯伯,我不喜读书,只识得两个字,家里呆得无聊,就在城里玩耍啊!”

  陶谦白须一翘,故意瞪了他一眼,微微作色道。

  “孩童怎可不读书,读书大有好处啊,等你长大了,伯伯给你举孝廉,让你进京当大官!”

  真当我是无知小儿啊,你倒还玩上了,等我长大你都不知死多少年了,还举荐我呢!

  姜元一心中腹诽,面上却欢喜地道。

  “好啊好,当官好,当官就可以随便买吃的,想吃什么吃什么……”

  “那可不行,为官者要体恤民力,勤俭节约,不能只顾自己吃喝。”

  “那我不要当官了,还不如卖甜糕呢,饿了我就吃一块,饱了我就拿去卖。”

  陶谦大笑,转头对身旁那些人道。

  “可惜陈老突发病症,若元龙稍等一时片刻,当收得此佳徒。”

  “是极是极,姜从事有个好侄儿啊!”

  “诸位取笑了,只是个不知事的孩子罢了。”

  周围人连连应和,姜钰昌只好拱手答谢。

  姜元一却转动着眼珠,心想着那元龙莫不是指的陈登,他今日也在这,只是突然又走了么,那真是太可惜了。

  “初次见面,唯将此玉相赠,贤侄须听从伯伯好言相劝,回去多多读书啊!”

  陶谦看着欢笑的众人,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当着所有人的面,亲自俯身给姜元一戴上了。

  “唉呀!如何使得!区区小儿哪配的上这般宝玉!”

  姜钰昌见此赶紧上前劝谏,陶谦却不顾他,笑呵呵地站起来,这才道。

  “钰昌莫要见外,你家侄儿便不是我侄儿么,一块玉佩而已,哪里算得上珍贵。”

  “既如此……多谢使君馈赠!”

  姜钰昌忙拉着侄儿向陶谦致谢,又向周围的同僚一一见礼。

  姜元一一边把玩着陶谦送的玉佩,白中泛黄,又记起曹操送的那枚,通体幽绿,不得不感叹曹操真的有家底,比这一方刺使出手还要阔绰。

  不过得了好处还瞧不起人,那就真没品了,想到这里,姜元一悄悄打量着陶谦,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都落在旁边那些衣着锦绣的老爷脸上。

  叔父姜钰昌也没细细介绍,只当走个过场。

  最先叫的是糜叔,姜元一严重怀疑这外表儒雅,留着短须的中年人就是那糜竺,尽管对方看上去没有丝毫商人气质。

  再接着便是阙叔,那一身健硕的身板,姜元一很难把他看做商贾老爷,反倒像个冲锋陷阵的猛士,这城里的人口买卖该不会是他家的吧!

  再到什么齐伯、张伯、司马老伯等等,全都上了年纪,没有一个有辨识度的。

  姜钰昌倒是瞧见几个上身着鳞片甲、下面锁子甲的将领,感觉戴上头盔都一个样,阔脸庞、塌鼻子、浓髯髭,熊腰间便挎着刀剑。

  难怪怪小将这么受欢迎,跟这些常规武将比,自然是马超、赵云、孙策要帅的多。

  似乎是徐州大佬们都来了,这么多人怎会将一个小孩看得怎样,一番恭维后便没了热情,陶谦笑了笑便引着众人去了。

  姜钰昌嘱咐吴阆、阿月两人,细细照看小公子,也没与与侄儿多说话,便急忙跟了人群去了。

  姜元一觉得心奇,感觉这是陶谦在搞事,这才发现城外聚集着大批精壮男子,一个个排着队列,由人领着入了南门。

  这明摆着是刚招募的士卒,连皮甲都还没发呢,难道这便是丹阳兵的雏形?

  姜元一觉得心奇,肯定是陶谦要有动作,难道洛阳方面,董卓已废了刘辩,改立刘协为天子?

  这动作可真快,说做就做,丝毫也不含糊,不愧是董老大。

  不过这事还得等叔父回府才能证实,姜元一也不纠结,这事他可没法组阻止,只愿李儒能将那番话记在心里,否则只会自绝于天下。

  要知道何太后和董太皇太后虽然不和,但刘辩和刘协这两兄弟的关系却是很好的,董卓自以为给了刘辩帝位,那孩子怎么也得亲近他,但结果只能是失算。

  说起来献帝刘协也算个明君,小小年纪便分得是非,后来有人举荐李儒,献帝怎么也不接纳,扬言对方害死了他的哥哥,岂能再得天恩厚赐,加官进爵。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事,活着的弟弟总对死去的哥哥有深厚的情感,以后的曹丕也如出一辙,对害死曹昂的张绣耿耿于怀。

  姜元一不再闲逛,领着侍女护卫便回到府上。

  正好阙家以将那一大一小两男奴送了过来,老管家听说是小公子的意思,已请了医师妥善安置,在下人房里休息。

  陈广又过来见他,言说那些种子罐罐已买回来。

  姜元一让他找个干燥避光的地方存放,便不再过问,自己则去了书房,谁知这一等直等到日落时分,姜钰昌才从刺使府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