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三国妖士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三十九章 暖阳初雪

第1卷 第三十九章 暖阳初雪


  “汉末三国,人杰枭雄实在太多了,我可没有他们那种胆魄……”

  暖阳初雪,灰蒙蒙地天扬扬洒洒飘落雪花,随着飕飕寒风摇摆着落在河面、原野、村庄、湖泊、树梢、屋舍,一直绵延到东海郯县的姜家府邸。

  在温暖的书房内,打开一扇小窗,外面的风景已是一片白,烘烤着温暖的炉火,小小孩童团坐在席上,紧簇着身上的貂裘皮袄,对着案几前一叠信帛啧啧称叹。

  各地州郡的主管还是靠谱的,回返各地之后便积极打探消息,又快马送到东海,只是这时间上要延迟一些。

  尽管如此,姜元一还是挺满意的。

  据他估计,孙坚大概已经杀掉了刺使王睿,只是路途遥远,消息尚未传来,此后荆州便乱成一团。

  等到明年刘表匹马下荆州,袁术一开始都没把他当回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刘表在几月之内便迅速平定大半个荆州,袁术肠子都要悔青了。

  讨董若成,袁术的功劳谁都不能无视,联军若败,荆州便是他的退路,谁知突然跑来一个刘表,悄无声息地鸠占鹊巢……

  袁术身旁的智囊,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啊!

  姜元一暗自对照,如今讨董联盟已成大势,南北之兵尽起,各地都在招兵买马,董卓已经收到风声,严令牛辅部尽快击溃在河东作乱的白波匪寇。

  听闻都督华雄亲自斩杀贼帅郭太,白波部将杨奉落荒而逃,华雄引军追杀,被一手持开山巨斧来骑阻拦,杨奉得以逃生,与李乐、韩暹、胡才等郭太余部回返黑山。

  而那阻拦华雄的骑将正是徐晃徐公明,后来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现在还在跟着白波混呢!

  姜元一找来一本疆域地图,这种东西十分珍贵,但各大州郡府里还是有的,他让叔父姜钰昌从东海郡守姬润那里描摹了一份。

  这种地图自然比不上后世,只有一些简单的地名,山水河流,粗略地画出了轮廓,根本没有等高线这种东西,不过看起来反而一目了然。

  黄巾虽然失败,但在各地还是有残余势力的,毕竟当年号称百万,如今余孽主要分散在两个地方,其一在青州,其二为黑山。

  被调到青州北海为相的孔融老头,正被渠帅管亥袭扰地焦头烂额,而黑山方面的黄巾就有些复杂。

  对照着地图来看,这时候的黑山就是后世太行山南部余脉,丛林茂密,易守难攻,往东可威胁并、冀二州,南下可侵略司、兖两地,对于匪寇来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黑山黄巾聚众高达数十万,大小贼帅各行其事,主要以北边的张燕,南边的郭太,东面的于毒、白绕、眭固为主。

  但张燕早在几年前便受了朝廷招安,被封为平难中郎将,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所以黑山黄巾之内并不平和,反倒不如青州管亥危害更大。

  这天下可真乱啊!

  姜元一打定主意不敢出去乱跑,这时候吃人的现象太严重了,好端端地呆在东海不好么。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大力发展经济,照养一方百姓,已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元儿啊元儿!大事不好,那徐庶、郑缺二人又来了!”

  突然间只见姜钰昌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倒吓了姜元一一跳,连忙拿起书卷在那装模作样,摇头晃脑,生怕是父亲看见了。

  “来了便来了,叔父何必惊慌,那卷算经我不是教授你了么?”

  姜元一有些头疼,为了留住徐庶、郑缺二人,他可是废了不少心思,也拿出了后世的算学经典,本以为可以牢牢套住这两人,谁知叔父不争气啊!

  姜钰昌有他悉心指导,算是天天补课开小灶,谁知学的反倒不如徐、郑两人,每每被其询问疑难,只推脱应靠自行领悟,如若三日无果,再来请问,人前装的倒是尽显高人风范,人后可就原形毕露了。

  “侄儿啊,要不你再出一书,给叔父拿来应付吧,这算学我实在领悟不了!”

  姜钰昌满心叫苦,原本知道是仙家密卷,喜不自胜地急着要学,谁知越学越糊涂,到后来根本看不懂,实实在在的成了天书!

  谁说后世学生不辛苦的,看看要学多少东西,古人虽然涉猎几门,但基本上都偏于文科生啊!

  嘴里花花绕绕,出口成章,谈天说地一口气都不带喘的,真要换了理科思维绝对毙掉一大批。

  姜钰昌早年带队行商,算是有些基础的都成了这样,更不用别的人了。

  姜元一对此只能无奈接受,每天帮他擦屁股,谁让叔父是他的代言人呢,再想到毕竟年纪大了,思维比不上徐、郑那等年轻人,倒也微微释然。

  “今日又是哪一题,叔父告诉我,给你再讲一遍。”

  “侄儿且看,正是鸡兔同笼这一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姜钰昌急切地翻来书卷,眼神迫切地看着侄儿,真像待宰的小绵羊,样子十分无助可怜。

  这题出自《孙子算经》,成于南北朝时期,这时候自然未曾出现,说难自然是笑话,毕竟后世的小学奥数题里都有。

  不就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么?

  但对姜钰昌这个抽象思维残废者无疑是天书一般,他就总也不明白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几乎要掰开脚趾丫来比划。

  其实东汉时的算学水平已经不低了,《九章算术》已经成书百余年,涉及到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一次方程、勾股定理等多个方面。

  不要以为拿个九九乘法表出来古人就惊为天人了,这玩意早在春秋时期便有了,只不过那时叫九九歌。

  姜元一目光不善地看着叔父,这题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再好的耐性都要炸毛,再乖的侄儿也要跳脚啊!

  他几乎想找来戒尺,啪啪打红手掌,对着叔父大骂一句:真乃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何愚至极!

  但这是不可能的。

  “叔父啊,你看设有甲只兔,那么鸡有(35-甲)只,数量关系即为:兔的只数×兔的腿数+鸡的只数×鸡的腿数=总腿数。

  据此可得:4甲+2 ×(35-甲)=94;

  4甲+2×35-2甲=94;

  2甲=94-70;

  甲=24÷2;

  甲=12;

  鸡:35-12=23(只)

  因此鸡有23只,兔有12只,懂了吗?”

  姜钰昌连忙点着头,突然又摇起了头,对着等式细细地看,一列一列地背了下来,看得姜元一直翻白眼。

  “元儿赶紧躲到屏风后面,等会我就召他二人前来,若是所问突然,你就从后面偷偷塞出信帛,我在屏前亦无忧也!”

  姜钰昌背完之后,这才有些底气,匆匆移过来屏风,又搬来几张几案,设在稍远的地方,自己则挨着屏风坐在中间。

  若是将总这作弊的心思用在正途上,哪里学不会算学啊!

  姜元一只好拿着东西躲在后面,坐看叔父在人前表演。

  “周仓啊,快去堂前将元直明昭二人唤来!”

  “俺知道了,这就去!”

  门外的周仓含糊地应了一句,声音却不小,本在那抠着鼻子,听到吩咐蹬蹬脚便去了。

  不多时,徐庶、郑缺二人便到了,连称见过先生,行过礼后便分坐在两旁,姜钰昌满脸笑意,连忙吩咐仆人端来酒水,边喝边谈。

  “元直明昭啊,之前所求之题,回去可曾参悟?”

  “回先生的话,元直回去细思苦想,终于和明昭得出结果,不知对也不对,具体过程还请先生阅后斧正。”

  徐庶的任侠之气收敛不少,碰到有本事的自然被降的服服帖帖,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面前的先生是个冒牌货。

  姜钰昌接过来纸帛,过程他自然看不懂,和侄儿所列的算式略有出入,但结果对得上就够了,面上装出老成深思的模样,微微皱着眉毛,最后才略有欣慰地道。

  “善,虽过程稍稍繁琐,但终究初窥门径,如此可也矣!”

  说罢又背起侄儿给出的解题过程,倒不敢添油加醋,听的徐庶连连点头,只是郑缺却又提出自己的疑难。

  “先生学究天人,明昭遇到一题,苦索无果,还请先生解惑。”

  说罢直直递过一张丝薄,姜钰昌一看就慌了,他根本摸不着头脑,心想少不得要麻烦侄儿了,便将题目念了一遍。

  “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诺……这个题啊,是比刚才那个繁琐很多,你们暂时不会也是正常的,要想解答这题呢,当从本源求索。

  先秦时的老子怎么说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说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从数里面得到关系……”

  姜钰昌大扯理论,从道家的老子说到九五之尊,几乎是从一字开始解释,只是越说心里越急,怎么侄儿还没算出来,又不敢去敲屏风,只能设法拖延。

  “这个九呢,乃为数之极,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数,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爻,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

  眼见着徐、郑二人听得不明就里,姜钰昌数次摸着身后,始终没有侄儿递来的答案,暗道这题居然如此之难,连侄儿都要思考半天。

  只是他快撑不住啦!

  正在他濒临绝境的时候,终于等来侄儿的动静,只听屏风之后,幽幽地响起来一道稚嫩的嗓音。

  “饴——糖——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