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三国妖士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三十七章 北地英豪

第1卷 第三十七章 北地英豪


  冀州邺城,上任不久的州牧韩馥心有戚戚,整日惶恐无措,他听闻治下的渤海太守袁绍大肆招兵买马,又得本土士族助力,短短两个月已招募了一万两千人。

  文有许攸、逢纪、陈琳等人相投,武有颜良、文丑、淳于琼等人效命,军威日上,兵甲强盛,着实另他有些害怕!

  遂急匆匆地调令部将麴义、张郃、高览等人率军回防,召集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从事赵浮、程涣、刘子慧等人前来议事。

  冀州名士齐聚一堂,韩馥的心这才有些着落,安排众人入席就座,这才道。

  “在座皆是文节智囊,今日有事请与诸君共议。”

  “主上但说无妨,我等自当恭谨以闻。”

  别驾闵纯率先开口,其余众人纷纷附和,韩馥微微点头,又坐在那里朝众人拱了拱手。

  “袁本初在渤海招兵买马,有所图谋,我身为冀州牧,理当节制,然近前兖州东郡守乔瑁传三公密信,召外地精兵入洛,铲除董卓,现如今我是帮助袁绍,抑或支持董卓?”

  众人听闻,窃窃私语,唯有名士沮授正襟危坐,不发一言;从事刘子惠面有怒色,愤慨发言。

  “兴兵为国,何论袁董!”

  韩馥被属下顶撞,颇为羞恼,幸好别驾闵纯为其开脱道。

  “子惠岂可无礼,使君定有难处!

  董卓虽然无道,却掌朝廷大义,以臣攻君,是为不忠;使君受董卓起用,贸然伐之,是为不义;今四方境内未平,大肆兴兵,定要筹集粮草马匹,是为不恤百姓;如此不忠不义不恤民之事,岂能率性而为,不加思虑?”

  “董卓废帝,本为叛逆,兴兵讨之,何谓不忠;使君虽受董卓任命,却是朝廷官吏,举义伐之,何谓不义;四方百姓若闻天子蒙难,定当忠勇报国,赢粮而景从,何谓不恤民!”

  刘子惠争锋相对,毫不示弱,闵纯被说的哑口无言,韩馥细想片刻,终于做出决定。

  “董卓残暴,理当讨之,我韩文节本就是袁门故吏,自当助本初一臂之力。”

  众人见他下了决议,也不在多说,又听从韩馥吩咐,筹集米粮军械,公贴募兵告示,纷纷出门而去,唯有沮授一人摇头不语。

  “公与似有所虑,何不向我道来?”

  韩馥看了看落在最后的沮授,颇为不解地问道。

  “名为诛贼,实则弑君;名为匡正,实则乱国;讨董之事,还望使君三思!”

  沮授说完,便揖手而去,留着韩馥在那里云山雾罩不知他在说的什么。

  渤海郡南皮南郊营校场,千百名手持长矛大刀的军卒围在四面,悬出中间数百丈的空地,各自高声呐喊!

  只见左右各出两个衣着锁子甲的军将,骑一匹黑马,遥相对立。

  左向那人横持凤嘴长刀,面貌英武,是为上将颜良;右向那人手握绿杆沉枪,面貌丑陋,是为猛将文丑!

  “喝!”

  “驾!”

  两人同时驱马向前,越来越快,转眼间便如陨石一般撞在一起,三尺刀锋自颜良后肩劈空而下,文丑侧身躲过,一抹寒光自马身之后迅猛来袭,直捣颜良胸口。

  颜良眼神一惊,用刀柄一格,电光火石间,双方交手只一合,快马擦肩而过。

  背向奔行百步,双方各自调转马头,又长啸一声,返身来战!

  颜良斜拖长刀,待着马头交汇之际,横空来扫,文丑见势大惊,翻身躲入马侧,眼见着刀芒从马背划过,立时翻身坐起,一枪直刺颜良脑后。

  颜良早有防范,立时伏在马背,回头一望果见文丑刺空,心中颇有些欢喜,却见文丑立时调转马头来赶,暗道不妙。

  他与文丑武艺相差无几,然文丑力气更甚。

  若是策马冲锋,自己还能借奔袭之威,仗长刀之利取胜。

  然绕马酣战,自己兵器更沉,回转不及之下,必败无疑。

  文丑策马来赶,遥遥盯着前方一人一骑,知道对方若想取胜,唯有使用拖刀计,是以暗自防范。

  果然刚刚临近,颜良故意放缓马速,猛地一刀抽转回身,文丑早就瞧得分明,用枪头一拨,直接化解这凶险一刀。

  颜良去势不济,只能与文丑战作一团,刀枪碰撞如火,五十合余合之后,颜良一刀劈空,再无力回防文丑长枪来刺。

  而在那一刹间,那点寒芒似乎有所偏转,居然刺在空处,离颜良肩膀尚有一尺有余。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

  无数军士在四面呐喊,兴奋地敲击着手中兵刃,为他们心中的无敌将军大声鼓气!

  颜良文丑在这震动平野的喧嚣中,却渐渐停止交锋,只又拼了两三回合,便各自勒马停驻,翻身而下,去兵相迎。

  外人不知缘由,实则颜良已然落败。

  “哈哈哈……真乃吾之兄弟,不俊万夫莫当,可为河北第一勇士!”

  颜良欢喜地拍着文丑肩膀,二人意气相投,早已义结兄弟。

  “兄长文武并济,愚弟岂可居上!”

  文丑相貌丑陋,牙齿不齐,挺着翻天鼻,操着浑厚的嗓音道。

  “哈哈哈……文恒、不俊皆我河北上将,孰论一二?”

  长笑声自远处传来,无数军卒纷纷退散,头戴金盔、身披银甲的袁绍骑着高大的骏马,领着身后数十精骑,慢慢驱马而来。

  “主公前来巡视,末将未能远迎,还望主公降罪!”

  颜良、文丑二人齐齐下拜,四周兵卒尽皆伏地,袁绍双手虚扶,朗声喊道。

  “诸位请起,今得州牧韩使君之命,令我渤海勇士勤练刀马,择日便要南下西奔,征讨国贼董卓,匡扶天下正义!”

  “愿为大人效死!”

  “愿为大人效死!”

  ……

  耳闻军将士卒的高呼,袁绍沉溺其中,整个人的万丈豪情也被激发出来。

  如今他为一方郡守,掌控精兵万余,有有众多文臣武将,粮草数不胜数,掌控境内数十万百姓之生死,足可率领河北之士,会集天下英雄,与董卓一决高低!

  直到今日,方得到韩馥书函,他虽不惧对方,但韩馥毕竟是他的长官,掌控冀州全境,若与对方交恶,他又岂敢倾巢而出,参与讨董之会呢!

  幸好韩馥明白事理,并加入讨董联盟,如此双方同道,粮道无忧,大军即可远赴司州会战!

  “不俊啊,届时斩了吕布,你就是天下第一神将!”

  文丑大喜,又看了看颜良,对方笑而不语,遂上前拍着胸脯,昂首应道。

  “末将定然不负主公厚望,势必斩下贼将吕布首级!”

  袁绍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四面校场上军士,军威强盛,勇武不凡,暗探河北之地,英豪何其多也!

  然而却有一件小小的遗憾,他这万余军队里只有两千骑兵,大都还是运粮载货的劣马,不堪长途奔袭。

  若有一支万余骑兵,便可与西凉武夫堂堂正正,在平原狂野上殊死一战,明辨雌雄!

  只是这天下间除了西凉,哪还有这种军队呢?

  袁绍目光幽远,遥遥看向北方的苍穹。

  乌侯秦水之畔,悠悠草原之野,这里是大汉疆土之外,鲜卑乌桓异族放牧的地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整个草原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牧民都待在帐篷里取暖,只有那些掳掠来的汉人奴隶,穿着破烂的麻布衣,拄着冰冷的木耒,在雪地上不停翻铲,从底下挖出残存的草根,供应牛羊马群。

  灰色的帐篷一座座的堆扎在一起,这是东胡乌桓人挞曲部落的驻地,整个部落三万人将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冬季,依靠积存的牲畜和抢夺的米粮,抗击着严寒与饥饿,顽强而残酷地生存在这片土地上。

  聚落最中心是族长的居住地,早在三年之前,挞曲经历一场血腥继承交接,最为勇武的鄂古力登上宝座,享有整个部族的子民与牛羊。

  烘烤着温暖的篱火,大帐的帘子被拨开了,身穿厚厚兽皮的鄂古力走了出来。

  他头上戴着一顶虎皮制成的圆帽,脖上环着一圈狼牙,腰上挎着一柄弯刀,侧腿上搭着一个吊袋,里面装着小刀、火石、手巾等日常用具。

  举目远望在白雪皑皑的草原,被阳光反射的有些刺眼,鄂古力又看着那些要死不活的汉人奴隶,对着守在账外的两个勇士道。

  “最慢的那个,杀了吃!”

  耸了耸喉结,鄂古力看着两个勇士慢慢地走向那群奴隶,百无聊赖地抬头望着天空。

  同样是在这片阳光之下,凭什么那些酥软的汉人能住进温暖的房子,享受着取用不尽的米粮,而他们这些天神的子民,却要蜗居在这破败的帐篷里,游荡在寒冷的雪原上。

  等到明年开春,那时候就好了,从那片肥沃的土地上,尽情的择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那里的两脚羊,如同韭菜一般,每年都要去收割几次。

  鄂古力的脸上笑意正盛,却听到远处似乎有些什么声音。

  “不要——不要——啊!”

  血水流了一地,染红那片白雪,浸透滋养着下面的草根。

  原来是那奴隶的求饶声。

  “哈哈哈!”

  鄂古力又淫邪地掀开帐篷,里面的女人虽然更加美味,可他从来舍不得去吃。

  “白——白马——”

  “白马来了——白马来了!”

  几乎只在瞬间,鄂古力被这响起的惊恐声给震住了,无数族人都从帐篷里跑出来,看向那最先发现的族人手指方向。

  数千丈开外的雪地上,有一个凸起的小山坡,只见上面出现了一个白点,眼力好的依稀能看见。

  那是一匹马,自然也是白色的。

  鄂古力不满地看了眼那位族人,正要招呼勇士给他两鞭子,却见慌乱声更加强烈起来。

  “快跑——快跑——”

  “真的是白马——真的是白马!”

  一时间整个营地都沸腾起来,族人争相骑上坐骑,四散逃跑。

  在众人的视线中,那一匹白马冲了过来,已看得清上面还有个人影,而在之前停留的小上坡上,渐渐出现一排白点。

  刹那间奔腾而下,仿佛洪水决堤,一泻千里,马蹄震地!

  鄂古力又惊又怒,立刻夺过号角,召集子民翻身上马迎战,但还是有不少人在四散逃跑。

  “谁敢逃跑劳资就宰谁!白马不过千余,鄂古力带你们杀光他们!”

  急匆匆纠结起来的五千挞曲勇士,嗷嗷着挥舞着手中弯刀,两股洪流即将碰撞,奔在最前方的鄂古力,已能清楚地看见对面为首的那个汉人军将。

  只见他摇摇举起了手中长枪,身后千骑爆发出排山倒海般呼啸。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

  凌寒涉雪,北地英豪公孙瓒,前来索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