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三国妖士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四十一章 村庄初建

第1卷 第四十一章 村庄初建


  “嗯,我已经知道了。”

  姜元一有一搭没一搭地点着头,叔父已经将事情告诉他了,毕竟他一发病就完全没有知觉了,若有朝一日以这种方式离开世界,反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这种冷静如同上一世一样,如同那心死时一般。

  虽然前世里他仍念着曾经的林郁茜,但却绝不会再去找她,很多事情一旦有过裂痕,纵使找回来,也不是原本的东西了。

  他一直都明白,只是从不愿去承认罢了,因为不想看清世界的真实残酷,所以在他的潜意识里,始终为林郁茜的改变创造借口,甚至已灵魂被取代来欺骗自己。

  于是他选择在静默中舔舐伤痕,在游戏里填补空虚和无奈。

  说到底来到这汉末三国年代,作为一个先知先觉的天外人,他本质上还是把这看做游戏的,而不是真真切切地活出精彩,丢失了的东西若无法找回,所有的一切均不过是场表演。

  与人逢场作戏,我很好,不用挂念,我玩的很痛快……

  当这一切将要落幕,他又怎会感到害怕呢?

  因为这里从没有他想要的东西啊,如果有,那也是姜家这里的亲情,所以他才会以万分谨慎的态度,在天下风起云涌的时候,以最稳妥的方式保存姜家。

  “可是元儿啊,拜师一事该怎么办,那王朗可不是一般教书匠那般好对付的,如果被他看破,又该如何是好?”

  姜钰昌走在侄儿身旁,看着他那稚嫩的脸庞上并无一丝担忧,不禁感叹自己的定力实在太差了。

  “叔父放心,侄儿自有分寸。”

  姜元一的确不怎么担心这事,现在对这时代已经有些认识,对付先生的套路便多得是。

  或装傻充愣;或刻意刁难;或上房揭瓦,下水摸鱼;或神游天外,七窍俱封,任你百般教导,我自充耳不闻,跳台大喝一声:能耐我何?

  当然这绝对会挨板子,姜元一自然不会选择硬碰硬,他打算让对方知难而退,发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索精神,他还真不信王朗什么都能解释出来。

  况且现在想这些还太早了,毕竟王朗收不收他还还是个疑问呢,姜元一遂问向叔父。

  “各地没有新的信报送来吗?”

  “元儿你看看这等天气,纵使裹着几层棉衣都觉得冷,何况就算人受得了,马也找不到草料啊!”

  姜钰昌抖擞着肩膀,他早已裹得跟粽子一般,身上披了几层衾裘,但还是感受来自冬日里冷冷的恶意,恨不得被架在火上烤才叫暖和。

  “的确如此啊,只是怀着一腔热血,纵使天气再冷,也始终保持温热,直至血液流干,身躯才变得冰冷。”

  姜元一自顾自地说着,听得姜钰昌疑惑不解,不明白侄儿在说什么。

  在这个冬天,会发生许多大事,只是碍于通行不便,东海还收不到消息罢了。

  姜元一知道的是,曹操应该在陈留大举募兵了,或许是因粮价飞涨,又跑去襄邑富商卫兹那里寻求帮助,对方不仅散尽家财以助募兵,更亲自投身军伍,和张邈曹操等人图谋讨董。

  而这时候曹操的武将班底也初步形成,随身有曹仁曹洪两从弟,堂弟夏侯惇也冒了出来,这时候倒没人追究他之前杀人的事了,因为世道已经乱了!

  为友杀人的典韦和怒鞭督邮的刘备等人,也在这时相继露面。

  夏侯渊得到消息,自然第一时间投奔曹操,此外还有山阳人李典李曼成,阳平人乐进乐文谦,各带着百余乡勇投奔曹操,实实在在地成了元从派。

  至此曹操麾下已聚集曹仁曹子孝、曹洪曹子廉、夏侯元让、夏侯妙才、李典乐进等众多武将,唯一缺憾的便是文臣。

  曹老大实在是太自信了,他以为凭借自己的韬略便能无往不利,所以他终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姜元一悠悠地望向犹在飘洒雪花的苍穹,鹅毛似的雪花洋洋洒洒,各飞东西,天下士子也该纷纷启程了。

  “元儿啊,今日大雪村落挂牌,由着徐庶郑缺他们照看便是,我们何必亲自前去?”

  姜钰昌毕竟过上了养尊处优的日子,早没了前些年行商时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住地抱怨着天寒地冻,不宜外出。

  只是姜元一却坚持要出来看看,毕竟这可是自己走出的第一步,想想都有一种成就感。

  二人相与跨出大门,踩在松软的雪地上,留下一大一小两双脚印。

  待到郯县街道,原本热闹的商铺已关了七七八八,只余三两家汤饼店门前站着四五个人,各自搓着双手哈着白色息气。

  “咦……快看快看,那不是姜家的傻子么,今儿怎么被放出来了!”

  突然街角处跑窜出五六个半大小子,大抵都和姜元一一般大小,为首那一人便直直停下步子指了过来。

  姜元一自然认不得他们,还是叔父在旁边解释。

  这几人都是城里大户邱家的族子,叫喊的那人叫做邱泽,心眼儿焉坏,当初骗姜元一吃树皮的就是他。

  原来是恶小啊!

  姜元一点点头,只见那几人已跑了过来,为首的邱泽还好奇地打量自己。

  “姜元!你今天怎么被放出来了,没有被关在院里么?”

  “你这小狲胡说什么!我侄儿的病早就好了,整日在家里温习书卷,哪像你们几个四处疯耍,改日我便让军卒将你们抓到牢里去!”

  姜钰昌自然跳出来维护侄儿,面色狠厉地威吓着他们,怎料邱泽被教训惯了,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努着嘴巴道。

  “姜二叔休要骗我!就算你是当官的,也不能随意抓人,我阿父是不会罢休的!”

  邱泽的父亲正是邱家族长,在这郯县虽不能与姜家比富,但也有些底蕴,所以邱泽根本不怕,小小年纪已有仗势欺人的苗头,再过几年估计要长成恶霸了。

  “走吧,叔父。”

  姜元一不认得对方,不管以前是玩的好还是玩的差,都跟自己没关系,他可没兴趣和小孩论交情,倒不如赶时间去看村里挂牌。

  姜钰昌点点头,只恶狠狠地瞪了几个小孩一眼,便和侄儿从旁走过,丢下他们不理。

  “姜元!你真的好啦,快来做我的跟班!”

  几个小孩见傻子真的好了,七嘴八舌议论了几句,便见邱泽上前大声嚷嚷,又挫起一块雪球砸向姜元一后背。

  “走吧。”

  姜元一止住叔父,不过十来岁的孩子,犯不着跟他们一般见识,他的格局还没小到这种地步。

  两人扬长而去,独留邱泽那帮孩子在身后叫喊。

  城郊十里之外,现在已焕然一新,一排排土胚房列在一起,无数身披麻布衣的村民在四处铲雪,清扫道路,偶尔也能见到三两个总角孩童在雪地里欢闹嘻戏。

  只是更多的人都跑到村口去了,这里的七万余流民终于有了着落,都要去看自己的村庄挂牌。

  “元直啊,先生怎么还没来,要不我派人去看看?”

  郑缺手里扶着牌匾,上面盖着一层红绸,看着周围齐聚的村民,有些忧虑地问着朋友。

  “漫雪飘飞,行走不便,先生想必已在路上,我们等着便是。”

  徐庶他们一早便到了,现在被任为东海郡功曹,几乎专门在管理这新建村庄,见周边村民都冷得打颤,遂对着他们道。

  “诸位乡亲,天公不美,突降大雪,冰寒入肤,不如先行回屋,待钰昌先生到了,我再召集各位前来观礼。”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翁被人搀着站在人群之中,喘着气大声回应着徐庶。

  “大人言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活命之情,衔环结草,恩公不至,我等怎能相委而去!”

  “就是就是,恩公给了我等活路,难道连区区风雪要要退缩么,我等便在这里迎等候恩公!”

  众村民携老扶幼,并徐庶郑缺等郡县官吏立在雪中等候,大雪悠悠洒落,不久便堆成了无数雪人。

  “来了,先生来了!”

  “是恩公来了!”

  突然雪人纷纷动了,徐庶看向广阔的郊野外,那茫茫的天地里已出现一个人,正在蹒跚前进,立刻便让两个军卒亲前去接应。

  “元儿啊,村里现有老者12382人,成年者33520人,幼童者28940人;其中男子35520人,女子39320,另有阉宦二人,总计74842人;延请工匠310人,医者32人,总计15220户人家,都快赶上半个县城的人数了!”

  雪地之外,姜钰昌背着侄儿一边走一边说话,城郊的积雪太厚,姜元一一脚下去根本抬不起来,只能由叔父背在背上。

  “叔父,你知道现在这世上有几种人吗?”

  “元儿何故问这个?”

  “叔父啊,你知道我为何执意要收容这些流民么,因为他们正是我最需要的那那种人。

  这十余年来各地叛乱不止,稍微有些胆大的或者做山匪、或者投官兵;这是第一种人,野心太大,脾气暴躁,难以驾驭,不为顺民;

  余下耕种庄稼的有些是软弱,被盗匪夺了粮,被官兵抢了米,辛辛苦苦却一无所获,又不敢混合一流,加入行伍;这是第二种人,虽然胆小,诚为良民,只要给他们一片地,一个安静的地方,他们勤恳的生产,其实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有些则是为亲眷所累,就比如那天我买回来的普骞,逼不得已卖了自己换来三斗粮食,却又想着逃出去找他那三个孩子,这便是第三种人;这种人一旦收服,定当忠从主家,而在这种世道,忠诚的子民比什么都要令人安心。

  这些村民里面,或许有过黄巾,有过山匪,甚至有过吃人的,但只要他们还混在流民一起,没有聚众为寇,烧杀劫掠,这种底线已经可以了。”

  姜钰昌听得心奇,细细一想觉得颇有道理,只是侄儿好像还忘记了一些,那占了半数的老弱之人,当为第四种,最为无用!

  这话他自然没有挑破,或许还是姜元一故意避而不谈的,所以只是附和地点头。

  正好徐庶派着人迎来了,姜钰昌没再说话,几人便在村民的伏拜中架好了木梯。

  郑缺连忙扛着牌匾过来,有些疑惑地看着姜元一,心道先生的确对这个侄儿不一样啊,这么大雪的天都要把他带过来。

  “先生请!”

  “请恩公挂牌!”

  众人齐声高呼,姜钰昌自然是唯一的主角,只微微点点头,露出亲善的笑容,顺着木梯便上去了。

  高大的牌坊便设在村口,姜钰昌费了些功夫,这才将匾额牢牢嵌在上面,伸手一拉,这才看得到上面的三个字——桃源村。

  “好啊好啊!”

  “桃源村!我们的村子就叫桃源村了!”

  众村民都望着架在牌坊上的匾额,只听到几个识字的念出来,纷纷高声大喊,声音动彻整个原野,连县城里枝桠上的积雪都颤抖着跌下来。

  桃源村初建,乱世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