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三国妖士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四十三章 飞鸽传书

第1卷 第四十三章 飞鸽传书


  一行人转眼已到了桃源村正中心,这里只有单独一幢建筑,围成了几百丈纵深的四合院,正门匾额上书四个大字——黎民书院。

  而在书院的外墙上,则刻着一行小字,姜钰昌颇为得意地走过来看,上面全是楷书写成,由郑缺亲笔所书,只不过最后却将自己的名字提到了首位,谁让他是书院的院长呢。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姜钰昌饶有兴致的念着,这是屈原的《天问》,大气磅礴,立意高远,全篇由全诗373句组成,以四字句为基本格调,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每个入学的孩子都要求跟读一遍,姜元一开设学院的用意昭然若揭,在这里绝不是传统私塾般的教育,强调积极的探索精神,理性大胆的质疑学风。

  “哈哈哈……走走走,我们进去看看。”

  姜钰昌终究没有念完,轻轻颔首朝诸人笑道,围墙之内已传来朗朗读书声。

  限于暂行力量,书院只开设了两个层级的班级,一为幼儿班,招收5-13岁的学生;二为少年班,招收年龄限为14-20,两个班组轮换使用课堂,今日轮到的便是少年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何为天地,张子云:

  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天转如车毂之运。”

  来到一间院外,正听见里面传来书佐的声音,这自然是姜元一给叔父的嘱咐,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广泛征引其它知识,拓宽思维,而不仅仅局限于经书之内。

  看来这书佐倒是下了些功夫,姜元一自然听得出这是张衡提出的浑天说。

  魏晋之前流行三种天地论,一为盖天说,二为浑天说,还有一种是宣夜说,这里采用张衡的观点还是很恰当的。

  至于后世的科学解释,在这里根本没法用,是实实在在的异端,姜元一可没那么无脑,至少要等这批学子有些见识,养成基本的科学精神,才敢渗透正确理论。

  “好,讲的不错!”

  姜钰昌可没尊重课堂的觉悟,直接打断了教学,里面的书佐哪敢生气,连忙放下学生跑了出来。

  “院长亲至,储宪有失远迎,实在惶恐至极。”

  书佐见到外面这么多人,一一见礼,且不说姜钰昌是他的上官,更是黎民书院的院长,单凭他正在教授的《千字文》已令其折服。

  姜钰昌无形中已积累起名望,这是他自己都未曾发觉的。

  里面的学生都是少年小子,没有一个女子,并非姜元一区别对待,而是现行阶段根本不敢提出男女共学堂的举议,直到近两千年年后民国元年的壬子癸丑学制,由蔡元培先生倡导,陶行知先生实施,男女才可以共处一室就学。

  何况这时代女子读书都是个问题,除了那些官宦之女,富家千金,其余者根本没有丝毫机会,姜元一自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步子要一步一步走,否则就算不扯着蛋,裆也要被撕个烂!

  里面的农家少年纷纷透过小窗望过来,没有丝毫遮挡物,玻璃、塑料等透光建材自然不会出现,个个头上竖着四方髻,看上去真像一根根萝卜。

  “储宪啊,学子们学的如何?”

  “回院长的话,少年班学子认字较快一些,每日能学两句;幼儿班进度较慢,每日只能学六七字。”

  “如此可也,学不躐等,不可操之过急。”

  姜钰昌抚着胡须道,又嘱咐了储宪两句,便到里面和学子们讲了两句勉励的话,要好好学习,报效国家之类的,再出来领着众人又造访其他几个课堂。

  现行开设的科目只是通过经文来习字,算学还没用上,其他科目都要以认字为基础,否则根本无从教授。

  不多时,一行人逛完了整个学舍,黎民书院和桃源村一般刚刚初建,却已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地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里的学子待遇,不收束脩,无偿提供粥饭,不止一个教书人。

  班级授课制被生生提前了一千多年。

  该视察的也都看完了,姜钰昌摆摆手,吩咐徐庶他们都各自忙去,自己则带着侄儿在村里晃荡。

  不少人都在门前铲雪,都划分好了区域,其他公用的地方也各自分配妥当,因此整个村子路面没有太多积雪。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这是姜钰昌的强制命令,何况此时的民风也还淳朴。

  一队队成年男子自村外归来,几人扛着一棵大树,就在专门兴建的木材库里加工处理,好的材料留作家具,坏的部分直接添作柴薪,权当冬日取暖之用。

  村外临近的山林都已秃了几座,植被环保问题也顾不上了,反正这时候森林茂密,今后再接着栽种便是。

  “元儿啊,这村子还是穷啊!”

  姜钰昌颇有感怀地道,见旁人离得远,悄悄和侄儿说起话来。

  姜元一点点头,初建的村子能不穷么,传说中的鸡犬相闻,压根儿听不见,与其说是村庄,还不如说是难民窟。

  “叔父知道哪家畜养牲畜么,等翻过年来便买一批崽子,留给村民养殖。”

  姜元一提出建议,现在牲畜可是稀缺资源,桃源村地理环境优越,依山畔水,等到春天来临,可在河里放鸭,山上圈起来养鸡,充分发展地利。

  若不是交通运输不便,否则姜元一定要从扬州搞来大批鱼仔,挖个百来亩的鱼塘,或者直接截断河流建成水塘,那样就真的不用为米粮发愁了。

  可是现在河里那些小鱼小虾,估计也就能喂喂鸭子了。

  “养牲畜的自然有,今日我们还见过呢!”

  “邱家?”

  “元儿猜的不错,邱家乃郯县大户,靠的就是肉食买卖,附近几个村庄都在帮他畜养鸡豕羊犬。”

  好嘛,古庖丁之掌六畜占了四样,剩下牛马两种消耗成本太高,其余的倒都全了。

  想到之前那个叫嚣着要收自己做跟班的小恶少,姜元一貌似还真要和邱家打点交道,要不要将那邱泽收服了替自己说说好?

  还是徐州好啊,其他地方都成什么样了,一条野狗都找不到,早就便人抓了吃干净,所有的动物都巴不得长双翅膀,逃离下面土地上这群无所不吃的贫民。

  “呀!打中了!打中了!”

  “好呀好呀!能吃到肉了!”

  几个孩童在雪地里捡着小石子,对着屋顶上落脚歇息的麻雀乱砸,其中真有一人砸中了,那麻雀惨叫半声,直直地栽倒雪地里,被一个孩子跑上去抓在手心。

  姜元一看得分明,貌似那孩子手倒是很准,在后世当是一等的投弹手,可惜生不逢时啊。

  不过招募精壮也该提上日程了,屋子已经搭建完成,冬日里又无庄稼可中,正是操练的好时候。

  姜元一打算打造三支不同的卫队,其一守卫村庄,和现在的郡兵没什么大的差别;

  其二是一支骑兵队,不过战马短缺,从各地买来的良马没有达到预期的五百匹,只有两百不到,这事看来要和公孙瓒套点交情,不过现在刘虞和他没有闹翻,旗下兵马不缺粮草,暂时想不到什么好机会;

  其三是一支特战小队,主要负责夜袭刺杀等各种下流的事情,省的那支匪寇大举入侵村庄,与其拼个鱼死网破,不如直接来个斩首行动,都是些无组织无纪律的莽夫贼汉,他就不信袭杀了贼首,对方还敢过来报仇。

  真要那么义薄云天,那就只能正面交战送他们上路了。

  “要不我们生火烤了吃吧!”

  “不不不!我们没有盐巴,烤不好的,何况就这么点肉,吃不到味,不如拿给食堂的陈伯,让他煮成肉汤,那样都能喝到了。”

  “好好好!这就去,这就去!”

  “哈哈……喝肉汤了!”

  远处那几个孩子提着死的不能再死的小麻雀,嬉闹着朝着临近的食堂跑去,周围的人看到也只是一笑而过。

  姜元一和叔父走在一旁,本来还念着这麻雀也当真可怜,本来飞的好好地,突然就丧失了自己的天空,小小的身躯都要落到村民的五脏庙去。

  只是他突然灵光一闪,顿时停下了脚步,急忙拉住姜钰昌,小声地说道。

  “叔父可知哪有养鸽人!”

  “侄儿怎么问这个,难道想吃鸽肉么,我回去便让人打听打听。”

  姜元一自然不是为了吃鸽肉,古有六禽雁、鹑(鹌鹑)、鸟(晏鸟)、雉、鸠、鸽,鸽子正是其中之一,不过只是单纯的作为肉食家禽。

  但是信鸽是能传信的啊,虽然早在先汉高祖时已有飞鸽传书的记载,但因其稳定性不强,常常不知离散到何处,飞鸽传信反倒容易暴露机密,而且有耗费成本高,训练时间长等诸多弊端,但姜家使用的是加密信件,完全不用担心被人截获啊!

  若有飞鸽传信,便能无视地方兵祸交通,比骑马送报快多了,那样即使坐在东海,天下大事也将了若指掌。

  这绝对是一等一重要的事情。

  “回去我便办妥这事!”

  姜钰昌已经想到这茬,认真地答复着侄儿,两人前后逛了一圈,巡检完村庄各处,讨论着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这才离开桃源,返回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