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把给蔡邕的信寄出之后一心惦记这个事情,心下实在烦闷,于是喊过来自己的智囊团开会,薛洪第一个站了出来,向张扬贺喜道:“蔡邕乃是当朝最著名的文人之意,而且精于书法,擅长教育古典文集,实乃国家栋梁之才,今日如果弃暗投明来到我并州为官,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张扬叹了口气:“我又何曾不想招揽这些当世大儒文臣。但是我这小小并州虽然现在坐拥四郡,但是毕竟偏远贫荒之地,你让一个官居议郎的老臣押宝我这个外臣哪有那么容易,而且蔡邕蔡老还负责编纂我大汉的史书,掌握着汉朝在后世的话语权,这种重臣,肯定会思量很多的。”
贾逵站出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素闻蔡邕蔡老最爱惜自己的女儿,今日将军救了他女儿一命而且照顾周到,况且朝中之事我等也素有耳闻,并不是那么平静,表面看董卓一家独大,下面波涛汹涌谁也不知,所以将军静静等着蔡邕蔡老来上党寻亲就行了。”张扬听了听,点了点头。
“报,长安两份急件密报!”陈四哥拿着两封密信进来了:“主公,这是两封密信,昨日长安方向来了两个人在驿馆递了这两份密信,我亲自取来,今早特来递上。”
温恢赶紧上前接了过来,小心翼翼拆开了第一个锦囊:“啊,主公第一个是蔡邕蔡老差人送来的密信,亲自表示他不日之间将择机前往上党,希望不打扰主公并且希望主公给她女儿说一句。”
贾逵听了,脸上露出来了得意的笑容,其他的几位官员也跟着一起祝贺张扬。
温恢放下这封素帛,拆开了第二个锦囊,打开之后,温恢一下子愣住了,自己仔细看了看,一时间竟然说不出来话。张扬见情况有异样,赶紧上前一把将素帛接了过来,自己仔细观瞧。
张扬眉头皱到一起,赶紧吩咐陈四哥:“陈四哥,你赶紧去馆驿将这个下第二封书信的人给我叫到正厅来,我有要事要问他。”陈四哥领命一路小跑走了,薛洪等人结果素帛来仔细观瞧,上面写着是司徒王允下的密信,说朝中将会有针对董卓的事情发生,他请求张扬能够在七日之后发兵河东,围攻河东太守徐荣的部队,以策应长安城内倒董的计划。
剩下几个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说话。
“报告主公,信使带到”陈四哥领着一个面色红润,留着络腮胡子的大汉走进了正堂。
张扬在堂上问道:“请问你是何人?为何带来这王司徒的密信。”
那人抬头,不卑不亢的说道:“报告将军,我乃王允王司徒府中家将文稷,平日里最受王司徒信任,被王司徒视作心腹,今日王允用府中小女貂蝉作成连环计。本来此事做的密不透风,今日大计将要成功,但是董卓手下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都在这城外把住兵权,而且徐荣也屯着重兵在河东之地,和张济樊稠遥相呼应。如果不除掉河东之敌,宫中就算成了大事,也不久远,因此密信来求将军。”
张扬点点头,心下知道,三国正史之中,王允杀了董卓没几天就被人杀了,吕布也大败而逃。难道历史上王允真的想到了这一出,派人前去找了某人求援,但是那个人没有出兵才导致自己的失败。
“既然如此,你家主人不怕走漏风声吗?”张扬试探性问道。
“张使君乃天下豪杰之中最有情义之人,王司徒也是对将军钦佩有加。将军自从会盟以来,一向是以社稷为重,攻打董卓老贼也是丝毫不留情面,所以我家主人信赖将军必将是社稷的栋梁,而不是那董卓一样的乱臣贼子。”文稷不卑不亢的将自己的理由说出来。
张扬瞬间对这个人钦佩有加,日后肯定有大用,于是试探性的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应允了你。还有你这次出来带了多少人。”
文稷回答道“除了在下还有两个随从。”
张扬点点头:“你让随从偷偷的化妆之后带着我的回书回长安,你是王司徒的家将,相貌音容容易被人辨识,倘若被别人盯上,路上被人拦住了,反而容易走漏风声,所以你先留在我府上听令,让你的随从回去可愿意?”
文稷立刻叩头道:“张使君能够提携在下,在下能够留在将军府上效劳实在是实在是太荣幸了。”
“谁让你跟我了,不要你主人了?”
“在下对于王司徒是知遇之恩是小忠,将军社稷之臣,能够追随将军是大忠。所以。。。”
“好!就冲你这句话,留下吧!”文稷领命之后退下。
温恢见文稷走了,赶紧请示到:“将军不可不防啊,如果这是一个计谋,在河东有埋伏我等必定有去无回啊!”薛洪也频频点头“温先生说的有道理,我们今日不卷入他们的竞争之中,就是最好的抉择,以不变应万变!”剩下孙资和刘放也表达自己对于不能出兵的意见。
张扬看了看董昭:“董先生有什么高见?”董昭沉吟了一下:“我认为则恰恰相反。”在众人的注视之中,董昭走到了众人之前,“各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他想引将军出洞,才不会想出这种想法,第一河东与我上党交界之处没有什么埋伏之处,如果想要伏击我们完全可以调动我们上郡的兵马,这是其一;第二素闻王司徒和董卓相处甚好,但是仔细想想,王司徒的为人清高孤傲,但是为何突然讨好董卓,之前都没有讨好过何进大将军,此番肯定是心中有些计谋要施展,连环计很有可能,如果真如王司徒所说的话,我们这次拿下河东郡轻而易举,成大事者不能贪图安稳,所以将军应当出兵而且亲征河东。”
贾逵也赶紧说道:“属下认为董先生说的非常有道理,属下也同意出兵!”
张扬点点头:“好好好!我也同意董先生的说法,诸人也别再说其他的想法。”张扬旋即走到正厅中央,对着属下说道“张辽赵云听令!”张辽赵云从人群中闪出:“末将在!”“命令赵云为前部先锋引军一万五千,先行至河东郡;张辽点兵马两万人随我一同出发以为接应!”众人领命退下。
张扬又想了想:“对了,派人把那个叫文稷的给我喊上,还有董昭先生随我一同出发吧。”董昭领命。
正在众人都忙着出发的时候,张扬也在整理自己的行装,这是文稷走到了正殿上,倒头就拜:“多谢主公能给属下随队出征的机会,谢谢主公。”
张扬一面擦着自己的铠甲,一面回复道文稷:“兄弟没必要这样客气,你懂得河东地理人文之类的,这方面比我强的太多,随队好歹能为我出点意见,我有缺陷就要承认。”
文稷听了,心中一惊,心想自己见过的文武大员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各型各色的都见过一二,但从没见过这样说话的封疆大吏,直接和属下兄弟相称。
张扬停下擦着盔甲的手,看着文稷说道“对了,你的家眷都在长安吗,我已经在书信上写了让蔡邕蔡老带着你的家眷一同前来,所以你不必担心。对了,还有,你用什么兵器啊?”
文稷都快感激涕零了,没见过这么考虑周全的领导,于是赶紧叩谢道:“多谢主公挂念在下的家眷,属下也学过一二年的武艺,平时使用佩剑,没有上过什么战场,属下也对弓法略知一二,所以可以配弓箭上阵。”
张扬点点头:“好的好的,你赶紧收拾行装吧,随我一起出发。”
张扬重新披上了自己这件金丝锁子连环甲,单上黑钢盔,提上自己的黑混铁大刀,头前是一身黑甲,手持大刀的张文远,身后跟着紧束袍带腰悬宝剑身背硬弓的文稷和一身素袍的董昭。赵云已经领了张扬的命令,率领一万五千骑兵,星夜直扑安邑城,遇到任何部队直接交战不留情面。赵云这支骑兵部队所骑马都是呼厨泉派人送来的西北精良宝马,非常善于长途奔袭。
正在张扬刚刚离开上党郡之时,赵云的部队已经行到距离安邑八十里的地方,一路上的县城都没想到张扬的部队来到,各个县官扔了县城就逃跑了,赵云也不管他们逃向何处,只是按照张扬的吩咐不进任何城池,直取安邑。
“向导官,还有多远!”赵云勒马停下问道身后的向导官。“报告将军,还有八十里一直往西就到了,我们今夜。。。”突然向导官脖子上插了一根箭,倒在了地上。
“各个队伍散开!”赵云大叫一声,队伍立刻万马齐出,瞬间散称几支分队。
当当当三声锣响,从正南和正北两处山坳处闪出来了两路士兵,正南方的士兵举着一杆大旗写着“樊字”,正北方杀出的士兵举着“张”字,赵云心下一惊,大叫不好,赶紧停下马来,将自己的亮银枪横在胸前,这时从两路伏兵之中各自杀出一员大将,二人直取赵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