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领命下去准备贺礼去了,陈四哥遵张扬的命令赶紧将曹操曹孟德的使者请了过来,张扬端坐在大堂中央,不多时一个白面书生走了进来,向张扬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在下曹使君使者,兖州一个小书吏荀彧,特来带着我家主公的贺信和贺礼来向晋阳侯进献贺礼,希望晋阳侯身体康泰,领国内的百姓安居乐业。”
张扬在上面点点头,向下面摆摆手说道:“快给荀彧荀先生赐座啊。”荀彧坐下之后,张扬对他问道:“荀先生,我和孟德老兄也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不知今日他在兖州干的怎么样呢?”
荀彧将手拱了拱:“上报晋阳侯,我家主公回到故乡之后,一直注意招揽人才,安抚百姓。不久豫州刺史刘岱刘使君被黄巾惨军所杀,我家主公联合济北相鲍信出兵平定兖州和青州两地的黄巾军,现在兴兵屯田,模仿君候的保境安民政策,现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张扬点点头:“孟德和我一见如故,请先生回去将我的问候带到,如果以后遇到什么事情记得跟我这个兄弟说,我定当竭尽全力相助。”荀彧领命道谢。张扬赶紧命令陈四哥带着荀彧去驿馆歇息。
并州的大雪已经下了好几天了,不过古代的生活毕竟跟现代不一样,大部分人们都把粮食存好,冬天是万物凋敝的季节,所以大部分人都缩在家里,围着炉子耗日子。所以州中之事也少了不少,张扬整天揣着手转来转去,看看雪,和士兵们聊聊天,或者陪着薛云儿聊聊天,看着她为自己缝衣服什么的,也是一日日熬着。荆州那边由于天寒地冻,张陟的谈判进行到什么阶段也不晓得,薛洪告诉自己张陟过春节之前是回不来了。
“今天是几月几号啊。”张扬一边踩着雪溜达着,一边问身后的陈四哥。陈四哥哈哈笑道:“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三啊,还有七天就要过年了。”
张扬站住,想了想:“今天祭灶啊!小年儿嘿!”无聊透顶的张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陈四哥,你们现在过不过这个小年,十二月二十三祭灶。”
陈四哥挠挠头:“主公,按照传统的习俗我们是每个月的月末都要祭祀灶王爷,至于今天没有什么特殊的吧。”张扬赶紧拍拍手,兴奋的说道:“你赶紧命令厨房,用那个麦芽糖,知道麦芽糖吧?”陈四哥点点头,“用麦芽糖熬热了,然后在外面拉伸凝固一条一条的,做点这种糖。快去!”
陈四哥一脸茫然,但是赶紧跑到厨房传话去了。
张扬又欢天喜地的跑到自己刺史府的大堂,孙资刘放温恢都被薛洪派出去向曹操、公孙瓒、孙坚三家送春节贺礼去了,只有贾逵和薛洪在大堂上办公。薛洪还在审阅这一年经手的文件,贾逵则在旁边打扫着卫生,将一摞摞的书简好好分类摆好。张扬走进大堂,不忍心打扰薛洪,于是直接喊贾逵:“贾逵,赶紧准备仪式,红纸香烛什么的,我要祭祀灶王爷。”
薛洪抬起头来,说道:“主公,今天怎么突然想到祭灶王爷了?”
张扬嘿嘿一笑:“这中间有典故,你们当然不知道了。话说这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三日,灶王爷要回到天庭去汇报工作,今天我们祭祀灶王爷,才能让灶王爷回去多给我们说好话,明年一年保证我们一年平平稳稳,富贵吉祥啊。”
薛洪和贾逵对视了一下,两位才子博学,但是还没听过这个典故,但是既然张扬说了,想必也有这个说法。贾逵赶紧下去命令手下人准备祭祀用品以及香案蜡烛黄纸一应东西。不多时,东西都已经准备妥当,张扬领着薛洪赶紧出门来到正门大院中间的祭祀场所。
之间为首摆着一个香案,供着灶王爷的牌位,上面写着:“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左右两边各放着两个烛台,下面放着黄纸,再向下摆着一应祭祀所用的贡菜,当中是牛羊肉,两边摆着鲜果,在向外是糕点,最外面是料豆之类的谷物。张扬回头赶紧命令薛洪:“薛先生写两联,上联写上天言好事,下联写回宫降吉祥。”
薛洪想了想:“我命令人用两个竹板刻着这两联,然后祭祀的时候烧掉可不可以。”张扬想了想点了点头:“如此这般甚好啊。”
不一会,工人拿着黑漆竹板刻着两联灶王对回来了,正摆在香案的两侧。薛洪已经点着香,准备让张扬上香。张扬立刻冲着薛洪摆摆手:“等一下等一下,还有一件祭祀用品没做好。”
陈四哥拿着盘子端着一堆黄色的东西过来了,张扬仔细观察,这麻糖做的实在是抬不上档次了,虽然是一条一条的但是中间没有气孔,应该是工艺不对,而且比张扬在现代社会中吃的麻糖粗了不少。张扬看了看也只能将就,于是赶紧上去将这盘子麦芽糖放在正当中。
祭祀正是开始,无非是先烧了黄纸,敬了酒,烧了一应祭祀物品。张扬手捧香炉,朝着灶王爷牌位跪下,轻轻说道:“我张扬,本无权欲之心,但是无奈来到这世间,成为这个身份,只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之力,少让自己在意的人受伤,少让自己的朋友受罪,最后希望天下太平。”说罢将香炉放在牌位之前。底下几个人哪听过这种祭辞,但是知道张扬性格一向如此,便不易为其。
之后一应祭祀礼仪结束,下人将香案等物依次撤下,张扬转身走回正堂,捧着那一碟子麦芽糖。薛洪上来问道:“主公为啥用这种糖来祭祀灶王呢?”张扬笑道:“薛先生有所不知呀,这对待神仙,除了祭祀,咱们还得给他点口舌之惠,这糖又香又甜,可以粘住灶王的牙,不敢说我们的坏话哈哈哈哈。”
薛洪和贾逵哈哈大笑,齐声称赞这个解释巧妙而且有趣,三人将一碟子糖全吃了虽然外表不怎么好看,但是麦芽糖的香气仍然是遮盖不住地,张扬吃着糖,总算一年多体会到一种家的味道。
张扬这次祭灶本是一次小活动,只为了自己开心,但是没想到到了晚上黄昏之前整个并州都传遍了,所以士人大户都开始学着张扬祭灶。张扬的影响力可不止在并州一个地方,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淮南诸郡也知道这个风俗,于是二十四日晚上,淮南诸郡的大家族也开始祭灶。张扬的一个不小心,居然让这个风俗真正流传下来,北方人开始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灶。后来随着战乱的原因,淮南人去了江南,由于差了一天,所以南方腊月二十四日祭灶,于是便来了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的差距。
初平三年,大年三十早晨。
张扬起了个大早,开开心心的和薛云儿在自己的卧房里拿着桃木板刻春联。薛洪已经命令书吏提前将字写在木板上,张扬只需要按着字体的轨迹刻就行了。但是对他这种玩大刀的人来说,这种走小刀的活实在是不敢恭维。刻了两个字有深有浅不是很好看。薛云儿本在旁边扎着红灯笼,看着张扬这么笨,赶紧把扎好的红灯笼放在一边,对着张扬笑道:“对夫君来说,刻木板要比和千军万马交战还难,我来吧。”说罢把刻刀接了过来。
张扬无可奈何,便走出了庭院,来到了刺史府的正门,两边已经换了新的木联,府门上的大匾也换了新的,门口的大红灯笼也高高挂了起来。刺史府正对门的大广场上面搭起了一个竹子和木头组成的戏台子,上面绑着红绿的绸子,根据薛洪说的今天晚上将有戏看。
张扬穿过戏台,后面便是繁华闹市,各种过年用的一应器具都摆着卖,卖小点心卖衣服卖时鲜玩意儿的小贩将整条街记得满满的,张扬看到一派祥和景象很是高兴。
张扬转了一圈来到了一家珠宝行,掌柜的见张扬走了进来,忙上前问候道:“哎呀张侯爷,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张扬一面往里走一面说道:“你们这里有什么好的宝石玉石的首饰之类的吗?”这掌柜赶紧上前对张扬请示到:“侯爷肯定要买最好的,正好我这里刚刚从西域买了一个上好的玉镯子,晶莹剔透,里面有红色的血纹,实在是难得,好像是西域某国皇室流传出来的。”说罢掌柜的跑回自己的后屋,过了一会抱着一个盒子出来。
张扬接过盒子仔细观瞧,发现这个镯子实在是太漂亮了,晶莹剔透没有杂质,只有一丝丝血丝映衬在里面,让乳白色的玉石更加晶莹剔透,红色和白色将相辉映,让这个镯子感觉更加浑然天成。
“这个多少钱,我买了。”那掌柜的支支吾吾说道:“侯爷喜欢拿走就是了。”张扬摇摇头,从怀里掏出来一块金子得有好几斤,这是之前大战从战利品里面搜出来自己装着,他也不知道多贵,就扔给了掌柜。
掌柜接过来脸都刷白了,摇摇手道:“侯爷,这太多了太多了,这么多金子把我的店都买下了,不行不行。”张扬叹口气:“就当春节红包了,别在意。”这个掌柜赶紧回到后柜,翻了好久,拿出来一个小木盒子,递给张扬。
张扬打开木盒,之间里面有一个精巧的玉坠,玉坠雕刻十分的精细,看着像一只鸟,但是又看不出来又不知道是什么鸟。掌柜在旁边解释:“这是我们店铺另外一件镇店之宝,之前我一直收藏好几年,以后准备给自己女儿出阁作为礼物,这个坠是上好的玉石做成,雕刻的是一只凤凰,这个绳子使用金银精细打造的线作为链子,十分耀眼夺目。侯爷给我这么多钱,我便将这个送给将军,否则小人心有不安呀。”
张扬接过了这个吊坠,把两个首饰都装在盒子里,打算明天送给薛云儿作为新年的礼物。掌柜千恩万谢把张杨送出了门,看着张扬离去的背影,掌柜嘀咕道:“人人都说这晋阳侯是贤人,今日遇到,一点官威架子都没有,而且这么大方,真是真是名不虚传啊!”
大年三十夜晚,戏台子已经人满了,张扬被薛洪等人推到离台子最近的首座,旁边坐的是自己一应部将和文官,驻守外郡的官员张扬让他们自己庆祝一下就得了,但是必须一级警戒,最安逸的时候恰恰就是危机四伏的时候,张扬一直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戏台子上演员已经准备上场,乐器已经开始演奏了,这个时候张扬便在首座落座,扭头观察发现旁边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薛云儿。
看着张扬吃惊的样子,薛云儿笑道:“怎么啦夫君,看到我很惊奇吗,薛先生通知我了我就盛装赴会咯~”
张扬傻傻一笑道:“没有没有,夫人陪着我看戏更有意思。”张扬话锋一转:“我这儿有新年礼物送给你,夫人你猜猜是什么。”张扬和薛云儿的坐两边隔着五六米才是薛洪他们的座位,中间的空位站着是下人和侍女所以张扬可以放心的和自己的夫人说说知心话。
“主公”陈四哥突然来到张扬的身后,然后趴在耳边说了几句话,张扬听后眉头紧锁,楞了一下,赶紧跟薛云儿说:“夫人在这儿好好看戏,我出去一下一会儿再回来。”然后嘱托了薛洪和贾逵等人,赵云说让上面等一会儿开戏,张扬赶紧命令立马开戏,不能因为自己的事情让大家扫兴。于是众人只好坐下看戏,张扬也不告诉大家原因,领着陈四哥,大步流星往刺史府方向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