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三国新传奇之山河一统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十八章 大国工匠

第1卷 第二十八章 大国工匠


  听了张扬的话,薛洪赶紧起草密信,将张扬嘱托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详细写下,赶紧传人快马加鞭送到太原郡去,张扬雄心勃勃的站在门口,他感觉自己此刻就化身了三国时期的山姆沃尔顿,一副要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人。

  太原郡晋阳县太守府衙之中,温恕站着手中捏着一张素帛,身后立着一个身穿文官肤施,面色白润留着三绺小胡须,一看就是出自文学大儒之家。此人前腿弓后腿绷一副虔诚之相,等着温恕说话。

  温恕将手中的白帛递给了这个人:“张陟,你可是我这么多年唯一的弟子,你年轻的时候就来向我求学,说实话,我对恢儿的教育都没有这么多。我们分别这么多年,你在谋略之上是有了很大的长进,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这次主公能想出来石炭交换粮食的点子,足以见得主公是很有能力的一位诸侯。你一定要尽力辅佐,对你这样说我对恢儿也这样说。”

  张陟看完那件素帛,点了点头:“老师,您放心吧,这件事情我肯定做到不卑不亢不辱使命。”温恕看着张陟,沉吟了半天说道:“这样,你说如何能最高效率的和荆州刘表谈拢这个交易?”

  张陟笑了笑:“荆州之事,全在蔡氏一族。”温恕点了点头:“你可以去上党报道了。”张陟向温恕鞠了一个躬,然后转身出了正堂,前往上党。张陟不日间到了上党,和张扬相见,张扬见此人相貌伟岸,英姿勃发很是喜欢。

  张扬问道:“张陟,你此次前去的目的是什么?”

  张陟回答道:“一是要将石炭换来更多的稻米粮食,而是建立长久的商贸关系。”

  张扬点点头:“可以了,你有这个想法够了。”于是派薛洪起草了一份密信,并盖上自己的晋阳侯大印,一并交给了张陟。

  张陟在上党领了命令,也不做停留,带领一行众人前往荆州去了。

  张扬正在州中处理事务,这时候陈四哥领着五个人进来,他们个个满脸沟壑纵横,皮肤黝黑,虽然看上去很沧桑但是年龄应该不大,几个人都是短衣短棉袍,腿上紧紧的束着紧绑腿,穿着靸鞋。陈四哥走到张扬面前,轻轻的请示到:“主公,这五个都是温恕温老先生请来的高级工匠,还有一个周成方先生,现在正在太原负责石炭的开采。”

  张扬赶紧下了台阶,亲自作揖道“各位工匠师傅,路途奔波来我这穷乡僻壤,辛苦了辛苦了。”这几位工匠受宠若惊,张扬哪里知道,在古时候工匠的地位远不如现代社会,都是最底层的职业。张扬乐呵呵的问道:“几位先生都擅长哪个方面啊,能不能给张某人介绍一下。”

  第一个工匠站出来,此人身高马大,一看就是孔武有力之人:“禀报将军,小人名叫张一,专注负责房屋架构,斗拱设计,木梁横搭已经精细木器加工小人都会。”

  第二位工匠没有那么高大,但是浑身肌肉,胳膊很粗:“禀报将军,小人周明德是石匠,无论石器大小,小人都能制作,而且房屋的石器使用地基的石头堆砌小人都擅长。”

  第三位工匠则显得更加壮实,不仅胳膊粗壮而且底盘很稳:“禀报将军,小人艾东是一名铁匠,普通的打铁磨制兵器农具小人都很擅长,特别之处小人懂得练精钢,这是祖传之法,温恕老先生告诉我们将军爱惜我们工匠,今天我愿意将我保密的炼钢之法贡献出来。”

  第四位工匠长得好像一个长须的道人:“小人何正东,从小精通黄老学说和医术,本想要治病救人,但是小人发现将不同的物品进行配比燃烧会产生新的东西,小人正在整理记录。”张扬心中一惊:“这是个化学家哟!”

  第五位工匠长得更加瘦小:“小人叫李卓泽,之前是涿郡的一个贼人,精于开各种各样的锁头,温老太守对小人教育以道德和礼法,小人幡然悔悟,自己平时修锁为生,又学习了布置机关要术,人送小人一个诨名李巧手。”

  张扬拍拍手道:“各位工匠都是能人奇士,国家要发展,不能只靠文臣将相,百姓老老实实种地就完了吗?他们这些工匠也很重要嘛,我们这个国家的工匠多了,房屋才可以更结实,工具才可以更好用,我们的效率才能更高。”

  张扬这边侃侃而谈,温恢在旁边赶紧刷刷的记了起来,薛洪也站在自己的工作书桌之前,仔细聆听。

  张扬一挥手:“我就要让天下工匠知道我张扬爱护你们这些工匠,你们在我这里是和文臣武将一样的人才,薛先生即刻出一道命令,这五位工匠连同太原郡的那位工匠一律县令级别俸禄,这五位工匠留在厅前听候安排。”

  “世人都说张使君见识天下无出其右,今日观之,果然不同凡响。”

  这时两个人直接走入了正厅,陈四哥上前拦住:“什么人竟然敢直闯侯府大堂?”

  为首的年轻人赶紧鞠躬道:“张使君,小子无礼了。在下王凌,当朝司徒大人王允之侄。今日封叔父之命令特地前来投奔张扬将军,希望将军能够收留。这位小生是在下外族之中的外甥,令狐愚,此人虽然不言语,但是自幼聪明善学,如果能在将军左右做一个书吏应当能够胜任。这是叔父的亲笔信。”

  张扬接过一个锦囊,打开取出一笺素帛,仔细观瞧,和之前文稷寄来的密信笔迹一样,上面写了很多对此二人的中肯评价,既指出了不足,又提出了他们的能力和特点,张扬看着这封信,不由得对王允十分佩服。张扬收起来这封信,问道王凌:“王允大人可还康健否?”

  王凌跪下眼含着热泪:“不瞒将军,叔父将我二人推荐给将军,目的就是玉石俱焚,不愿意离开长安舍弃天子而去,我们都是心知肚明,如今看来我叔父的姓名就是取决于李傕郭汜那帮人起兵的时间了。”

  张扬怒不可遏,故意的抓起来杯子摔倒地上:“我正在讨论起兵去关西平乱。”

  王凌赶紧劝阻到:“将军万万不可,小生和叔父都不建议将军此刻出兵,如果贸然出兵必然中了那帮贼子的奸计,叔父曾告诉在下,他的性命不算什么,因为他看到有张使君这样的年轻俊杰存在,他说天下苍生有救了。”

  正厅上一片寂静,连张扬这种人听得都有点哽咽了。张扬赶紧调整了一下,问王凌:“王先生,关于我对待工匠的问题,你刚才也听到了,有什么意见?”

  王凌立刻站起来,激动地说道:“在下在追随自己叔父时一直就劝说自己的叔父,一定要重视各类工匠的保护和推荐,他们和农民一样都是强国的根本,但是叔父没有当回事儿。所以我不但建议将军提高他们的待遇,而且应当向屯田制一样设置相应的工匠管理培训官方机构,不但能够由我们保证他们的技术革新,还能给他们空间培养给多的人才!”

  “好!”张扬给王凌翘了个大拇哥,“这件事交给你去办,我已经设立了并州州医院,你可以借鉴这个经验。”

  王凌笑道:“主公放心,您办那个州医院我们河洛文士之间已经传开了,都称赞主公做的好。”

  张扬哈哈笑道:“都改口叫主公了,好!薛先生赶紧再起草一份命令,即日内成立并州工程院,由王凌先生任院长兼任并州州事从事,各位工匠并入工程院内,由王凌负责工程院建设工作。令狐愚,你就在刺史府做书吏吧,多跟着薛先生们学着,王司徒对你的评价也非常高,日后你必定也是人才。”

  王凌和令狐愚领命退下了,陈四哥跟下去安排他们二人的住处。

  还有十天都过年了,天气突然来了寒潮,整个天变得彤云密布。张扬带着耳朵帽身上穿着呼厨泉给他送过来的大皮袄,蹲在门口的马棚离给自己的马喂着草料。这个时候薛洪抄着手跑了过来:“主公,主公,这马上就要过年了,看样子这年前又要一场大雪啊。”

  张扬将一大捆草料拆开,一点点喂给马:“瑞雪兆丰年啊,明年肯定是一个丰收年,这样老百姓就过得更舒服了。”薛洪叹口气道:“是啊全国的难民都知道并州的税率低,现在都往这边赶过来,过两年我们的地都不够种了。”张扬将柴草都扔到马厩里面,拍拍手,扭身说道:“你这说的是一件事情,我们只有扩大自己的管理地域,唯有这一个方法。”

  张扬走进屋里面,在炭盆旁边烤烤火,薛洪笑着说:“哎,这天这么冷,听说荆州那边都下大雪了,我觉得天祝张陟谈判成功啊!”张扬点点头:“这笔生意是个引子,我已经派人告诉温恕和和西河太守杨丑,让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给我发现石炭田,这笔生意不能只做荆州,要做全天下。”

  薛洪点点头:“那将军这么大精力建这个工程院是什么意思啊?”

  张扬叹口气:“我也是赌博呀,不知道这帮工匠能培养多少人才能研发出来多少新东西,但是我只要能造出来一种新兵器或者一种新技术,我的这个工程院就值了,薛先生懂了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公神了。”

  “对了还有几天过年啊,薛先生。”

  薛洪算了算:“还有十天。”

  张扬嘱托道:“我们虽然现在日子过得比较紧凑,但是这个新年一定要过得隆重,我要让大家有信心明年并州会更好,你赶紧下去给各郡安排一下吧。”

  薛洪领命退去。

  “报告,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特使刘豹送贺礼到。”陈四哥跑进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