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夏侯渊出来了,走到县衙里“自首”:那事是我做的,与曹孟德无关!
就这样,曹操逃过一劫,夏侯渊“代引重罪”。
夏侯渊为什么要替曹操顶缸?
史家争论不休,猜想不已——
1 巴结派:曹家官位高,夏侯渊是为巴结曹家才这样做;
2 银子派:曹家出银子雇人顶缸,夏侯渊为贴补家用应聘顶缸。
3 血统派:曹操在基因上是夏侯家一员,夏侯渊出于同宗之谊而出头。
……
这些猜想都有道理,但都无史料佐证,都只能是猜想。
历史上夏侯渊不是一个溜须拍马的人。夏侯渊以作战勇敢而著称,曹操就批评他但知任勇。一个任勇的人,能同时是一个溜须拍马的人吗?
巴结派忽略了夏侯渊的性格。
夏侯渊当时为抚养侄女须遗弃幼子,他是贫穷。但是,幼子既弃,负担便轻了,那又何必为银子去给人顶缸?再就是,虽然说钱好使,但是钱不是万能的。要是有人开悍马撞死了人,找个只会开拖拉机的人来顶缸,行吗?再就是,既然曹操花了银子,那夏侯渊是“有偿劳动”,曹操也不会千方百计地营救他了。
银子派夸大了夏侯渊的贫穷和金钱的作用。
诚然,按照DNA,曹操疑似姓夏侯,就算能去掉“疑似”二字,夏侯渊和曹操也只是同族而已,血缘联系几乎为零了。即使两人是亲兄弟,也不一定就去顶缸呀!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可是两人死掐。再就是,夏侯家和曹家那么多人,为什么顶缸的是夏侯渊而不是别人?
血统派夸大了血缘关系的亲密性。
那么夏侯渊为曹操顶缸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答:夏侯渊出于义气为曹操顶缸。
当然,我们不能超脱历史,要求夏侯渊的义气是基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或解放全人类的,他的义气,仅仅是基于个人恩怨和当时的社会道德判断。
因为DNA的关系,曹操和夏侯家有着格外的亲近感。曹操是个好结交的人,和夏侯氏兄弟们亲密接触也很正常。
这样,曹操和夏侯渊就产生个亲密关系。
夏侯渊为了抚养亡弟的孤女而遗弃幼子,是出于义气。这是一个尚义之士。对夏侯渊这个自己身边的尚义之士,善于识人的曹操肯定有很多来往,两人很可能在那时就成了朋友。
夏侯渊和曹操还有另外一层关系:连襟。有人推论,两人同娶谯县大户刘氏之女为妻。曹操和夏侯渊的关系再近一层。
曹操和夏侯渊关系格外亲近,这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夏侯渊虽然屡战屡胜,但是曹操却不高兴,反而批评他一味任勇。这就更是亲密朋友之间的忠告了。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曹操愁闷苦脸地对夏侯渊说:“哥们,我犯事儿了!”,这个善于牺牲自我的义士拍着胸脯,说:“哥们,放心,有我呢!”
曹操也很够哥们,夏侯渊“进去”后,他多方奔走,投门子,托关系,求爷爷,告奶奶,把他尽快地“捞”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