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以一军之帅之重,夏侯渊似乎不应该亲自带人去修补鹿角。另外,他分兵一半助张郃,致使定军山空虚,似乎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毛泽东也曾经谈起过夏侯渊的死因。1971年10月26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两阿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知消息后,毛泽东高兴之余,对周恩来、乔冠华等人说:“有一出京剧就叫《定军山》,是谭鑫培、谭富英的拿手戏。你们看看《魏书》的《夏侯渊传》。当初夏侯渊打了几次胜仗,曹操写信提醒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当有怯弱时’,就是要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打败仗的可能。夏侯渊把曹操的告诫不当一回事,结果全军覆没。你们去联合国,困难很多,要‘以勇为本’,更要注意‘为将当有怯弱时’。”
毛泽东引用曹操对夏侯渊的评价来分析他的死因:一味任勇,没有怯弱时。
毛泽东是领袖,曹操也是领袖。领袖看问题总是一语中的。当时曹操让夏侯渊屯兵汉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他守住汉中,封闭刘备进攻中原的门户。夏侯渊要做的应该是加筑城防,修治防械,训练士兵。可是,纵横西凉,虎步关右的西部猎豹,养成了进攻性性格,习惯于侵略性思维。
在汉中,西部猎豹仍然习惯于纵横驰骋,他多次和张郃主动出击,骚扰巴郡。曾经有一次,他命令张郃打到瓦口隘,张郃遭到张飞伏击,最后弃马带领几十个人狼狈逃回。
本该防守,却动不动地去打别人。打别人却又不符合曹操的整体部署,所以兵力不足,最后总是无功而返,难怪乎军中送夏侯渊一个“白地将军”的称号了。
夏侯渊多年督军,大都是远征讨逆,速战速决,战即回撤,养成了轻兵急进的习惯,整体上说,夏侯渊为将,善于攻城拔寨,善于追亡逐北,而看不出他在守城方面的特长。
“虎步关右”,让西凉反贼胆战心惊的西部猎豹,本来就不该去汉中。其实,和诸葛亮用错马谡一样,曹操也用错了夏侯渊。法正肯定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说夏侯渊并不是“国之将帅”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