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第一次骑上马快速奔跑,自豪感难以言表。只是这四蹄的家伙太不给我面子,我姿态不佳地在马上还没有呆够一分钟,听得身后一声口哨响,可爱的坐骑猛地停了下来,掉转头往回跑去。r
我大声吆喝,猛勒缰绳也不起作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又被拉回小屋,然后被重重地甩在黑暗的土地上。r
“你居然敢偷袭我,还敢逃跑!?”刘随阴森而沉闷的声音在我耳边。r
随即被他拎起来重重地扔进屋里。r
“该死的混蛋!你干嘛跟我过不去?你到底要干什么?”我浑身跟散了架似的,到处疼。r
刘随沉默了一会儿,说:“你是个妖女。我必须要除掉你。”r
“你说我什么?妖女?你凭什么这么说?”r
“你给我们家带来了灾祸,你就是妖女。”r
我气结:“你这个不长脑袋的狗奴才,你们家的灾祸是我带来的?明明是董卓那个老贼做的嘛!”r
刘随阴沉沉道:“如果没有你说董卓会被吕布杀死之言,我主母已经将三位公子搭救去益州,就不会有今日的灾祸。你害了我主母一家。”r
天哪,来长安的路上,我是说过董卓会被吕布杀死的事,没想到刘夫人当了真。她以为我知道些内幕,所以按兵不动,导致三个儿子被捕入狱。这真是我的罪过了。r
对不起,刘璋,是我害了你。r
我心里充满歉疚。r
“妖女,把这个吃了,吃完我送你上路。”刘随冷冰冰地将布包扔到我面前。r
我哪里吃的下去,心想,我就这么死了或是再穿,实在是太冤了。我应该可以做很多事情,我还想再见刘璋,想将他救出来。r
“你放了我,我可以救你家公子。”我恳求道。r
刘随不为所动,冷冷道:“你不想吃?那我可动手了!”r
他将手高高举起,对准我的天灵盖落下。我吓得闭上了眼睛。r
只听“砰”的一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倒在我身上。r
我睁开眼睛,看见一个男人站在面前,他手里拿着一根棍子,那根棍子我好似在哪里见过。而刘随倒在我身上。r
那男人腼腆地看着我,用手挠挠头。这人看起来怎么这么眼熟?r
只听他开口道:“这位小哥,你可还好?”r
“是你救了我?”r
“是,我路过此地,看见这屋里有灯光特来投宿。推门进来时见到这人正要动手伤害小哥的性命,我情急之下用棍棒将他打昏了。”r
我将刘随死沉死沉的身体移开,那人过来帮我。他问道:“他是何人?为何要伤害你的性命?”r
这人离我近了,我仔细看他越发觉得好似在哪里见过。r
这人挠挠头皮,疑惑地道:“此人不久之前脑部还受过伤害,我这一棍虽然不至于要他性命,但也使他受伤更深。罪过,罪过。不过这人想要别人性命,恐怕不是良善之辈。能解救小哥性命,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善哉,善哉。”r
我这才想起,这不是几个月前跟我们一起穿越至黄巾起义时代的那个和尚吗?怎么他穿上了百姓的布衣,这么快就满头乌发了呢?r
“你是和尚?”我高兴地叫道。r
和尚困惑地看着我,他没有认出我来。r
我将发簪和发冠取下,将头发披散,用手在脑后抓成马尾形状问他:“这样你就能想起我来了吧?”r
和尚呆看了我两秒,恍然大悟似的道:“哦,你是,那个一心想要死的……”r
“是啊,是啊,”我狂喜,终于见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了!不容易啊!虽然他似乎也是一个古代人,但是总是一个山坡里下来的,就像是一个战壕里出来的战友一样,总有一种亲切感。r
“你怎么来这里了?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意外?是回去过又回来了,还是一直没有回去过只是在这一时代来回转?”r
和尚道:“我一直在这里,没有回去过。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去。你知道吗?”r
看起来他的事情比我的简单,我问道:“你这些年都干什么了?”r
和尚告诉我,他是唐朝人,生于唐开元年间,从小在少林寺习武,法号净莲。r
在涿郡和刘备、关羽、张飞相遇的时候,他因为功夫不错没有被杀,作为俘虏成了关羽手下的一名兵士。r
没过几日,刘备受刘焉之命,与邹靖带兵赶赴青州,以解青州黄巾军之围。净莲跟着关二爷奔赴青州。r
青州之战告捷。净莲在战场上杀人,深感罪孽深重,于是对关二爷说他想离开军营,到洛阳少林寺继续修行。r
关羽对他十分喜爱,对他三番五次因为佛教、三宝、修行这些不可理解之事要离开很有些恼怒。净莲对被后世人尊称为“关帝”的关二爷十分敬畏,看到他红脸阴沉似血,不敢再提,只得蓄发留在军中。r
北中郎将卢植在广宗与张角作战,刘备因卢植是他的恩师,遂告别刘焉往广宗奔去。净莲也随着赶赴广宗。r
到了广宗,卢植派刘备带兵到颍川助皇甫嵩与朱隽战黄巾军。净莲又跟着来到颍川。r
颍川一战,皇甫嵩和朱隽,以及后来赶到的曹操的军队大破黄巾军,张梁、张宝仓皇逃往广宗。刘备赶来之时,战事已到尾声。刘备跟皇甫嵩、朱隽等人见过之后,又要带兵杀回广宗。r
净莲知道从颍川往东北走,少林寺指日可见。他如何能舍得放弃这一大好时机,再杀回广宗?于是顶着背叛关二爷的罪名,偷偷从营中溜走。r
这净莲和尚讲起故事来非常麻烦。他不善言辞,讲一句话要挠三次头,看得我心惊胆颤,总觉得过不了多久,他满头坚硬的秀发会被他一根一根挠掉。好在他本身就是个和尚,不会有太多的遗憾。r
不知不觉中,窗户发白,屋里的东西轮廓渐渐清晰。天已经亮了。r
净莲说两句想半天的讲话习惯让我备感疲惫,我打断他的话,问他有没有见到过建强。r
净莲挠挠头:“那位与你一起的公子?我在洛阳见到过他。”r
我见到和尚后,就料到建强多半也还在三国时代逗留,此时闻言还是十分高兴,急切地问:“你见到过他?他还在这儿?他在干什么?”r
净莲挠着头说:“我,我从颍川关二爷那里偷偷跑走,一路上磨破了几双草鞋,处处可见白骨累累,终于在中平元年的十二月到了洛阳。”r
“你在洛阳见到了他?”我问。r
“不是,我到了洛阳之后,立刻去找少林寺。”r
“你在少林寺见到他了?”r
“不是,我没有找到少林寺。”r
“那你在哪里见到他的?”r
“我当时还没有见到他。”r
我听得心头火气,压住火气道:“你究竟在何时,何处见到过他?”r
净莲对我施礼道:“请姑娘耐心听小僧讲下去,等讲到遇见王公子的时候,小僧一定会将王公子的下落说给你听的。”r
我明白了,这和尚是一根筋的主儿,脑筋不能转弯。他一定要按自己的编年记事方式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只是建强什么时候变成王姓了呢?他明明姓白呀。r
净莲说他到了洛阳之后,马上去洛阳东南的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找少林寺。r
到了地方却没有找到少林寺。因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是三百年后的事儿。r
他想起在太室山南麓有一座“御容寺”,是东汉末年的古刹,于是辗转到嵩门间,找到一座寺庙叫“东都大法王寺”。在他所在的唐朝,此寺名为“御容寺”。r
且不管是什么名字,净莲能找到寺庙,觉得踏实很多,欣然进去。r
由于东汉王朝的末落,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法王寺,如今冷清残破,所讲经义也相差较远,净莲所接触的经义多为禅宗经义,而此时的僧人所讲经义为大乘佛教的经义,彼此之间颇多不同。r
他在大法王寺呆了几个月,觉得有很多道理不能沟通,于是回到洛阳,去白马寺请教高僧。r
他到了白马寺,也未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赶上了一场伤寒的大温疫。r
我对净莲说:“你的命挺大的了,居然能在瘟疫中存活。”r
净莲对他这一时期的经历似乎颇有感触,没有因为我打断他的话而挠头,而是垂目低声道:“是的,若不是有南阳张仲景的高超医术,我恐怕要丧生于此三国时代了。”r
我闻言一惊:“张仲景?就是那个写了《伤寒论》的名医吗?”r
我小的时候,曾经看过古代科学家故事一书,知道他的大名。r
他是三国时代的人?这么大一个名医,怎么《三国演义》里头从来没有提起过?r
净莲低下头,一动不动地黯然道:“后来,我不知自己要做什么,就在洛阳以帮工为生,做了很多苦工。”r
我看他脸色不好看,诧异道:“你不是一心想要继续修行吗?怎会不知要做什么?”r
净莲负手仰头不语,嘴角紧抿,眉毛轻轻地颤动,看样子好似在回忆着什么。r
我好奇地看着他,这个蓄了发的和尚长得不错,看起来挺顺眼的:稍细长的眉眼,高高的鼻梁,宽广的额头,有楞有形的嘴,配上一张柔和的长圆形脸,让他显得俊秀可亲。r
我暗想,这净莲要不是有些呆呆的,凭他的长相,还真能迷倒一大批小女生呢。r
想起刘璋在东市受到的热烈拥围,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又想到他此时身陷牢笼,不知情况如何,不禁又皱起眉来。r
虽然相处时间并不长,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将刘璋当成自己亲密的朋友,此时想起他如玫瑰花绽放的微笑、似幽静深潭一样的眼眸、从容洒脱的举止以及那一抹令人心疼的淡淡忧伤,心里头沉沉的,很想此刻能拥有一只法力无边的大手,将他从这混乱的时代解救出来。r
可惜,我虽然有些古怪,但是现在还未发现拥有任何法力,自己脆弱得就像一根豆芽,轻轻一掐就会倒下,别说救别人,连自己的性命都不知道怎么保护。真是的,我怎么什么法力都没有呢?还不如身边这个蓄了发的和尚。r
对了,这和尚为什么会蓄发呢?难道说汉朝的和尚都不用剃头的?我转头看净莲,他此时将头低下,无精打采的,显得十分颓然。我还看到他眼睛里隐隐有泪光。r
我疑惑。他在哭吗?为什么?他感染上伤寒后,发生了什么事儿?难道说是白马寺的和尚因为他染上瘟疫,就将他扔出门外,让他发生信仰危机了?r
净莲蔫头耷脑地低头沉思后,缓缓坐下,将双腿盘起,眼皮耷拉下来,好像在打坐。他这样一动不动的坐着,看上去好像很静,但是拧在一起的双眉,暴露出他内心里的激烈冲突。r
我越发的好奇,不住打量他。r
过了一会儿,只听他一声长叹,将眼睛睁开,缓缓地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我虽自幼入空门,却并未真正领悟我佛真谛,因此才会在这里执着于俗世情感,迷失心性,远离般若。这红尘滚滚,来势汹汹,令我极力欲抽身而不能,日日年年饱受煎熬,心实苦楚。”r
红尘滚滚?难道说他爱上了一个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