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国两晋南北朝全文阅读 > 第48章 繁荣的书画艺术

第48章 繁荣的书画艺术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战乱不已、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正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书法和绘画成为了文人学士们遣兴抒怀的载体,从而推动了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称为书画艺术史上一个光前裕后、流派纷呈的辉煌时期。

  书法大家

  三国时的书法以魏、吴两国较为突出,魏国有大书法家钟繇(151~230)。钟繇字元常,长葛人,曾官至太傅,因此亦称“钟太傅”。他善长各种体书,尤以楷书见长,被后代奉为“楷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的楷书笔法遒媚,结构朴茂,出于自然,他开创了由隶入楷的书法艺术新貌。

  晋代的精神气候对其书法艺术的特征有很大的影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家艺术风神疏逸、姿致萧朗,后人称赞晋代书法“韵胜”、“度高”,是很有道理的。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时代风尚。王羲之(约303~361),字逸少,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其父亲就是一位书法家。王羲之先后师从多位名师学习书法,他善于思考创新,汇聚各家所长而改变了汉魏以来质朴雄浑的书风,形成了妍美秀逸,韵胜度高的晋书格调。他的书法运笔丰盈多变而又含蓄温婉,气势稳健洒脱而安逸平和,笔画线条变化丰富,运笔轻重快慢自然和谐,总体上达到了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其代表作品流传颇多,其中尤以《兰亭序》为著名,该帖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极典型地体现了晋代书法的美学特征。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不拘成法而自成风貌,其书法潇洒奔放,神采飞扬,颇具气势力度,与其父合称“二王”。

  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以魏碑为代表的新高潮。魏碑的书法风格独特,它在汉隶的基础上演变,笔法厚重刚健,结构宽博严谨,具有鲜明的美学标志,形成了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高峰,也为唐代的书法发展创造了雄厚的基础。南北朝时的书法家灿若群星,南方的羊欣(370~442)是王献之的入室弟子,深得王献之神韵而以瘦劲为个性,当时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之言。北魏的魏碑则大多出于无名之手,有名的传世书法家以郑道昭最为著名。人物画兴起魏晋南北朝以前,虽然绘画艺术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是此前绘画主要由地位低下的画工承担,作品不署名款,也未形成风格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人文情趣方面逐渐被文人所重视,绘画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涌现出了一大批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专志于绘画的上层文人,他们地位显赫、画艺精湛、声誉卓著,深受时人推崇,其作品也为人们欣赏、收藏和流传,绘画也逐渐成为了文人崇尚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因为此时人物画逐渐趋于成熟,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东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等就是其典型代表。他们的绘画题材范围广泛,内容形象生动,技法灵活多变;其绘画表现能力大大提高,由简略变为精微,造型准确,注意传神,甚至六法备赅;绘画风格也趋多样,名家各具个人特色。此时人物画尤以顾恺之成就最大,他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有画迹可考的著名画家,而且在人物画的创作方面有不少的创新,他非常善于捕捉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在绘画理论方面,他还最先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虽然这些都是后世摹本,但可作为探讨他艺术成就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