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苍爷说石门三天之内关不上,那就不着急了,细细看看来之不易的藏经阁是有必要的。精于观察,细致入微是木易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这样的优点每每会给自己带来惊喜。
“啧啧啧啧!好东西啊,莫不是鲛油?”石门打开之后,底下赫然露出一条四尺宽的石槽,石槽尺许厚,顶上半分是亮晶晶的油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不奇怪,有机关又不常用自然需要油料润滑,只是多年不见开动的石门下油料还是亮晶晶的自然不是凡品,恐怕是传说中百年不腐的鲛油才有这样的神效。书上就说过这种神奇的生物。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注:这是干宝的搜神记里对鲛人的描写,意思是鲛人在南海跟鱼差不多,还能织布,搞哭了能掉珍珠,挺值钱!)想想传承是《沧海诀》也就不稀奇了,都是靠海吃饭的有点干货很正常,可惜没有看到绡纱(就是鲛人织的布),白如霜入水不濡拿来做衣服内衬应该不错,总比现在的麻壳子强!
看石槽开的工整,怕不是仓促间能修建起来的。突然觉得,和整体石屋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一个是随手搭建,一个是精工细作。现在想来恐怕是早就做好的准备或是木易他们退入隐谷之前就在可能性更大些。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木易顺着石洞摸索,石壁上两个环形的物件应该是放火炬的地方不会错,至于靠顶上的一圈凸起是什么?探手摸了一模,又是油,浮在水上。这就明白了,机关的催动应该是水力,底下有部分应该连接到歪脖树边上的水潭才是。跺了跺地面,也是石头,蹲下去抠了抠,没抠动,那就是整块的石头做成的了,份量显然不轻,一脚跺下去纹丝不动,恐怕至少也和石门一般厚。大手笔啊,这么厚重的石屋下还要建机关消息,水力催动经年累月依旧坚挺,建造此地的人必然不简单。
转身去了外间,拿了两个火把回来,插在石壁上的环状物上。火把刚点燃,木头里还有些许水汽,哔啵声中火星四溅,爆出的焰头不小心落在了壁上的凸槽里,一时光明大放,瞬间照亮了整个石屋。
木易摇了摇头,暗笑自己傻。槽里有油,自然是为了引火,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没想明白,果然是练功练得傻了,不擅变通。这一摇头不要紧,却发现正面墙上,书架左侧有个颇为奇怪的地方。
四四方方的一块,显然是后天遮盖,年深日久,边缘有些剥落,方才石门打开,光线不到,看四周都暗沉沉的就忽略了,现在火光一起,自然看的分明。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石屋,确定只有这一处地方特殊。想了想,决定用手去摸,在这里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苍爷就在不远,以老头子的本事应该能护得住自己,真要护不住也任命了,好奇心有时候得不到满足,比死更难受。
还好,没有什么机关被触动,触手处似乎并非石质,有些松动。往里按了按就见黑色的干涸泥块往下掉,露出一个黑黝黝的铁环。想来封泥是为了防锈,怕机关失效?
抠住铁环用力一拉,不费什么劲就带下一小片方形石头,倒是一开始力道使的大了些,闪了自己一个踉跄。墙上除了一块四方的半寸凹痕什么都没有。凹痕大小和石片一般无二。这就很奇怪了。这里放了个机关样子,又做了防护,说不是为了藏宝贝谁也不信啊?又抠又敲的鼓捣了许久还是一无所获。木易于是又望向了石片和铁环。
石片材质可以确定,和石门是一样的,按老头子的说法,是瀚海玄玉,刀枪不入水火不伤恐怕是真的,四四方方的石片棱角分明,看不出磨损的痕迹就很神奇。只是放眼望去整个石屋都是瀚海玄玉打造的,要说这一小片有什么特别似乎没什么道理。一切可能都排除之后,剩下的就是唯一的可能了,哪怕看上去再无稽,也是真相。既然石片还是那个石片,铁环就应该不只是个铁环。
翻过来覆过去看了许久,倒真让木易有了发现。铁环内侧还有一条泥土覆盖,抠下来露出两个古体的篆字,细细辨认,是“破天”。
能用天啊,地啊,海啊之类的起名字的一般都很有重要,这一点从石室的材质就看的出来,想来定有过人之处才能起这么霸气的名字,只是横看竖看就是个普通的铁环,大小有些尴尬,套在哪个手指上都嫌大,勉强能当扳指放在大拇指上。拿到嘴里咬了咬,嗯很结实,没咬动,应该是真货!
天字上似乎有些不妥,在中间是个窄细的缝,还糊着泥,抠不下来,这么小的缝隙也藏不了什么秘密,估计有特殊的用处,以后再想也罢。不管是祖宗又或者是其他什么人留下的恐怕另有用处,慢慢研究也就是了。可以肯定的是苍爷应该不知道,封泥一看就有些年头了,以老头子的小心翼翼没道理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地方不先探一探的。但很明显苍爷对此毫不在意,依旧神游物外自我陶醉。
苍爷摆明了是打算老死隐谷不问世事了,只是自己还很年轻啊,没看一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就在隐谷孤独终老想想就觉得格外凄惨!木易没打算把这世外桃源当永恒的归宿,只是多年的不懈努力没有什么结果已经能做到安之若素随遇而安罢了。但梦想总是要有不是?
“待本少爷神功大成,闯将出去,大千世界从此一飞冲天,哈哈哈哈哈哈!”
木易已经沉浸在放飞自我的快感中无法自拔,全然不知神游物外的苍爷被木易诡异且异军突起的笑声震的外焦里嫩,老头子不耐烦的声音瞬间把木易推回了现实的泥潭:“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欠操练!看完去锤桩子,今天十根,做不完别想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