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重点是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得到借鉴,以为今天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服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足以给我们以借鉴,但在吸收的时候要注意条件性,须知,“橘生江北则为橘,橘生江南则为枳”。过去的社会强调权威的作用,偏重领导对下级的绝对控制,现在的社会则更强调民主,偏重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平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过去的社会里,社会成员之间的流动性弱,领导对下级要求再苛刻,下级也难有离开的机会,而现在的社会里,领导如果对下级不好,下级流动出去的机会相当的多,因此,不宜把过去的经验拿来直接套用。
学习是有代价的。学习的代价不在于花费了多少金钱,这些都是有数的,不难赚回来。学习最大的代价是学了个什么都不像,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学的时候还会走路,学了反倒不会走路了;不学的时候就不算漂亮,学了反倒比过去更加丑陋了。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人在学习别人的时候,都要立足于自己,立足于时代,立足于行业,立足于企业的发展阶段。总之,要以我为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切忌照搬照抄,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这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时特别要强调的。
“儒墨道法与新时期企业经营”这样一个话题是怎样出现的呢?
让我们先从当前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谈起。现在全社会都在追求建立和谐社会,以便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分化过大、社会冲突加剧等问题,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上下不和、左右推诿等问题。在党中央“和谐社会”的口号提出之前,我们的社会也有一个口号,叫“和平的崛起”。“和平的崛起”既包括对外和平的崛起,也包括对内和平的崛起。
从“和平的崛起”到“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反映出党中央对中华民族现阶段追求目标的高度概括。
为什么对外要和平的崛起,对内要和平的崛起呢?关键是一个“和”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对外出口量越来越大。但在这之前相当一段时间内,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对外出口量的增加,大大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福利。为什么呢?中国的产品不说有多么物美,但价格十分低廉啊!
另外,出口量的增加还会带动进口量的增加,这对世界各国都是大大有利的!因此,国际社会欢呼中国的改革,赞颂对外开放对中国带来的巨大历史性进步。
但是,随着中国对外出口量越来越多的增加,一定会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和我们产生竞争的那些产业和产品产生相当大的威胁,甚至是致命的打击。为什么呢?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同样的产品,我们的外观更漂亮、设计更合理;中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成本有多低?我们普通老百姓一年的收入等于他们一个月的收入。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言,只要是中国人能干的,只要是中国人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世界各国很少能有比得了中国的,这样就造成不少国家的和我们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纷纷倒闭,从而造成复杂的社会问题,如示威、游行,等等。在迟迟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民众难免会对中国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出现了诸如要求人民币升值,宣传中国威胁论,甚至出现了西班牙的埃切尔市火烧中国皮鞋等过激事件。目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先生不断跟欧美国家进行的关于纺织品的谈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人们生活在社会化大生产时代,就需要世界各国的技术,需要世界各国的原料、能源,还需要世界各国购买你的产品,你能离得了世界?当然,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世界各国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家庭,大家在互相依赖的同时,自然也会存在分歧和对立。以中国的发展为例,当给世界各国带来的福利占上风时,各国对中国是高度的赞誉;当造成的威胁占上风时,各国对中国可能有相当的抵触,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理解不等于赞成。从理性上来讲,当某些国家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时,只能进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尽管这种调整是不容易进行的,短时期内难以找到前进方向。因此,作为中国来说,一方面要对世界各国讲,中华民族的崛起是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阻挡住的,国际社会应该看到并承认这种现实;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崛起又会对某些国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产生竞争,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社会正常的现象,只有尽快进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我们愿意帮助这些国家尽快完成这一调整,如多进口这些国家的产品等,这就是“和平的崛起”口号出现的国际背景。
那么,“和平的崛起”出现的国内背景是什么呢?贫富分化加剧,劳资冲突加大,要求领导方式、管理方法的调整。以拖欠工人工资而论,改革开放二三十年来,在很多企业里一直存在着这种现象。1996年的江苏森达,是中国顶呱呱的一家以做鞋为主的乡镇企业,当时它一年给工人发两次工资。当然,如果工人家里有急事,可以随时来取。
我问森达的老总,为什么一年才发两次工资呢?老总说,工人的素质不够高啊!森达的员工主要是方圆几个县的农民,过去家里穷,没有钱,现在忽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钱,脑袋膨胀,往往大手大脚,会滋生出不少恶习。现在由企业替他保管钱,家里有急事,可以随时来取,如有特别需要,还可以提前预支,这可以满足工人的需要吧!对于缺乏资金的乡镇企业来讲呢,还可以拿着这笔钱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总之,这是一件无论对企业、对社会,还是对员工来讲,都有莫大好处的事情。可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员工自己会花钱了,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拖半个月二十天的,甚至拖半年再发给他,他就不肯了。我们看到,人还是原来的那些人,做法还是原来的那个做法,可是十年前大家普遍赞同的事情,十年后反倒普遍反对,这就叫做“此一时彼一时也”,说明我们的领导方式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再以向国家纳税而言。现在的社会舆论不断呼吁企业界要为国家正常纳税,可是几年前的社会舆论却不是这样。老百姓讲什么呢?被猫逮不着的耗子是好耗子,你能偷税漏税,说明你有本事。现在呢?
你再偷税漏税,就被社会所不齿。为什么老百姓对同一社会现象,前后的评价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呢?
原因就在于老百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过去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尚未满足,更追求物质生活,谁能给老百姓带来物质生活的满足,老百姓就认为他是好人。现在呢,老百姓物质满足了,追求精神生活,强调公开、公正、公平,开始追求诸如人格的尊严、民主等在过去看来虚无缥缈的一些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延续原来的领导方法,当然不能为其所接受了!
再比如,在全国影响很大的冠生园月饼事件,说到底,无非用陈年旧馅做月饼。这种做法持续了很长时间,在行业内普遍存在,为什么人们那个时候不反对,这个时候却强烈反对呢?原因就在于过去社会总产品供不应求。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陈年旧馅能不能吃?能。既然能吃,人们也愿意吃,总比没有好吧。你如果将它丢掉了,那叫什么?浪费!伟大领袖毛主席讲,“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你这个时候用陈年旧馅做月饼,就体现了“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精神,是社会追求和提倡的。现在呢?社会总产品供过于求,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你仍坚持传统的节俭观念,继续用陈年旧馅做月饼,轻则叫迂腐守旧,重则叫欺骗顾客,是对顾客的极大的不负责任。这说明什么呢?“此一时彼一时也”。
近年来,党中央为什么提出“与时俱进”的口号?原因就在于过去成功的一套现在不能用了,过去中国人民能容忍的许多现象现在不能容忍了,因此不能不变革。变革的方向是什么?和平的崛起,追求和谐社会。具体来说,就是对外要和平的崛起,对内也要和平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