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全文阅读 > 第14章 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第14章 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首先简单谈一谈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我认为,中华民族干了五千年,干了很多事情,有很多的经验教训,但高度概括起来,不过四个字—孔孟之道。这个说法可能有所偏颇,但在相当程度上,还是能反映生活的真实的。“孔孟之道”这四个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高度概括,是中国人民五千年来创造的伟大财富。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很好地研究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孟之道,借用列宁的话来讲,就是“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理论的同时,也要继承好优秀文化传统。

  儒家文化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呢?

  一是高效廉洁的政府。在儒家看来,社会一定需要一个权威。为什么需要权威呢?个人追逐利益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一定会导致过分的不正当竞争。一旦发生这种竞争怎么办?无非两个办法解决,一个是用民间的、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叫“有话好好说”。可是万一谈不妥怎么办?只有使用暴力的办法来解决,这就是政府的责任,因此社会肯定需要一个政府。以交通警察而论,我们可以埋怨交通警察不好好负责,但社会肯定需要交通警察,剩下来的就是怎么提高交通警察的工作能力,降低交通警察犯错误的风险,是不是?以政府而言也是这样,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的说法,由于政府是一个社会惟一的、合法的暴力组织,在不受制约或制约不大的情况下,往往倾向于使用暴力,这样就会激化和民众的矛盾,以致老百姓感觉没有政府不行,有了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更加恶劣。

  儒家在这方面的主张是什么呢?

  一是社会肯定需要政府,但这个政府一定要高效廉洁。所谓高效,就是工作能力强,能及时解决众多棘手的问题;所谓廉洁,就是明明白白消费,不乱收费,不乱摊派。孔子所以通过办学,培养大量的“君子”—职业官员,就是为了提高政府的素质,以便为民众提供更大的福利。试想,官员的收入是怎么来的?是通过为百姓服务换来的。

  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政府的税收才会提高,官员的收入也能高起来,换言之,官员收入的提高一般要滞后于民众收入的提高。试想,老百姓的收入不提高,税收不上来,官员的收入怎么提高?民众是众多百姓的集合,他们之中,有收入高的,也有收入低的,作为官员,不能只跟收入高的比,也得跟低的比一比啊,这样心理才能平衡,才能压制住过分的对财富的贪婪。这就是儒家在政府建设方面的主张。

  二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别的社会组织相比,政府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暴力性,而它又很容易激化和民众的矛盾,所以儒家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在社会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政府要用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办法解决问题。而要使用和平的办法解决问题,就要学会分层次管理,就要学会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矛盾的两端创造性地寻找平衡点,做到矛盾共同体不破坏,问题还能得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这就对官员提出了通过教育提高素质,提高驾驭各种错综复杂矛盾能力的要求。

  基于此,儒家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全社会加强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意思是说,上级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会更懂得关心下级,因为他要借助下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让下级高兴不行啊!下级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呢?会更体谅上级,会更快地领会上级的意图。他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会犯错误,也要允许自己的领导犯错误,从而及时地弥补领导的不足和缺陷。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能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就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儒家重视教育的观点对中国人影响很大,以至于中国人欲改变家庭的命运,往往在如下两件事情上做文章:一是为儿子娶个好媳妇,借助儿媳妇家族聪明、健康的基因改变其后代的体质和资质,以达到最终改变家族命运的目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通过优生提高人口质量;二是重视教育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是舍得投资的,用过去的话讲叫“学而优则仕”,用今天的话讲叫“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

  三是强调民间私人经济的基础作用,但不排斥国家在特定时期进行某种程度的干预。国家是做什么的?专门做民间办不了、办不成、办不好的事情,当老百姓小家庭的力量实在不够用时,就要由国家来负责组织、运营。

  私人经济和官办经济是一对矛盾,双方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因此,有私人经济就一定会有官办经济。官办经济运营的领域在哪里?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老百姓办不了、办不成、办不好的事情;二是某些严重关乎国计民生,但老百姓嫌利润低、不愿干的事情。比如说国防、大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事情,尽管对老百姓很有利,但民间有能力干吗?愿意干吗?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由国家来干。因此,儒家强调私人经济的基础作用,但不排斥国家的干预。

  在当时,私人经济主要体现在个体家庭小生产所有制上,家庭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作为社会的微观生产基础,家庭在当时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跟今天的企业一样。孔子所以提倡“孝悌”之道,儒家所以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民间所以讲“家和万事兴”,就是要以社会微观生产基础—家庭的稳定、协调、发展,来推进社会的进步、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