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全文阅读 > 第27章 如何提高领导素质(3)

第27章 如何提高领导素质(3)


  当时,我向他请教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他一句话就给我点破了。他说,孔子这是讲与最亲近的人如何处理关系。须知,家庭是没法讲制度的。为什么?制度是无情的理性,而家庭成员人数不多,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感情有什么特点呢?感情是高度的激情,其特征是:爱得要命,恨得要死。以夫妻关系而论,你跟妻子怎么讲制度?你老蹲在家里,妻子不满意,说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方,成天蹲在家里会有什么出息?你老不着家,爱往外面跑,妻子也不满意,抱怨你不顾家。总之,你是怎么做都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说了:女人真麻烦!其实不是麻烦不麻烦的事,而是与最亲近的人应该怎么处理关系的问题。

  父子关系,血浓于水,流动性很弱或者根本就没有流动性。你说要断绝父子关系,你断得了吗?师生关系,这是另一意义上的父子关系,你要断绝师生关系,你断得了吗?你说他做得不对,不合常理,但不对也就是这个样子了,看你能怎么办?这就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水就是这个样子,鱼离得了水吗?

  顾客和企业的关系也是这个关系,顾客往往犯很多错误,你怎么办?你离不了他!既然离不了,就说明双方关系的流动性差,你只能这么想问题:多看他的优点,少看他的弱点,对他的优点积极加以高扬,对他的弱点积极加以避免,做到扬长避短。如果这么做还不行,那就采取没办法的办法—惹不起还躲不起!总之,由于双方关系的流动性差,你无法摆脱关系,你只能勇敢面对,想好解决问题的对策。

  刚才讲了,家庭生活是讲感情的。一旦她(他)对你有感情了,干什么都行,一旦没感情了,干什么都不行,这就是感情的特点。这就涉及到与亲近的人怎么处理关系的问题。民营企业做大了,职业经理人和空降兵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跟父母的关系,怎么处理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与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你不能像对待社会的一般人一样对待他们,这毕竟是你的亲戚,这个亲情关系你是摆脱不了的,既然摆脱不了就要正确看待:多看其优点,少看其弱点,惹不起还躲不起,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只能这样来看待了。

  四、孔子是不是没有法制观念?

  《论语》中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当孔子周游列国到达楚国时,楚国有一个人对孔子讲,我们当地有个人品德真好,真正直,父亲偷了羊,他大义灭亲,勇敢地告发了他的父亲。孔子说,吾党(我们这个学派)的宗旨不是这样,吾党的宗旨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具体来说,就是对父亲的弱点尽量加以隐蔽,对儿子的弱点尽量加以隐蔽,家丑不可外扬嘛!两千年来,人们一直争论着孔夫子的这句话。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还是涉及到对最亲近的人怎么处理关系这个问题。

  尽管人们从理论上认为孔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是按孔子这句话来做的。以某家企业为例,财务经理把总经理告了,而且告得很有道理,但告了后社会怎么看待这个财务经理?他再找工作谁敢要他?

  家庭是社会的微观生产基础,家庭内部一定要和,“家和万事兴”嘛!一般来说,对待社会的原则性矛盾一定要大义灭亲,但对待生活中的很多非原则性矛盾呢,何必一定要大义灭亲?你财务经理把总经理给告了,一般情况下,财务经理再找工作没人敢要。谁没有点错误?有错误就告,谁受得了,谁敢找他做经理?

  他在生活中一定遭排斥。所以,尽管我们说孔子这样做不对,但是生活中没有人不是按孔子的主张来做的。还是一句话,家庭是社会的微观生产基础,家庭一定要和谐,社会才能发展稳定。在一个家庭内部,如果妻子和丈夫彼此相互告发,彼此不信任,还怎么讲和谐?家庭不和谐,社会的微观生产基础不和谐,社会还怎么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孔夫子的话有没有道理?孔夫子讲的是如何构建社会的微观生态基础。当社会的微观生产基础内部有了矛盾,应该怎么办?这才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以总经理犯错误而论。当总经理第一次犯错误时,我作为财务经理,出于岗位职责的考虑,我应该劝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第三次再不听怎么办?一个办法是跟他讲,我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再发生问题,不是我的责任;另一个办法是选择离开,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选择告发他的办法。你告了他,大家在公众场合会夸你大公无私,但在私下呢,广大的社会舆论则会排斥你(这种事生活中发生得太多了),你再找工作时谁人敢要!总之,从法律上讲是对的事情,但是从生活上讲未必是对的。生活中人们不是讲合情、合理、合法吗?能用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的事情,何必非得用敌我矛盾的办法来解决?

  这是会激化矛盾的。

  我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工作期间,班里有一个学生特别较真。较真是什么意思呢?老按制度的条条框框来要求人,大家很烦他。战争年代需要严格按制度的条条框框来办,你不按制度的条条框框来办,鬼子的炮弹一来我们没命了,但和平年代你犯得着这样较真吗?按规定,宿舍到11点钟熄灯,你晚两分钟熄灯又有什么关系?它能导致多大的问题?这个同学本来就爱较真,后来大概又学了法律双学位,自然就更爱较真了。法律嘛,本身就是按制度的条条框框来要求人的,这就使得他老跟同学闹矛盾。他不断跟我讲,同学做得如何如何不对,搞得我伤透了脑筋。后来我跟他讲,难道大家都不对,就你对吗?第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你老是责备人民,以后能成大器吗?第二,你是离不开群众这个环境的。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房间四个人,三个人不帮你怎么办?这涉及到如何建立牢固的统一战线问题。第三,在我看来,同学的行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晚了5分钟才熄灯吗?晚5分钟能影响什么大局?你非得到11点就得熄灯,那不是让正在兴头上的同学们一下子变得没有兴致了吗?再说了,晚5分钟是原则性矛盾吗?不是。既然不是原则性矛盾,却用原则性的矛盾来解决,当然要激化矛盾了。换成我是你的同学,我也说你不好,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