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全文阅读 > 第33章 荀子的管理思想

第33章 荀子的管理思想


  荀子(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时人称为荀卿或孙卿,赵国人,战国末期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十五岁即游学齐国,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是各国学者汇聚之处,荀子曾在此讲学,为稷下学宫的老资格学者,曾三次担任“祭酒”。后来又游学秦楚等国,曾任楚国兰陵令,此后从事著作活动:“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荀子是先秦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把天解释为自然界,指出天是没有意志、没有人格的,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他说:“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荀子认为,社会的治与乱、贫与富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自身。他坚信,只要努力生产,勤俭持国,国家就一定能够富起来,“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将人从自然界万物之中区别出来,论述了人所具有的特性。

  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他认为:正是由于人有知和义,所以可以凭借自己的知和义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他批判了神权论者所宣扬的“畏天”、“祈神”的主张,响亮地喊出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样的在古代世界罕与伦比的豪迈语言。荀子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对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生产的满怀信心。

  荀子提出的一套积极的、昂扬着进取精神的管理思想,为后来的统一的封建帝国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影响十分深远。清末的谭嗣同曾说:秦以后二千年的学术皆为“荀学”,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